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次大灰生病,李志远把它带到宠物医院,结果医生看着大灰,却突然脸色大变,随后惊慌的朝李志远大喊:
李志远检查工地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
不忍心看一条小生命消逝的他,将小猫带回家养了起来,取名叫做大灰。
这一养,就养了整整八年。
一次大灰生病,李志远把它带到宠物医院,结果医生看着大灰,却突然脸色大变,随后惊慌的朝李志远大喊:
“这...这根本不是猫,这明明是……”
李志远是个五大三粗的建筑工人,一米八几的个头,肩膀宽厚得能扛起两袋水泥。
四十出头的年纪,皮肤黝黑得像是被烈日晒透的砖块,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那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工装裤的膝盖处磨得发白,安全帽上布满了细小的划痕,整个人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副典型的工地工人模样。
他在工地上干了快二十年,从最基层的小工做起,到现在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了。附近的工友都知道他是个老实人,好说话得很。
李志远干活从不偷奸耍滑,该他干的活一样不少,不该他干的活也经常搭把手。
每天收工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总要再检查一遍工具是否收好,水电是否关严实了。
有些工友经常找他帮忙顶班,或者借了钱不还,李志远也从不在意,总是憨厚地笑笑说:“没事,都是兄弟。”
这天晚上,工地上的人都走光了,只有李志远还在认真地巡查。夕阳的余晖早已褪去,工地上只剩下几盏昏黄的路灯亮着。
夜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得脚手架上的防尘网哗哗作响。李志远像往常一样,拿着手电筒,从最底层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检查。
他检查得很仔细,每一个扣件,每一根钢管都要用手摸一摸,晃一晃,确保没有松动。
走到东南角的脚手架时,他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喵呜”声。那声音很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就在脚下。
李志远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仔细听。夜风依旧在吹,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除此之外,工地上静悄悄的。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正要继续往前走,又一声更清晰的“喵呜”传入耳中。这次他确定不是错觉,声音就是从脚手架下面传来的。
李志远蹲下身,用手电筒照了照,发现一只灰扑扑的小猫蜷缩在角落里,右后腿有一道血痕,看样子是被钢筋划伤了。
小猫看起来只有两三个月大,浑身脏兮兮的,毛发纠结在一起,显得特别瘦小。它缩在脚手架和围墙之间的缝隙里,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在手电筒的光线下反射出绿色的光,警惕地盯着李志远。
受伤的后腿微微颤抖着,血迹已经凝固,在灰色的毛发上结成暗红色的硬块。
李志远把手电筒的光调暗了些,怕强光吓着小猫。他慢慢蹲下来,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高大。
“小家伙,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轻声说道,声音比平时柔和了许多。
小猫又“喵呜”了一声,这次声音更虚弱了,带着明显的痛苦。
李志远注意到小猫身边散落着几块啃过的面包屑,看样子已经在这里待了至少一天了。
李志远平时对小动物没什么特别的感情,在工地上见惯了来来往往的野猫野狗,他从来都是视而不见。
但看着这只瑟瑟发抖的小生命,蜷缩在脚手架下,右腿上的伤口还在渗血,他心里突然一软。
这只小猫看起来才刚断奶不久,瘦小的身子在夜风中不住地颤抖,灰扑扑的毛发沾满了尘土,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却格外明亮。
李志远蹲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小猫也怯生生地望着他,时不时发出微弱的呜咽声。
“这么小的猫,要是没人管,怕是活不过今晚。”他自言自语道。
工地上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夜里又冷,这只受伤的小猫确实很难熬过去。
李志远犹豫了一下,慢慢伸出手,小心翼翼地避开小猫受伤的后腿,把它抱了起来。
小猫似乎感受到了善意,没有挣扎,只是虚弱地叫了两声,声音细得像蚊子哼哼。
它的身体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在李志远粗糙的手掌中显得更加瘦小。
李志远能感觉到小猫的心跳得很快,可能是害怕,也可能是伤口疼得厉害。
