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叉镇“探秘山兰稻作 传承农耕文明”研学活动成功举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0 10:00 2

摘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课本里朗朗上口的诗句遇上真实的农耕田野,会绽放出怎样的教育火花?8月9日,牙叉镇“探秘山兰稻作 传承农耕文明”研学活动给出了生动答案——来自牙叉镇中心学校等校园的30余名小学生走进山兰稻作公园,在泥土与稻种的亲密接触中,开启了一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课本里朗朗上口的诗句遇上真实的农耕田野,会绽放出怎样的教育火花?8月9日,牙叉镇“探秘山兰稻作 传承农耕文明”研学活动给出了生动答案——来自牙叉镇中心学校等校园的30余名小学生走进山兰稻作公园,在泥土与稻种的亲密接触中,开启了一场触摸古老农耕智慧的奇妙旅程。此次研学活动旨在向学生们普及农学知识,弘扬农耕文化,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德。

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山兰稻作公园,当天格外热闹。清新的空气中混着泥土的芬芳,前几天播种的土地上,一层嫩绿的新芽正悄悄探出头,这里种植的山兰稻,又称“山栏”“山禾”,是黎族先民在山地环境中培育出的独特旱稻,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传统点播与现代推车式播种机播种技艺相碰撞,是种植技术的传承与改进。

“山兰稻可是我们黎族的宝贝,祖辈们在没有水田的山坡上,靠着智慧种出了粮食......”受邀给孩子们讲授山兰稻种植技术的县农业技术与机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讲解时刚开个头,孩子们的目光就被牢牢吸引。他们围在田埂边,看着种植工人推着播种机在田里穿梭,播种机划过土地的沙沙声,有孩子忍不住踮起脚尖,小手悄悄模仿着播种的动作,眼里满是跃跃欲试的期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完讲解,孩子们终于盼来了亲身体验的时刻。体验传统种植方法的孩子两两一组,一人握着沉甸甸的木棍,学着古法点播的样子,一人跟在他的后面投放种子,他们使劲把棍子插进土里,再小心翼翼地将稻种撒进坑中。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不容易——有的孩子脸憋得通红,棍子才勉强入土;有的刚撒完种子,回头一看,稻种顺着土缝滚了出来,只得重新再来。不一会儿,小家伙们就累得直喘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阳光下亮晶晶的。体验播种机的孩子们有的因为个子太小,看着容易的播种机就是一寸都推不动,急得直冒汗,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完成。

“原来种一粒米这么难!”擦着汗的小男孩王梓轩直起身,望着自己播过种的土地,认真地说,“以后我再也不剩饭了,每一粒都是汗换来的。”旁边的小女孩李雨桐也点点头,手里还攥着没撒完的稻种,仿佛那是稀世珍宝。

田埂上的笑声与汗水交织,成了最生动的课堂。这次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山兰稻的“前世今生”,更在躬身实践中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当他们带着满身泥土香离开时,心中已悄悄埋下两颗种子:一颗是对黎族农耕文化的好奇与热爱,一颗是对粮食的珍惜与敬畏。

近年来,牙叉镇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把“国之大者”紧紧扛在肩上,把任务细化到每个村委会,把责任分解到党员干部身上,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