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初期“小额”,1-1.5年内分阶段升至250%),核心目标是迫使制药产能回流美国。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初期“小额”,1-1.5年内分阶段升至250%),核心目标是迫使制药产能回流美国。
这一政策叠加此前“最惠国价格”政策,强制药企在美销售价锚定全球最低价,对A股医药板块将产生显著分化影响。
一、利好领域:中国医药产业链的三大机遇
1. CDMO/CMO企业:承接全球产能转移
核心逻辑。
跨国药企为应对美国成本压力,加速将生产外包至中国。中国生物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1/5-1/10,CDMO产能占全球20%以上。
受益标的:
药明生物:2025H1 CDMO收入同比增144%,新增ADC项目17个,海外订单占比68.7%。
凯莱英/博腾股份:获辉瑞超10亿美元订单,单药生产成本可降30%。
东曜药业:ADC项目收入占比88%,转型后扭亏为盈。
2. 创新药出海:License-out模式抵御关税冲击
核心逻辑:中国创新药企通过专利授权(License-out)收取首付款+里程碑费用,不直接出口药品,规避关税影响。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首付款总额达23.29亿美元。
受益标的:
恒瑞医药:PD-1单抗美国III期临床完成,与默沙东达成120亿美元合作;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美国市占率突破15%,成本优势加速替代竞品;
翰森制药:GLP-1/GIP双抗授权Regeneron,首付款12.5亿美元创纪录。
3. 生物类似药与原料药:本土替代+供应链重组
若跨国药企在华提价(如PD-1药物价差达90%),国产替代加速。例如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汉曲优®)2024年收入超6亿元。
美国对华原料药加征145%关税,但中国企业在印度/东南亚建厂规避风险(如华海药业印度工厂使其海外收入占比升至58%)。
二、利空领域:需规避的三大风险点
1. 依赖美国市场的原料药企业
美国对中国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原料药加征145%关税,未布局海外产能的企业订单或流失至印度(同类产品关税仅26%-46%)。
规避标的,未公布海外产能的原料药企业。
2. 低值耗材与设备出口商
美国对医用手套、口罩等加征245%关税,叠加欧洲反制风险,出口依赖型企业利润承压。
3. 创新药研发成本潜在上升
高端研发设备进口可能受限(如质谱仪、基因测序仪),推高本土Biotech研发成本。
三、政策免疫型赛道:内需与国产替代主线
1. 医疗器械国产化
迈瑞医疗:超声设备国产替代率35%,海外收入占比48%,AI诊断模块落地百家医院。
联影医疗:MRI设备获德国医院订单翻倍,受益欧洲供应链重组。
2. 中医药与文化输出
美国豁免中药关税,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在欧洲涨价30%仍热销,片仔癀借跨境电商渗透海外市场。
3. 血制品与慢病用药
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市占率30%)、天坛生物(血制品龙头)受内需驱动,不受全球定价波及。
四、资金动向与市场情绪
ETF溢价信号:A股最大医疗ETF早盘调整中出现溢价交易,显示资金逢低布局。
基金加仓医药:2025Q2公募基金医药持仓占比环比升1.51%,但仍处历史低位,配置空间充足。
外资动向:北向资金近一月增持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避险龙头。
结构性机会大于系统性风险。
特朗普关税政策短期扰动市场情绪,但长期将加速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
聚焦 CDMO(产能转移)、创新药出海(License-out)、器械国产替代(迈瑞、联影)三大主线。
特朗普此前多次威胁调整关税税率(7月称200%,8月提至250%),最终执行力度需跟踪下周公布的细则及豁免条款。
税率爬升过快,触发供应链断裂风险,密切关注跨国药企的产能调整动向,如礼来、辉瑞近期宣布在美建厂。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