回到简陋的工棚,李志远轻轻把小猫放在自己的床铺上。工棚里只有一张铁架床,一个简易衣柜,角落里堆着几个工具箱。
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医药箱,这是工地上发的应急用品,平时很少用到。
他翻出酒精和纱布,又找了块干净的毛巾垫在下面。用毛巾沾了点温水,先轻轻擦拭小猫伤口周围的毛发,把血迹和尘土清理干净。伤口不算太深,但被钢筋划开的口子边缘已经有些红肿。
用酒精消毒的时候,小猫疼得直哆嗦,爪子不自觉地张开又合上,但还是很配合,没有乱抓乱咬。
李志远动作很轻,一边消毒一边低声安慰:“忍一忍,马上就好。”
包扎的时候,他特意把纱布缠得松一些,怕勒着伤口。
整个过程中,小猫一直用那双大眼睛盯着他看,偶尔发出几声呜咽,像是在诉说自己的疼痛。
处理完伤口,李志远才发现自己的后背都湿透了,这么冷的天居然出了一身汗。
看着小猫虚弱的样子,李志远想起食堂应该还有剩饭。他披上外套,冒着夜风往食堂走去。食堂早就关门了,但值班的老王还在收拾东西。
听说李志远要喂猫,老王从后厨端出一碗剩饭,上面还带着点肉末和菜汤。回到工棚,小猫闻到食物的味道,立刻抬起头来。
李志远把碗放在地上,小猫迫不及待地扑过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样子饿坏了。
它吃得太急,好几次都被噎到,但还是一刻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李志远蹲在旁边看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想起自己刚来城里打工的时候,也是这么饥一顿饱一顿的。
从那天起,李志远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小伙伴。
工棚太小,他就在墙角给小猫搭了个窝,用旧衣服垫着,既暖和又舒服。
他给小猫起了个名字叫“大灰”,因为它的毛色灰扑扑的,像极了工地上最常见的混凝土颜色。
起初大灰很怕生,总是躲在窝里不敢出来,只有李志远回来的时候才会探出头。
但没过几天,它就熟悉了这个新环境,开始在工棚里四处探索,把李志远的工具箱、安全帽都当成了玩具。
大灰长得特别快,不到三个月就比普通家猫大了一圈。李志远发现它特别能吃,尤其爱吃肉。每次去菜市场,他都会特意买些新鲜的鸡胸肉回来。
卖肉的老张头每次都笑话他:“老李啊,你现在比大姑娘还会过日子,天天买这么好的肉。”
李志远只是笑笑,不多解释。回到工棚,他把肉切成小块,大灰闻到味道就会立刻跑过来,围着他的脚边转来转去,急不可耐的样子。
肉刚放下,大灰就扑上去大快朵颐,来者不拒,一顿能吃下两三个鸡胸肉。
吃完还要舔舔嘴巴,意犹未尽的样子,然后心满意足地趴在李志远脚边打盹。
有时候李志远加班回来晚了,一开门就能看见大灰蹲在门口等着,听到脚步声就会“喵喵”叫起来。
工友们都说这猫通人性,知道是谁救了它。李志远干活的时候,大灰就安静地趴在工具箱上看着;休息时,它会蹭过来让李志远摸摸头。
渐渐地,李志远发现自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回到工棚,看看大灰今天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这个小小的工棚,因为有了大灰的存在,似乎不再那么冷清了。
工友们听说李志远养了只猫,都跑来看热闹。这个消息在工地上传得很快,不到半天功夫,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平时收工后,工友们要么聚在一起打牌,要么三三两两去小饭馆喝酒,今天却都往李志远的工棚跑。
工棚本来就不大,一下子挤进来七八个人,显得更加狭小。
大灰被这么多人围着看,显得有些不安,躲在李志远身后,警惕地打量着这些陌生人。
有个老工友叫王德发,在工地上干了三十多年,大家都叫他老王。他蹲下身,盯着大灰看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
“老李啊,你这猫不对劲。”他指着大灰的耳朵说,“你看它的耳朵,比普通猫长多了,尖尖的,像个小狐狸。”
然后又比划了一下大灰的身形,“还有这体格,也太壮实了。这才几个月大,就比人家成年猫还大一圈。”
老王的话引起了其他工友的兴趣,大家都凑近观察起来。确实,大灰的耳朵比普通家猫要长一些,竖起来的时候特别明显。
它的体型也比同龄的猫大不少,四肢粗壮,爪子厚实,蹲在那里像个小豹子似的。毛色虽然灰扑扑的,但在阳光下会泛出一种奇特的银光。
“我老家有种说法,”老王压低声音说,脸上的皱纹因为严肃的表情显得更深了,“这种猫不吉利,会招灾的。老人们管这种猫叫'夜猫子',说是阴气重,专门在夜里活动,会带来厄运。”
他说着还往地上啐了一口,像是要驱散什么不好的东西。
其他工友听了这话,表情都变得有些微妙。有人往后退了半步,有人小声嘀咕起来。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对这些民间说法多少有些忌讳。
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对这些讲究更加在意。有个年轻点的工友半开玩笑地说:“老王,你别吓唬人啊,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但语气里也带着几分不确定。
李志远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迷信!”
