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致力于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专业研修和生命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
2025年08月10日 05:30新网师
,
将在08月09日 20:00 直播
预约
中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简称“新网师”)致力于为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师范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中国教师的专业研修和生命成长创造出一种新模式。
37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张飞
202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可能是命定的缘分,我在李镇西老师的公众号“镇西茶馆”看到新网师的招生简章,提交了自己3000字的阅读史,然后就顺利地加入了新网师。
我学了李镇西老师在新网师开设的“教育写作”课程,学完一学期后,我就离开了新网师。
我还记得我们的课程组长叫王晓娟。
五年后,我来到了山西太原,参加新网师第五届“清凉之夏·经典共读”活动。
我看到了五年前的王晓娟组长,她作为主持人站在前台主持郝晓东老师的这次共读。
五年前的回忆又开始涌现,我想起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坚持打卡1500字。
大概打卡了40余篇,6万字左右后,我收获了一个陪伴我至今的好习惯——教育写作。
兜兜转转,五年后,因为郝老师的一通电话,我又回到了新网师。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新网师线下的暑期经典共读,我这次来参与的最大目的就是想啃下杜威这块难啃的骨头。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所以西方的哲学家,我只喜欢尼采、克尔凯郭尔、加缪。因为他们的哲学是感性的诗,是直觉的流露,是裸露的洞察。
我讨厌康德、黑格尔乃至萨特。我上大学时读他们的书,老感觉他们喜欢在那里绕圈子,绕来绕去,一个概念阐释了一万字,结果用老子、庄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达。
但是今天听了郝晓东老师对杜威的解读,我发现我之前对于西方的哲学思想存在一种很大的偏见。
郝老师是一个非常善于提问、阐释和举例的人,他通过这些策略让我一步步走进了杜威。
比如今天下午郝老师谈杜威的一个观点:教育即生长。
郝老师提出了4个问题:什么是生长?生长的条件是什么?低等动物有没有生长?妨碍成人生长的目标是什么?
这4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很多老师都开始谈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之间又相互碰撞、争辩,引发出新的、更深层的问题。
在大家争论得差不多的时候,郝老师开始对这4个问题进行阐释。
他说,生长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经验的持续改造。生长的条件是不成熟、依赖、可塑性,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
低等生物没有生长,因为它们一出生即成熟,不需要依赖,也不具备可塑性。
妨碍成人生长最大的主观因素就是缺失对成长的渴望,因为恐惧而害怕成长,因为缺少成长的勇气,不敢冒风险而错过了成长。
其他关于杜威的目的论、习惯论,郝老师也是用这种抛出问题、引起争辩、深入阐述、举例说明的形式来剖析杜威和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的联系。
我想这就是共读的好处:有些书,一个人是读不懂的,一群人在一起读,才能读懂。有些书,一个人是读不透的,只有高人的点拨和引领,你才能读透。
如果没有参与郝晓东老师的这次导读活动,我想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去走进杜威、理解杜威。
走进杜威之后,我才发现,西方的分类的思想是一种科学思维,东方的综合的思想是一种艺术思维。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仅凭感性的思维去判断教育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做一个爱心泛滥的艺术家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我们还要有理性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考量那些棘手的教育问题,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持续的改造和重塑,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型教师。
以下是我今天总的一个学习感受:
生命应该充满意义,教育也是如此。
当教育变成了成人对儿童的一种机械的、强迫的、控制的、一成不变的外在目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儿童进入学校受教育,就成了在监狱里坐牢,他感受到的是无趣、烦躁、痛苦和压抑。
他只能为了上大学而学,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学,为了考个好分数而学,为了不被老师、家长骂而学。
学习、受教育,此刻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就是一种酷刑。
但是如果教育变成了一种灵活的、主动的、自发的、有弹性的内在目的,教育就充满了意义。
儿童这个时候进入学校受教育,就是在享受教育本身。
因为此时的教育就是生长,就是好奇心的满足,就是不断地探究未知世界,就是幼儿在主动地改造自己的经验,自然地融入、适应、习惯这个让他感到如鱼得水的社会群体当中。
此时,教育也就是目的,教育之外别无目的,教育的报酬就是教育,学习的奖赏就是学习,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
五年前,因为李镇西老师,我加入了新网师。
五年后,因为郝晓东老师,我又回到了新网师。
这次走进杜威,让我更加明确,我要抛弃应试教育命题下的那个好老师,做一个素质教育旗帜下的好老师,尽管这很困难。
正如杜威在第四章最后一段引用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话所说的一样,作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的儿童期和青年期。
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条悠闲而容易的道路,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了更为巨大的要求。
我们必须要有远见卓识、事实教育、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才能胜任这一要求。
然而只有不断修炼成为这样的教师,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在成就自我价值的同时成就学生乃至一切和自己相遇的人。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作者:张飞
编辑:刘荣慧
审核:黄小瑜 柳静
投稿:新网师公众号2025年征稿启事
来源:新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