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粮仓保卫战,人与干旱的较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7 23:23 1

摘要:这两天,豫南平原上的庄稼地被烈日烤得发白,驻马店的老农王华蹲在地头,新买的水管子正滋滋地往玉米地里送水。远处的玉米叶边已经焦成了褐色,像是被火烧过一样,拇指粗的秆子无力地趴在地上,往日的生机荡然无存。这片被誉为“中原粮仓”的土地,此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干旱

这两天,豫南平原上的庄稼地被烈日烤得发白,驻马店的老农王华蹲在地头,新买的水管子正滋滋地往玉米地里送水。远处的玉米叶边已经焦成了褐色,像是被火烧过一样,拇指粗的秆子无力地趴在地上,往日的生机荡然无存。这片被誉为“中原粮仓”的土地,此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干旱挑战。

热点概况

自2025年7月以来,河南驻马店连续三十天的高温少雨天气,让这片肥沃的土地遭受了严重的旱情。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魏国强介绍,这是自2000年以来河南遭遇的最严重旱年。驻马店作为河南的重要粮食产区,其秋作物的播种面积超过1400万亩,而当前缺墒面积已达300万亩,受旱面积更是超过了163万亩。土地干裂,庄稼枯萎,农民们心急如焚。

王华和许生是驻马店的两个普通农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大半辈子,却从未见过如此长久又猛烈的干旱。王华记得,从5月份开始,土地就变得不对劲,铲子挖不动,种子难发芽。他们不得不破例,头天播种,第二天就浇水。但即便如此,玉米还是长得又细又矮,叶子稀少,主干瘦弱。到了7月,情况更是急转直下,整个驻马店平均降水量仅6.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6.6%。玉米地里爬满了裂缝,大的裂缝甚至能轻松塞进人的手。

态度/观点

这场干旱,对于驻马店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他们靠天吃饭,习惯了风调雨顺的年月,却从未想过会遭遇如此极端的天气。王华和许生为了保住地里的庄稼,不得不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他们买抽水泵、水管,排队抢水,24小时轮班守着,生怕错过一丝浇水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二十亩地也只保住了一半。水井抽不上水,自来水成了奢侈品,生活用水都得精打细算。

说到这个,许生的遭遇更是让人揪心。他去年贷款15万元承包了200亩地,却遭遇了“先旱后涝”的双重打击。今年本指望翻盘,却又撞上了春夏连旱。新买的抽水泵、水管,雇的村民,投入的成本远超预期。而眼下的收成却遥遥无期,200亩玉米地已经死了100多亩,剩下的收成可能连成本都不够。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不种,租金还不起;种的话,最后只能选择继续贷款。

但在这场人与干旱的较量中,驻马店的人们并没有放弃。政府打开了水库闸门,全省9.49亿立方米的水沿着干渠流向农田。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打应急井,整治连通的沟渠也派上了用场。村里的干部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逐一排查机井,组织村民灌溉。虽然转机在8月5日出现了一场雨,多少缓解了旱情,但气象部门也提醒,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各种灾害。整个8月,河南全省降水将呈现“北多南少”的格局,南部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对于这场干旱,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对我们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严峻考验。靠天吃饭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来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比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抗旱准备等等。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我觉得这场干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粮食产量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像这场干旱一样,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结尾

眼下,驻马店的人们还在与干旱进行着艰苦的较量。他们期待着更多的雨水降临,期待着丰收的季节到来。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尽力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自强不息。而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应该从这场干旱中学到一些东西: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共同守护我们的“中原粮仓”。

最后,我想说,这场干旱虽然给驻马店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他们加油!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挑战、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来源:冬食萝卜夏吃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