他的声音很坚定,像是要给大灰撑腰似的,“大灰可乖了,晚上还帮我抓老鼠呢。”
说着,他弯腰摸了摸大灰的头,大灰立刻蹭了蹭他的手心,发出舒服的呼噜声。这个亲昵的动作让现场的气氛缓和了一些。
确实,自从养了大灰,工棚里的老鼠绝迹了。以前工棚里经常能听到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粮食袋子被咬破是常事,有时候半夜还能感觉到老鼠从被子上跑过去。
工友们将信将疑地看着大灰,大灰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目光,挺直身子坐在李志远脚边,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它的眼睛在昏暗的工棚里闪着绿光,确实和普通家猫不太一样。但看它和李志远亲近的样子,又确实像只普通的家猫。
老王还是不太放心,又补充道:“我可不是瞎说。我小时候村里有户人家也养了这么一只猫,后来那家人接二连三出事,最后家破人亡。老人们都说是因为那只猫...”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李志远打断了。
“老王,你这话说的,”李志远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大灰就是只普通的猫,可能品种特别了点。它每天帮我抓老鼠,陪我说话,有什么不好的?”
他说着把大灰抱起来,大灰温顺地趴在他怀里,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凶相。
其他工友见李志远这么维护大灰,也不好再说什么。有人打圆场说:
“老李说得对,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
但离开的时候,还是有人忍不住回头看大灰,眼神里带着疑虑。
老王临走前又叮嘱了一句:“老李,你还是小心点好。”
等工友们都离开后,工棚里又恢复了平静。
李志远给大灰倒了碗水,看着它低头喝水的样子,自言自语道:“别听他们瞎说,你就是只普通的好猫。”
大灰像是听懂了他的话,抬起头“喵”了一声,然后继续低头喝水。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工地上只剩下零星几盏灯还亮着。
李志远坐在床边,看着大灰在工棚里巡视的身影,心里想着明天还得去给大灰买点吃的。至于工友们说的那些话,他根本没往心里去。
一个闷热的夏夜,李志远像往常一样敞着门睡觉,只穿着一条大裤衩,身上盖着一条薄毯子。
工棚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老旧的电风扇在床头嗡嗡作响,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大灰趴在门口的水泥地上纳凉,时不时舔舔爪子洗洗脸。
半夜里,李志远睡得正熟,突然被一声凄厉的惨叫惊醒。那声音又尖又利,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他一个激灵坐起来,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借着月光,他看见一个黑影从门口窜了出去,动作快得像一阵风。地上还留着一道血迹,在月光下泛着暗红色的光。
大灰蹲在门口,背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吼声,那声音不像平时的猫叫,更像是某种野兽的警告。它的前爪上沾着血,在月光下闪着诡异的光泽。
李志远赶紧打开灯,灯光下看得更清楚了。门口的水泥地上有几滴新鲜的血迹,一直延伸到门外。
大灰的前爪和嘴边都沾着血,但它看起来并没有受伤。李志远蹲下身检查大灰的情况,发现它除了有些激动外,一切正常。
那些血显然不是它的。大灰看到主人醒了,立刻凑过来蹭他的腿,喉咙里的吼声变成了熟悉的呼噜声,像是在邀功请赏。
李志远走到门口往外看,工地上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亮着。那个黑影早已不见踪影。
他回到工棚,发现放在墙角的工具箱有被移动过的痕迹。
看来是遭了贼,幸好大灰及时发现,把贼给赶跑了。李志远拍拍大灰的头,给它倒了碗水。
大灰喝了几口,又警惕地望向门口,耳朵不停地转动,像是在监听外面的动静。
这一夜,李志远没怎么睡好,时不时就要起来看看情况,而大灰则一直守在门口,像个忠诚的卫士。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警察就找上门来。两个穿着制服的民警站在工棚门口,其中一个年纪大些的警察手里拿着记事本。
李志远刚洗漱完,看到警察来了有些惊讶。年长的警察笑着问:
“你就是李志远吧?听说你养了只很厉害的猫?”
