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召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0 07:24 2

摘要:8月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承办的 “普惠·融合 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 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召开。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国家⽆障碍环境展示馆总策展

8月8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承办的 “普惠·融合 无障碍博物馆的愿景——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 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召开。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国家⽆障碍环境展示馆总策展⼈吕世明,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杭州市临平区委常委、宣传部⻓沈威,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艳勤及主承办单位代表,省内外博物馆领导、专家学者等近100人出席活动。开幕式由浙江省博物馆馆长纪云飞主持。

刘曙光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博物馆肩负为公众提供平等文化服务的社会使命,无障碍建设是对身心障碍群体基本文化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近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积极引领行业投身无障碍博物馆建设工作,例如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举办无障碍研讨会并启动了“为残障人士构建无障碍博物馆”项目。作为项目的重要构成,双方联合发起“全民博物馆:在无障碍和包容性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发布入选案例集,并启动了《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编制工作。 他还提出四点希望:强化政策落实,建设无障碍服务新体系;深化技术赋能,构建无障碍体验新生态;创新机制理念,培育包容性发展新动能;拓展全球视野,共塑包容性文明交流新典范。期待与会专家围绕“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携手构建包容、平等、美好的无障碍博物馆愿景,让每个人无差别地感受文化力量、共享文明成果。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 刘曙光 致辞

朱海闵局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为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明方向。当前博物馆事业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从“文物保护”向“价值传播”深化。推进无障碍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浙江省有庞大残障人群(约105万听障、13万持证视障),需推动其从“能参观”升级为“深体验”。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博协征集无障碍创新案例,浙江省博物馆(打造“无障碍国宝体验区”)和良渚博物院(发起“一起:寻找文明之光”计划)入选优秀案例。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心光”无障碍展厅,作为国内首创,通过触觉、听觉等技术实现考古文化“零门槛”体验,引领全省博物馆升级方向。未来将通过各方努力,让更多博物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博物馆。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 朱海闵 致辞

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国家⽆障碍环境展⽰馆总策展⼈吕世明 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重要意义,分享了国内无障碍建设的相关问题、案例、经验和探索。他提到无障碍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无障碍博物馆让文明传承更完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创新、增进社会福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未来希望中国无障碍法治环境建设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更加提升、和美宜居城乡更加璀璨、人人共享成就更加丰富。

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国家⽆障碍环境展⽰馆总策展⼈ 吕世明

主旨报告

中国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琴主持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报告环节,全国⼈⼤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国家⽆障碍环境展⽰馆总策展⼈吕世明,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学教授安来顺,杭州市残联党组成员、⼆级巡视员易良成, 博物馆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扬州中国⼤运河博物馆馆⻓郑晶分别作主旨汇报。

《⼈⽂传承博物馆,融合共享⽆障碍》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学教授 安来顺

《从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看杭州⽆障碍服务体系建设》

杭州市残联党组成员、⼆级巡视员 易良成

扬州中国⼤运河博物馆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郑晶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行业围绕无障碍博物馆建设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博物馆无障碍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子课题。与此同时,博物馆无障碍服务面临着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提升”,从“物理空间开放”迈向“人文价值共享”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残障群体权益保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博物馆无障碍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与包容性并行发展的浪潮下,无障碍博物馆的建设前景拥有无限可能。

随后, 聚焦“普惠与融合”这一主题,邀请博物馆馆长、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就技术赋能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机制与理念、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分议题一

技术赋能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

分议题一主题为 “技术赋能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主持并进行了讨论。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可为推动博物馆服务从物理空间无障碍向知识获取无障碍、文化体验无障碍的全面跃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本议题结合创新案例,彰显技术与人文结合的行业探索、智慧博物馆与无障碍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博物馆构建“零门槛、全维度”的文化体验提供前瞻性思考。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 季晓芬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 吕芹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 ⽥静

《⽆障碍服务——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分议题二

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机制与理念

分议题二 主题为 “ 无障碍博物馆的创新机制与理念”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会长侯宁彬 主持并进行了讨论。

此议题聚焦于如何通过创新实践和先进理念,为特殊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博物馆体验。理念上,强调包容性设计,从空间布局、信息传递到教育活动,全方位融入无障碍理念,致力于打造平等、友好的文化空间。实践层面,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优化无障碍环境,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实习机会等。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特殊群体的参与度,也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会⻓ 侯宁彬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副院⻓ 冯倩

四川⼤学博物馆副馆⻓ 周静

《从物理⽆障碍到⼼灵可及性:博物馆疗愈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上海⼤学⽂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 王思怡

分议题三

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

分议题三 主题为 “ 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 ,由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 冯毅 主持并进行了讨论。

中小博物馆的无障碍常态化建设聚焦于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平等、便捷的参观体验。当前,中小博物馆在无障碍设施配备、信息无障碍服务以及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特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该议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无障碍设施布局、创新信息传递方式、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推动中小博物馆无障碍服务的常态化发展,让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能够惠及更多人群,促进文化共享与社会包容。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 冯毅

中国盲⽂图书馆盲⼈⽂化研究部副主任 乌⽇娜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障碍项⽬负责⼈ 张珂

学术总结

浙江⼤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计划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委员 毛若寒

与会代表还考察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 。本次 无障碍博物馆学术研讨会时隔一年,再度聚首,不仅汇聚了各方力量 , 发挥彼此的影响力, 更以全新的格局和开放的姿态,书写出更有温度的文化篇章, 共绘未来蓝图 。

研讨会合影

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位于浙江杭州市临平区,是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馆,于2025年5月18日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博物馆集陈列展示、研学体验、文创交流等功能区域于一体,同时完整保留和精心呈现了玉架山遗址中聚落环壕、墓葬、灰坑等重要考古发现,是一座专注于收藏、展示、教育、研究良渚文化时期聚落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了更好地覆盖观众群体,专门规划打造了“心光——触摸远古临平”无障碍展厅。自开馆以来,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不断吸收观众和专家意见,优化馆内无障碍建设。通过推出相关小程序、使用电子盲道和触屏导览等科技手段,持续提升无障碍观展体验。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来源:永远的热血青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