摘要:数据显示,7月,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环比下降9.1%;温氏股份销售生猪收入48.77亿元,环比下降0.87%,同比下降8.72%;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18.02亿元,环比下降3.67%,同比下降24.62%。
川 观 探 市
收入下降原因
●主要受销量下降影响
●生猪销售有明显淡旺季
●餐饮及户外消费减少,鸡肉鱼肉等消费替代
近日,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三大生猪养殖企业发布2025年7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三大企业7月生猪销售收入环比均下降。
数据显示,7月,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环比下降9.1%;温氏股份销售生猪收入48.77亿元,环比下降0.87%,同比下降8.72%;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18.02亿元,环比下降3.67%,同比下降24.62%。
生猪养殖企业销售收入为何呈下降趋势?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主要受销量下降影响。
从销量来看,7月,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环比下降9.5%;新希望销售生猪130.25万头,环比下降2.06%;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16.48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264.58万头,仔猪51.9万头),环比增长5.24%。
表面上看,温氏股份7月生猪销量环比有所上涨,但数据拆分后发现,这主要受公司外卖仔猪销量增加影响。从毛猪和鲜品销量来看,6月销售毛猪和鲜品270.39万头,7月是264.58万头,如果单看毛猪,销量其实是下降了。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这在生猪行业内释放出“反内卷”信号。
近期猪企产能下降是否与行业去产能有关呢?
生猪销售有明显的淡旺季。淡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而旺季主要在中秋国庆前后和冬季腌腊季、春节期间。
“生猪出栏时间在5—6个月,这个月卖的肥猪,半年前就作为仔猪进入育肥舍里了,生产计划的调整没有那么快。”新希望六和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销量下降是正常的生产节奏调整。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高温天气,居民饮食偏好清淡,蔬菜、瓜果替代需求增加,会抑制肉类消费。此外,餐饮及户外消费减少,猪肉走货量也会有所下降,加上随着鸡肉、鱼肉等消费增加,替代了部分猪肉需求。
夏季猪肉消费偏弱在猪肉价格上也有所反映。近期猪肉价格总体仍在低位运行,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7月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均在14元/公斤左右,虽然较6月有小幅上升,但和去年国庆、今年春节前相比降幅明显。
不过,受上述相关政策影响,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自7月中下旬来有所回升。截至8月7日收盘,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报1.41万元/吨,而今年5月下旬,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一度不足1.3万元/吨。
同步播报
四川为生猪饲料节粮增效制定技术要点
预计每年可节约饲料用粮约220万吨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四川省生猪饲料节粮增效技术要点》,从饲料配制技术、饲料加工技术、饲料使用技术及饲料节粮增效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等环节,构建了一套全链条节粮降耗、降本增效技术体系。
四川是生猪养殖大省、饲料产销大省,面临优质饲料原料紧缺和养殖减排压力大的双重挑战。《要点》聚焦饲料用粮减量替代与生产力质效提升,通过集成精准营养需要、地源性饲料资源开发、饲料加工和使用等关键技术,推动四川生猪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型。例如,在饲料加工技术方面,通过改变饲料原料或者全价饲料的结构与特性,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升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实现“用更少的饲料,产更多的猪肉”。
《要点》提出,预计到2030年,四川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出栏肥猪每千克增重耗料降低0.2千克以上;通过充分挖掘地源性饲料原料以及其他非粮饲料资源利用潜力,减量替代饲料用粮10%以上;在四川生猪出栏保持约6000万头的基础上,饲料用粮每年可节约220万吨左右,节粮比例约占四川外调饲料用粮的3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