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极双蛇杖2025”军演看美军如何预演“印太战争”生存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6:10 1

摘要:美军“终极双蛇杖2025”(Ultimate Caduceus 2025)演习于7月21日开始,持续至今,约有1000名军事和文职人员参与。美国运输司令部指挥官员表示:“此次演习模拟了真实的危机场景,促使印太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伤员调动响应‘终极双蛇杖’演习将评

作者:徐秉君(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空军第60作战医疗准备中队的医务人员在2025年7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进行的“终极

双蛇仗”演习中,在将模拟病人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之前,向Reach 32空中医疗服务团队汇报。来源: 海军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据8月2日美国国防部新闻报道,美军“终极双蛇杖2025”(Ultimate Caduceus 2025)演习于7月21日开始,持续至今,约有1000名军事和文职人员参与。美国运输司令部指挥官员表示:“此次演习模拟了真实的危机场景,促使印太地区开展大规模军事伤员调动响应‘终极双蛇杖’演习将评估运输司令部在野外训练环境中大规模开展全球伤员转移的能力。”

在“大国竞争”战略背景下,美军“终极双蛇杖2025”演习绝非单纯的人道主义演练。这场集结千人、横跨印太的军事医疗演习,以逼真的战场伤员救护为核心,实则是美军在印太方向大规模军事冲突预演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印太地区爆发危机后伤员的大规模接收、转运与救治,美军旨在测试其全球医疗投送体系的极限能力,为未来潜在的高强度对抗奠定后勤支援基础。其规模之大、针对性之强、整合度之高,清晰折射出美军对印太战场预置能力的战略焦虑与实战准备。

2025 年 7 月 26 日,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举行的“终极双蛇杖 2025”演习中,隶属于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第 375 作战准备中队的空军飞行员正在 C-17 环球霸王 III 飞机上为假想病人调整氧气软管。来源: 海军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一、“终极双蛇杖”的演进:从区域到全球聚焦印太

该系列演习并非首次举行,其发展路径清晰展现美军战略重心转移。资料显示,

在2015年前后,美军就聚焦传统军事热点,开始进行此类演习,其重心多放在中东、欧洲等美国重点军事行动区域的伤员转运流程验证。近些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特别是随着美国加速“印太战略”,演习核心转向“印太地区部队伤员转移”,并针对性地模拟从西太平洋广阔区域后送伤员的复杂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终极双蛇杖2025”演习与以往不同,无论是规模还是整合度都创纪录。一是规模空前:直接参与人员约1000名(军事与文职),远超以往。二是整合度跃升: 超过20家民用医院深度参与,创下该系列演习“融入程度最高”纪录;民间应急响应的旋翼机(直升机)大规模投入,显著提升军民协同层级。三是地域聚焦强化: 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与加州(特拉维斯)作为核心枢纽,伤员最终转运至檀香山、萨克拉门托、阿尔伯克基等地医疗设施,清晰勾勒出以北美西海岸为最终保障基地的印太伤员后送链。美国防部全球患者运输的唯一管理机构Transcom表示,利用高容量飞机和途中护理团队领导空中医疗疏散任务,将人员从现场运输到世界任何地方最终治疗。

空军重症监护空中运输队成员被分配到伊利诺伊州斯科特空军基地的第375作战准备中队,在2025年7月26日于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举行的“终极

双蛇仗”2025演习中,在C-17“全球霸王”III飞机上讨论一名虚拟患者。致谢: 海军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二、演习的核心:全方位测试极限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此次演习在多个维度上进行了高强度、复杂化的测试:

● 跨域、跨机构深度协同:

军事全域协同: 美国运输司令部(Transcom,全球伤员运输主管机构)牵头,联合美国北方司令部(本土防御)、美国印太司令部(责任区行动),空军医疗后送队、陆军预备役医疗司令部重症监护空运队(CCATT)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

军政民大融合: 深度整合退伍军人事务部(VA)、国防卫生局(DHA)、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众多地区医疗保健和应急响应团队以及20余家民用医院,构建联邦协调中心-军事基地-民用医疗设施”的三级保障网络。国防卫生局(DHA)强调其“为作战人员提供医疗保健和为战斗指挥官提供作战能力的双重能力”,并在演习中实践“优化患者对运输资源的需求”。

● 全流程、高强度伤员转运测试:

模拟场景高度逼真: 设置“逼真的危机场景”,驱动印太区域内大规模军事伤员运输。

多平台投送验证: 综合运用C-17“环球霸王III”、C-130“大力神”等大容量运输机进行战略/战役空运,辅以大量旋翼机(直升机)进行战术转运与分发。演习图片显示从大型运输机卸载“模拟伤员”、使用半挂卡车转运集装箱(可能为医疗物资或模块化医疗单元)。

途中连续救治: 突出“途中护理团队”(如CCATT)在长距离、高负荷转运中维持危重伤员生命体征的能力。

● 前沿技术深度赋能:

AI/ML驱动决策: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深度参与,专门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建立互联桥梁”,实现患者流动数据的“即时聚合与传播”,目标是“简化数据流”并显著提升指挥决策效率与资源调配精准度。

● 国家灾难医疗系统(NDMS)实战化检验:

演习核心目标之一即积极测试作为NDMS组成部分的应急响应团队,如何在

“潜在的国家危机”中协同运作以“拯救生命”。这本质是将战时大规模伤员流与本土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医疗响应机制进行对接演练。

