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 VS 轻度加工食品?Nat Med:轻度加工食品在超重人群中更益于体重控制与食欲管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0 07:55 1

摘要:全球范围内,超重与肥胖影响约30亿人,是众多非传染性疾病及早亡的主要风险因素。近几十年来,食物环境的剧变,尤其是超加工食品的泛滥,被认为是肥胖流行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超加工食品通常指通过工业化大量加工,含多种添加剂和人工成分的食物,按照Nova分类法定义,典型的

全球范围内,超重与肥胖影响约30亿人,是众多非传染性疾病及早亡的主要风险因素。近几十年来,食物环境的剧变,尤其是超加工食品的泛滥,被认为是肥胖流行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超加工食品通常指通过工业化大量加工,含多种添加剂和人工成分的食物,按照Nova分类法定义,典型的超加工食品包括工业早餐谷物、甜食、预包装面包等。英国、美国、欧洲等高收入国家,超加工食品已占饮食能量来源的50%以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与肥胖、心脏代谢疾病及全因死亡率升高显著相关。尽管如此,现有饮食指南主要基于宏量营养素及食物类别指导,尚未将食品加工度纳入健康饮食考量。更重要的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极其匮乏,难以确切评估超加工食品在健康餐饮结构中的独立影响。

近日,发布于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基于一项为期8周的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探讨了在英国国家健康饮食指南——“Eatwell Guide”推荐下,超加工食品与轻度加工食品对超重及肥胖成人体重变化及心脏代谢健康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两类饮食均导致体重减轻,但轻度加工饮食组减重更显著,同时伴有脂肪量和三酰甘油水平更佳改善及食欲控制增强。这为超加工食品在传统营养指导体系内的健康风险提供了高质量的随机证据,建议未来饮食指南考虑明确食品加工程度。

本项名为单中心、社区基础的随机双序列2×2交叉试验,在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间完成。共筛查135名社区志愿者,依严格纳排标准选取55名体重指数25-40 kg/m²且超加工食品占比热量≥50%的成人参与。采用随机区组法(按夜班、性别及种族分层),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1)先轻度加工食品饮食(轻度加工食品)后超加工食品饮食(超加工食品),(2)先超加工食品后轻度加工食品,且两饮食之间设4周洗脱期,保证血样、体重等指标回归基线。

每个饮食阶段8周,参与者在自由摄食条件下,全程由研究团队配送膳食(饮食设计严格依据英国Eatwell Guide,营养素及食物组分严格匹配),确保所摄入食品的加工分类明确且代表现实情况。轻度加工食品饮食由基础食材烹调制备,超加工食品饮食则使用超市中常见的健康标记超加工品。既往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未提供改变指导,饮酒被允许但需控制在健康范围。全程通过定期随访与问卷调查,结合生物测量,综合评估体重及心脏代谢指标变化及饮食依从性。

图:研究设计、测量时间点和CONSORT流程图

研究结果

1. 参与者特征与依从性

55名中年(平均43.2岁),90.9%女性,65.5%白人,平均BMI 32.7 kg/m²,基线常规饮食中超加工食品热量占比达67.4%。50人完成至少一阶段饮食主要终点测量(意向治疗组,ITT),43人完成全部流程(方案依从组,PP)。饮食依从率高,轻度加工食品组84.5%,超加工食品组91.2%。

2. 体重与体成分变化

两组均较基线显著体重下降:轻度加工食品组-2.06%(95% CI -2.99至-1.13%),超加工食品组-1.05%(95% CI -1.98至-0.13%)。

组内比较:轻度加工食品组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超加工食品组(差值-1.01%,95% CI -1.87至-0.14%,P=0.024,效应量Cohen’s d=-0.48)。

BMI及体脂量均表现同向差异(轻度加工食品减重0.67 kg/m²,脂肪质量减少0.98 kg,体脂%降低0.76%,均显著优于超加工食品,P

脂肪相关指标如内脏脂肪率和总身体水分量亦在轻度加工食品组更优(P≤0.01)。

腰围及腰高比无显著组间差异。

图:在超加工食品与轻度加工食品饮食下的体重百分比变化

3. 心血管指标与生化标志物

轻度加工食品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降低,超加工食品组无明显降压效应,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超加工食品组心率下降显著。

血脂:两组均有总胆固醇和HDL-C下降。三酰甘油仅轻度加工食品组显著下降(且组间差异明显);LDL-C仅超加工食品组显著下降(优于轻度加工食品组)。

糖代谢:轻度加工食品组HbA1c和三酰甘油显著改善,超加工食品组空腹血糖显著下降。

CRP及肝功能未见显著变化组间差异。

4. 食欲与行为评分

轻度加工食品组食欲诱惑及食物声音敏感度显著下降,超加工食品组无明显变化。

食欲控制问卷显示轻度加工食品组对甜味及咸味渴望及抗拒渴望难度下降幅度均优于超加工食品组。

进餐后主观食欲变化倾向轻度加工食品饮食更能带来饱腹感和食欲控制。

图:在超加工食品与轻度加工食品饮食下,第8周与基线相比的空腹及餐后主观食欲视觉模拟量表(VAS)变化

5. 饮食能量摄入

根据自报食物日志,轻度加工食品组日摄入热量较基线减少约504 kcal,超加工食品组减少约290 kcal,组间差异显著(P=0.005)。

体成分估算每日能量差值轻度加工食品组更大,反映能量平衡驱动的体重差异。

6. 不良事件

两组均出现轻微不良事件(AE),无严重不良事件(SAE)。

超加工食品组报告便秘、胃食管反流、疲劳及感染相关AE较轻度加工食品组多,提示可能的消化系统压力。

疲劳和睡眠相关不良反应亦多见于超加工食品组。

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以大规模、高质量、社区真实生活环境中,针对超重及肥胖成人,系统验证了在英国国家健康饮食指导框架下,超加工食品相较于轻度加工食品对体重及心脏代谢健康指标的差异影响。尽管两种饮食均引发体重减轻,这一发现本身强调了遵循Eatwell Guide本身的重要性,但轻度加工饮食在体重和脂肪量下降方面更具优势,且伴有更优的三酰甘油改善和食欲控制,提示超加工食品本身即便符合营养素推荐,其加工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最为关键的是,尽管部分心脏代谢指标(如LDL-C)在超加工食品组改善,整体来看,轻度加工饮食所带来的脂肪减少对肥胖相关疾病防控有深远意义。该研究补充了现有以营养素为主导的膳食指导缺陷,提醒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实践者,除了宏观营养调整外,饮食中的食品加工程度应纳入全面健康评估和指导范畴。

此外,超加工食品组较多胃肠道不良反应警示公众健康和临床医生关注食品工业加工对肠道健康潜在长期风险。该研究为未来探索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优化食品供应链政策提供了宝贵实证依据。

原始出处

Samuel J. Dicken, Friedrich C. Jassil, Adrian Brown, et al. Ultraprocessed or minimally processed diets following healthy dietary guidelines on weight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Nature Medicine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来源:会看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