原来昨晚那个黑影是个惯偷,专门偷工地上的建材。这个小偷已经在附近作案多起,警方一直在追查。
昨晚他被大灰抓得鲜血淋漓,跑到医院包扎时,值班医生认出了他的特征,立刻报了警。
警察说,小偷的右手被猫抓出了好几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医生在给他缝合时发现他的指纹和监控录像里的嫌疑人吻合。
小偷疼得直叫唤,跟医生说是被野猫抓的,但医生注意到他衣服上沾着水泥灰,手上还有被钢筋磨出的老茧,一看就是常在工地活动的人。
警察赶到医院时,小偷还在包扎,看到警察来了想跑,结果被当场抓住。
“老李,你这猫比警犬还管用啊!”警察笑着说,一边打量着蹲在门口的大灰。大灰对陌生人保持着警惕,但看到主人和警察说话,也就放松下来,悠闲地舔着爪子洗脸。
警察说,这个小偷团伙已经偷了好几个工地的建材,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次多亏了大灰,不仅阻止了盗窃,还帮助警方抓到了嫌疑人。
工友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跑来看热闹。
昨天还说大灰不吉利的老王也来了,这次他盯着大灰看了半天,摇摇头说:
“看来是我看走眼了,这猫是个看家护院的好手。”
其他工友也都夸赞大灰厉害,有人还特意买了鱼来犒劳它。大灰对这些夸奖似乎很受用,蹲在那里昂着头,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志远和大灰的感情越来越深。这八年来,他们形影不离,大灰早已成为李志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清晨,大灰都会准时用脑袋蹭醒李志远;晚上收工回来,远远就能看见大灰蹲在工棚门口等候的身影。工友们都说,从没见过人和动物能相处得这么好。
李志远把大灰照顾得无微不至,每个月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最好的猫粮和新鲜的肉。
大灰也格外通人性,能听懂李志远说的每一句话,甚至能分辨他的情绪变化。
转眼八年过去,大灰已经长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猫。它的体型比普通家猫大了将近一倍,站起来能到李志远的膝盖那么高。
灰亮的毛发油光水滑,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泽。那双琥珀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透着野性的光芒。工地上新来的工人第一次见到大灰时,都会被它的体型吓一跳。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大灰对李志远温顺得像只小绵羊,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可是最近,李志远发现大灰突然开始不吃不喝。平时最爱吃的鸡胸肉放在面前,它也只是闻一闻就扭头走开。
李志远试着用手抚摸它,它也只是懒懒地抬一下眼皮,完全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
更让李志远担心的是,大灰的毛发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干枯蓬乱,眼睛也不像从前那样明亮有神。
李志远急得团团转,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他试过给大灰换各种食物,买来最贵的猫罐头,可大灰还是一口都不吃。
工友们建议他去找村里的兽医看看,但李志远觉得村里的兽医水平有限,最后决定带大灰去城里的宠物医院看看。
这天一大早,李志远特意请了假,用平时装工具的布袋小心地把大灰装进去。
大灰出奇地配合,完全没有挣扎,只是虚弱地“喵”了一声。
宠物医院在城西的商业街上,李志远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到。
医院装修得很现代,玻璃门擦得锃亮,里面摆着几张干净的候诊椅。
李志远抱着布袋走进去时,前台护士看到大灰的体型吓了一跳,赶紧叫来了值班医生。
宠物医生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看起来三十出头,白大褂上别着名牌,上面写着“张医生”三个字。
张医生仔细检查了大灰的情况,他先测了体温,又检查了眼睛和口腔,最后用手轻轻按压大灰的腹部。
在这个过程中,张医生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他突然脸色大变,抬起头问道:
“李先生,您这只‘猫’是从哪来的?”
李志远被问得一愣,不明白医生为什么这么问。但他还是把八年前在工地上捡到大灰的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说到大灰如何帮他抓小偷,如何在寒冷的冬夜依偎在他身边取暖时,李志远的眼眶有些湿润。
医生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不由得有些哽咽。
他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句让李志远当场脸色大变的话:
“李先生,你家大灰……其实并不是一只猫,他是.......”
听到医生说出大灰的真实身份后,李志远瞬间脸色发白,瞪大了眼睛,怎么也没有想到大灰居然会是……..
来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