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真的可能致命?一个日常再熟悉不过的动作——水洗鸡蛋,竟然可能成为悲剧的导火索?67岁的女性在早餐时吃了一个白煮鸡蛋,短短数小时后出现剧烈腹泻、呕吐、高烧,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离世。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真的可能致命?一个日常再熟悉不过的动作——水洗鸡蛋,竟然可能成为悲剧的导火索?67岁的女性在早餐时吃了一个白煮鸡蛋,短短数小时后出现剧烈腹泻、呕吐、高烧,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离世。
家属百思不得其解,医生在溯源过程中,发现鸡蛋表面曾用水反复清洗,而这,极有可能成为致病细菌侵入的关键环节。
很多人长期以来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鸡蛋壳脏,要吃得干净,当然要先洗一洗再煮。这听起来合乎逻辑,却与科学相悖。医生指出,鸡蛋表面覆盖有一层肉眼不可见的“保护膜”,称为角质层,它是防止细菌侵入蛋壳的重要屏障。
水洗是破坏这层屏障的最直接方式。尤其在水温不适、洗后未立即烹饪的情况下,鸡蛋更容易因“内外温差”而形成微小负压,带动外界细菌进入蛋内。其中最危险的致病菌之一,就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禽类肠道及其排泄物中,其在常温环境下存活能力极强,且抗胃酸能力较高。一旦通过口腔摄入,可在肠道中迅速繁殖,引发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医生指出,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最为高危。
高温潮湿的夏秋之交,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医生在这一季节接诊的急性肠炎病例中,不乏“吃了不洁蛋类”的案例。尤其是未经充分加热的水煮蛋、溏心蛋,若鸡蛋本身已被污染,极易成为疾病传播媒介。
令人警醒的是,水洗鸡蛋不仅本身可能携带细菌,还可能通过厨房交叉污染传播至案板、刀具、蔬菜等。医生在胃肠道感染患者的家庭调查中发现,一些家庭虽自觉“讲卫生”,但洗蛋水未及时更换,反而形成二次污染源。
正确的鸡蛋处理方式是:不洗壳,直接放入锅中煮,熟后再剥壳。如果蛋壳上确实有明显粪便或尘土,可用干纸巾轻轻擦拭,切忌用水浸泡或用刷子刷洗。医生强调,鸡蛋不是水果,不能“洗过再吃”,而是“煮熟再吃”。
不少人反驳:“超市的鸡蛋都是干净的,洗一下也没事。”医生指出,超市鸡蛋早已在专业设备下完成清洗、消毒与涂膜处理,家庭用水洗蛋,不仅设备简陋,更无法控制二次污染的风险。这就像手术器械必须高温消毒,而不是用清水冲一冲就能上台一样。
许多家庭习惯将鸡蛋放在冰箱门上,这也是一个隐性误区。冰箱门因频繁开关,温度波动大,不利于细菌控制,尤其是洗过的蛋壳表面一旦潮湿,更容易成为细菌温床。医生建议,鸡蛋应贮存在冰箱冷藏区深处,保持干燥、通风,并尽量缩短存放周期。
从中医角度看,鸡蛋性平、味甘,有补气养血之功。但中医也强调“气机通畅”“脾胃健运”。一旦因感染引发湿热内生、脾气虚弱,即可出现泻泄、腹胀、发热等症状。医生指出,老年人脾胃功能本就偏弱,若再加上外邪侵入,极易演化为“湿热入里”型肠道感染。
西医诊疗中,沙门氏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潜伏期多为6至72小时。一旦出现血便、持续高烧、意识模糊等表现,预示感染已超出肠道,需立即就医并接受抗生素治疗和电解质纠正。
医生提醒,预防鸡蛋相关感染,关键在于“源头控制”与“烹饪彻底”。无论是炒蛋、煮蛋、蒸蛋羹,都应确保中心温度超过70℃,保持至少2分钟,以彻底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切勿生吃蛋黄,或将蛋清加入“生拌凉菜”中食用。
部分网红“低温慢煮鸡蛋”的做法并不推荐,尤其对老年人而言更具风险。医生指出,这种做法往往无法保证蛋中心温度达到杀菌标准,在口感与安全之间,理应优先保障健康。
长期从事消化内科门诊的医生指出,很多人对“食物中毒”的认知仍停留在“吃坏肚子”这一层面,忽视了其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并发症。尤其是在基础疾病患者中,感染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脱水性休克,甚至肝肾功能衰竭。
一口鸡蛋,致命的不是蛋,而是背后的处理习惯。医生在科普讲座中经常提醒,厨房里的“细节意识”,往往决定了家庭的安全底线。
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食材的“看起来干净”并不等于“微生物安全”。很多细菌在轻微污染下并无异味或颜色变化,但其致病性依然存在。
医生呼吁,建立“食源性疾病预防意识”,应从每一次购物、每一次烹饪开始。不要把“我吃了几十年也没事”当作经验,这只是概率问题,而不是科学依据。
[1]朱晶,王丽.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4):542-546.
[2]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家庭食品安全操作指南(2024年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3]李志强,陈婧.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2):1325-1329.
你家里洗鸡蛋吗?是否也有“煮之前冲一冲”的习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也请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人,尤其是家中做饭的长辈,健康从厨房的细节开始。点赞、收藏,是对科普传播最大的支持。
来源:健康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