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秋季开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将迎来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南仁东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自1994年起,他就一直负责“中国天眼”(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用22年组织建造了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
2025年秋季开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将迎来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南仁东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自1994年起,他就一直负责“中国天眼”(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用22年组织建造了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仁东星”。而今天,他的名字也走进了千万中学生的课本里。(据光明网8月7日报道)
教材不是简单的工具书,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是对一位科学家的致敬,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其意义深远。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常说的一句话。南仁东的一生是追逐梦想、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故事是时代精神的深沉凝结。《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南仁东如何从一个痴迷星空的孩子,成长为让世界瞩目的科学家。文章从南仁东“看星星”的童年往事写起,向世人展现了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带领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地貌中跋涉选址,最终建成“中国天眼”的经历。这样的感人事迹,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青少年明白:真正的“明星”,是把个人命运嵌入国家发展坐标的奋斗者。
一颗闪亮的“星”,能够照亮孩子的一生。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孩子们在课文中品读英雄事迹、感受榜样力量,对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意义重大。当“追星人”南仁东与教科书相遇,其真实可感的故事、令人钦佩的精神,必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进而将爱国情、强国志深植于年轻一代心中。
一本好的教材,就是一部引领价值观的“播种机”。近年来,语文教材陆续增加了不少篇目。从展现中国深海探测事业突破性成就的《“蛟龙”探海》,到致敬“天眼之父”的《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些精心选入的篇章,紧扣时代脉搏,内容鲜活生动,文字可读性强。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涵养品格、铸魂育人的精神坐标,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科学观与家国观的双重启蒙,能够引导他们汲取榜样力量,向着星辰大海不断续写追光故事。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追星人”南仁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担当。将南仁东这样的“时代楷模”及其光辉事迹引入教材,一定会感召更多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奋斗不止、勇攀高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智慧和力量。(刘少华)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