空军医疗人员在2025年7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进行的“终极

双蛇仗”2025演习中将模拟伤员从C-130赫尔墨斯飞机上卸下。来源: 加里·爱德华兹,空军

三、演习暴露的潜在问题与短板

尽管美军高调推进“终极双蛇杖2025”军演,尤其是不惜成本动用大量军事资源,以期达到模拟实战检验和战略威慑双重目的。然而,分析认为,即使看似声势浩大和组织严密,如此复杂的系统演练也暴露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跨机构协调与数据融合的深层挑战。首先是“联合医疗队”的指挥困境: 尽管演习集结了国防部、跨机构(VA、HHS)及大量民事伙伴(20余家医院、民间应急队),但在真实的高压、高损耗、信息混乱的战场或国家危机环境中,如此多元且隶属关系复杂的实体能否在统一指挥下高效协同,仍需打上问号。不同机构有其固有的决策流程、资源调配优先级和保密要求,演习的“脚本化”可能掩盖了深度整合的摩擦成本。

其次是数据壁垒尚未真正打破: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AI/ML项目(旨在即时聚合传播数据)虽代表方向,却恰恰暴露了现有系统的“数据烟囱”问题。演习中对AI的依赖暗示,不同医疗系统(军队医院、VA医院、民用医院、地方应急系统)之间、不同运输平台(军用运输机、民用旋翼机、地面救护力量)之间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信息权限可能仍未实现无缝互通。战时数据流一旦受阻,将严重迟滞伤员追踪、资源分配和最优路径规划。

二是前沿战场救治能力与“黄金时间”矛盾。一个突出问题是后送链条过长: 演习的核心逻辑是“印太受伤——枢纽基地(夏威夷/关岛?)——本土治疗”。在广袤的印太区域(尤其第一岛链),将重伤员从战场前沿后送至枢纽基地,再跨越太平洋抵达本土,耗时极其漫长。这对需要“黄金时间”紧急处置的战创伤(如大出血、严重感染、颅脑损伤)是致命缺陷。演习虽展示了途中护理(CCATT)能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距离带来的时间损耗和生理恶化风险。

再一个问题是前沿可部署医疗力量缺口: 演习重心在“后送”,但对提升印太区域内部署强大、可生存、可快速机动的前沿外科/复苏能力明显不足。在对手具备强大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下,依赖大型固定基地或舰船作为主要救治节点风险极高。如何将更高级别的救命手术(DCS)能力前移,是演习未充分体现的关键短板。

三是“和平红利”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本土医疗资源战时可用性的不确定性。

演习成功整合20余家民用医院的前提是和平时期或非全面战争状态,一旦本土因大国冲突进入战时体制,这些医院将面临多重压力:自身可能成为目标(心理威慑或物理攻击),平民大规模伤亡潮涌入,医护人员被征召入伍,供应链(药品、设备、能源)中断。演习中“优化患者对运输资源的需求”的设想,在真实的全面危机下可能难以实现,军事伤员能否持续获得高质量、高容量的本土民用医疗资源存在巨大变数。

空军士兵在加州特拉维斯空军基地参加2025年终极蛇杖演习期间,从半挂式卡车卸载货运集装箱。致谢: 空军中士阿什利·罗威尔

结语:救伤链即战力链——印太战场医疗预置的战略警示

美军“终极双蛇杖2025”演习绝非一场孤立的医疗后送操演。它是美军面向印太潜在高端冲突,重构其后勤韧性特别是战场生存能力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清晰传递出多重战略信号。

后勤即前线,医疗即战力。美军深刻认识到,一条高效可靠的“救伤链”,就是支撑前线部队持续战斗的“生命线”和“战力链”。

全域整合与本土纵深是关键支柱: 演习展示了美军试图通过深度整合军事全域(运输、作战司令部、专业医疗分队)、跨联邦机构(DHA, VA, HHS)以及庞大的本土民用医疗储备体系,构建覆盖印太前沿至北美本土的巨型医疗投送与救治网络。这种“全民防务”式的深度军民融合和依托广袤本土纵深的战略设计,是其应对印太冲突地理劣势的重要依托,体现了“体系对抗”思维在后勤领域的极致应用。

技术赋能下仍难掩地理与对抗本质的制约: 尽管AI/ML等尖端技术被寄予厚望,力图优化决策、提速信息流,演习仍无情暴露了美军在印太方向的核心困境:地理距离无法逾越、关键节点脆弱性高、前沿救治能力前推不足、本土资源战时调用存疑。麻省理工学院的“数据桥梁”无法解决运输机被击落的风险,本土医院的高效运转无法脱离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对手(尤其是被其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者)强大的A2/AD能力和战略打击潜力,将直接威胁这条脆弱生命线的每一环节。

综上所述,“终极双蛇杖2025”演习是窥探美军印太作战体系,特别是其后勤与生存能力保障体系建设的一扇关键窗口。它既展现了美军谋求构建跨域整合、技术赋能、依托本土的巨大医疗后勤体系的雄心,也无情揭示了其在距离、节点生存力、前沿保障深度以及军民融合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挑战。

美军这场以“拯救生命”为名的演习,其本质是美军为未来印太高端冲突进行的最现实、最残酷的备战预演之一,深刻揭示了后勤保障能力已成为决定大国对抗胜负的“阿喀琉斯之踵”或“力量倍增器”。其深层逻辑却是为毁灭性战争打造“合理”系统。当救伤直升机涂上战斗迷彩,当急诊室变成战争机器部件,“终极双蛇杖”所预备的,恰恰是一条毁伤生命直通地狱的通道。其释放的最严峻警示是:当军事准备越过某个阈值,它不再是为阻止战争,而是让战争变得“可承受”——这才是对人类文明最危险的背叛。

来源:华语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