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释永信事件终于有结果了。
佛教协会三个字称呼释永信表态。
5字之差暗示最终结局,老方丈可以瞑目了!
什么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刑事犯罪,挪用寺院资产,违反戒律,育有私生子,佛门蛀虫释永信的落网,让整个佛教蒙羞。
而如今,释永信的事情,终于有了个结果。
佛教协会也终于出了口恶气。
中国佛教协会在上个月28日发布公告,以罕有的严厉措辞痛斥释永信:
“所作所为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了佛教界的声誉,损害了出家人的形象,同意对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的戒牒予以注销”。
“释永信”变为“刘应成”——这五个字的微妙变化,却是对一位曾执掌少林寺三十余年的宗教领袖的最终裁决。
也将这个曾身披袈裟、接受万众膜拜的宗教领袖钉在耻辱柱上。
戒牒在佛教中相当于僧侣的“宗教身份证”,是僧尼出家受戒后获得的身份凭证。
注销戒牒不仅意味着官方认可僧人资格的彻底剥夺,更象征着整个佛教系统对身份的清除。
释永信属于破戒且违反佛教戒律,同时还涉嫌刑事犯罪,未来将会被禁止再出家。
而在撤下释永信副会长信息前,却早有网友发现:
早在四月份,释永信已被内部通报免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等所有职务,仅保留少林寺住持身份。
这种层层剥离职务的过程,让外界不禁质疑:
佛教协会是否早就对释永信的所作所为知情?
不然怎能早有防范?
曾几何时,释永信以少林寺住持的身份,活跃在商业与佛门的交界地带,将少林寺这一千年古刹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的名字与少林寺紧密相连,一度成为少林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人物。
在他近四十年的掌舵下,少林寺发展迅猛。
高峰时期,释永信名下关联企业达18家,涉及投资总额近8000万元人民币。
每年全球巡演超过200场,将宗教仪式转化为观赏性表演,2022年后,释永信才开始从商业版图中撤退。
在他上任的几十年里,曾被多次举报过!
但他的丑闻,却是最近才爆出来的。
那之前的举报,都是什么结果?
释永信第一次被举报,是在14年前。
2011年5月,就曾爆出“释永信在扫黄行动中被抓”,引起全网热议。
尽管少林寺方面迅速报警,多家媒体也纷纷辟谣,称:
此乃诬蔑之词。
但半年后,网上又传出了“释永信包养北大女学生,两人私生子在德国”的艳闻,面对这些指控,少林寺方面依然坚称是有人恶意中伤,甚至抛出:
“我们得罪了有权势的人”。
用这样的说法来堵住悠悠之口。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释永信就被第二次举报了。
而这一次,是内部人员的指控。
2015年,一则留有电话的网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迅速在各大网络论坛热传。
一位化名“释正义”的少林弟子站出来,公开控诉:
与多名女性有染、育有私生子,更被指控非法取得少林寺方丈资格。
网帖直指释永信有情妇,与女子通奸,其中涉及到少林寺出家尼僧释延洁(俗名韩明君),称两人保持不正当关系,且在 2009 年育有一女韩某恩。
不仅如此,举报者还指控释永信将少林寺相关公司产业股份逐步转给情妇,购买多辆豪车,生活奢靡。
这一系列关于经济问题的举报,涉及到少林寺的资产处置和财务管理。
但当时河南省宗教事务部门却调查宣称“有关检举均属不实”,风波最终平息。
接连两次举报都没抓到把柄,这让释永信更加猖狂了。
三年前,释永信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文章,探讨:
“如何看待出家人的七情六欲和修行”。
他在文中强调,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但表面冠冕堂皇的话夸夸而谈,自己却在私下烟酒都来。
于是三次,释永信被抓了。
但十年后,同样的指控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7月25日深夜,释永信被“叫走”,这位曾预感风暴来临却“语气温和”谈论此事的方丈,终究未能逃脱法律制裁。
财新网敏锐指出:
“此次少林寺管理处所通报的释永信涉嫌问题,实际上与10年前的举报并无二致,但从民间举报上升到官方通报,其意义迥异。”
这一通报,让多年前被赶出寺庙的“释正义”成为笑话。
当年释正义的举报,并不是毫无证据。
但官方却说“没有问题”。
如今,却又亲手推翻了之前的结论,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释正义当年举报之前,释永信还被自己的师父方丈释行正举报过。
而这次举报,是成功了的。
释行正是释永信的师父,也是上一代少林寺方丈。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前往少林寺出家,当年的老方丈待他如亲子,因为自己双目失明无法亲自教他武术,便让自己的得意弟子郝释斋来教他。
但老方丈万万没想到自己养了一匹狼。
在师父的指教下,他逐渐成为寺院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
但人有钱就变坏,有权就越发贪婪,释永信的行为越来越出格。
1983年,释永信趁着看库房的机会,将少林寺祖传珍宝法卷拿走。
后来被老方丈发现,他多次询问释永信,对方却一直不愿交出。
直到1985年春天,他才不得不将法卷交还。
但他却贼心不死,趁方丈不在,自己以少林寺住持”的身份接待了外地记者。
不久报纸上就刊登了一篇《少林寺后继有人——访问二十二岁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的文章。
1986年冬天,老方丈释行正的病情加重无法工作。
释永信又再次趁机想把少林寺公章弄到手。
释行正知道自己阻止不了他,于是在临终前给中国佛教协会写了一封信,列举了释永信做出的不轨之事。
明确表示:“释永信有野心,不备接任方丈”。
但这封信在当时并没有立刻起到效果。
直到老方丈去世后,中国佛教协会才作出回复:对永信作出迁单的处理。
迁单即僧人犯错被摈出门。
那么释永信为什么又回来了?
这就不得不说一条“恶心”的规定了。
佛家弟子有六次迁单之后再回寺的机会。
被逐出门的释永信正是利用了这一规则重新回到了少林寺。
据当地僧人所说,释永信之所以能够重回少林寺并成为新一代方丈,是因为他聪明且善于与外界联络。
他做事圆滑,左右逢源。
这样的性格放在商业上,是妥妥的“销售圣体”。
但偏偏,他身处佛门。
在戒律森严的佛门,野心和欲望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而释永信从开始也就注定要倒台。
如今,释永信已经跌下了神坛。
他的结局不仅清理了佛门的蛀虫,更让九泉之下的老方丈释行正聊表慰藉。
而在释永信被带走三天后,少林寺迎来新掌门。
这位原洛阳白马寺方丈的上任,标志着少林寺开启新的风貌。
少林寺管理处工作人员向媒体确认:
“印乐法师已经到了少林寺。”
与释永信相比,印乐法师鲜少涉足商业活动,这一人事更迭暗示着少林寺发展路径的转向。
业内权威人士将此视为政府整顿宗教界的重大信号:
“释永信被查是中国政府整顿佛教界乱象的一个重大动作,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宗教界乱象的整治正式拉开序幕。”
当被问及少林寺未来时,他表示:
“相信少林寺在原有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停滞和沉淀之后,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随着印乐法师步入少林寺山门,大雄宝殿檐角风铃轻响,仿佛在为一段历史送行。
中国佛教协会官网“领导机构”栏目里,释永信的名字已消失无踪。
河南省佛教协会报送的文件中,他被称呼为“刘应成”——那个1965年生于安徽颍上的俗世之名。
从“释永信”到“刘应成”的五字之变,完成了一位宗教领袖向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转换。
当少林寺新住持印乐法师点燃第一炷香时,那缕青烟中消散的不仅是一位方丈的传奇,更是中国宗教商业化狂潮中值得深思的一页。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来源:2号探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