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在上海市“政府开放月”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上海招商引资稳中有升、稳中向好:1—6月,落地项目1944个,总投资6791亿元,完成年度招商目标58%;民营投资落地项目1539个,总投资3560亿元,占招商项目投资额半壁江山……这一系列数据是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一招。
8月7日,在上海市“政府开放月”活动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上海招商引资稳中有升、稳中向好:1—6月,落地项目1944个,总投资6791亿元,完成年度招商目标58%;民营投资落地项目1539个,总投资3560亿元,占招商项目投资额半壁江山……这一系列数据是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有力见证。
从2018年起,上海连续八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新春第一会”核心议题。今年2月,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58项任务直指企业痛点;5月,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以刀刃向内的精神,让关键难题浮现,为下一步工作指明坐标。
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企业群众最有发言权。
“作为企业,最看重的就是营商环境。”2000年,上海依工落户莘庄工业区后,陆续投资了4个生产基地,还成立了中国首个全球研发中心。上海依工汽车集团总裁王迅飙用“非诚勿扰,有求必应”总结政企的配合度。自迁入闵行区以来,企业的销售、生产规模和税收贡献逐年稳步增长,2024年销售收入超40亿元,纳税总额超4亿元。“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将进一步增加5亿元。”王迅飙信心十足。
同样,2016年在莘庄工业区成立的博雷顿,已于2025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执行董事、副总裁杨慧表示,园区构建了“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生态,推出了“一企一专员”服务机制,均助力企业快速得到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紧贴“企业感受度”,上海市级各部门举措频出:市公安局推出24条护企惠企举措;市商务委发布优化上海餐饮企业发展环境若干措施;市绿化市容局出台优化设摊治理10条措施;市消防局发布便民利企12项措施等。
上海各区也创新不断,让“数据跑路”替代“企业跑腿”。闵行区打造的连廊“网购式”惠企平台,让企业查询政策犹如“网购”般便捷;宝山区庙行镇、罗店镇、罗泾镇优化审批流程和监管服务,打造网红集市,激发城市活力。
此外,上海还构建了“找线索—知需求—促合作”的闭环机制,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借助会展平台引流,上半年市区联动参加上海国际车展等重点会展活动125场,对接项目线索超2000条;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举办“区长面对面”活动,让企业家与区长直接对话,直接促成多个重点项目落地……三个阶段紧密衔接,形成了从资源汇聚到需求匹配再到落地保障的完整链条,让优质项目在上海“引得来、落得快、发展好”。
“投资上海,只管放心来。”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为表示,项目招引到上海后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用足、用好上海的各类资源,赋能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以丰田雷克萨斯项目为例,上海制订了一揽子支持举措,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在产业链生态构建方面,通过会展招商、专场洽谈等方式,持续招引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为丰田打造“一小时供应链半径”,在生产核心环节实现“近地化”采购,预计本土化率将达95%以上,从而实现“单个企业发展”与“产业生态繁荣”的双向赋能。
2024年10月,上海向仙途智能颁发了上海市首张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许可牌照,这也是全国首张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城市公开道路上路许可认证。企业负责人感慨:“这是上海市政府排除万难,一心为企服务的体现,不仅提振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更坚定地扎根上海。”今年6月,该企业再次获得了7张无人驾驶路权牌照,在浦东新区7个区域进行常态化运营。
系列惠企政策服务是否取得实效?答案是肯定的。今年4月10日,上海推出“随申兑”平台,实现企业找政策、问政策、兑政策、评政策的一站式服务。截至6月30日,累计推出158项“免申即享”服务,服务企业超270万次。近期,优化营商“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企业名称“智能帮办”系统,自2月份上线以来即被选用800余次;市规划资源局的“一张图”系统,实现竣工验收“五合一”;38家行政执法部门已全面应用“检查码”系统,其中33家部门已基本建立检查事项库、检查对象库。
营商环境优化,不仅是政府的“独角戏”,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唱团”。上海正通过制度创新,让企业、协会、媒体、公众都成为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发布“外企聊营商”系列短视频,以“他者评价”增强营商环境口碑说服力;启动“大咖聊营商 产业新动能”系列论坛,研讨产业营商环境的需求和制度供给;强化“营商体验官”机制,邀请体验官代表座谈研讨等。
今年,世界银行官网发布2025年度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报告中涉及营商环境的59个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这意味着,上海正以“排头兵”的担当,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范本。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沪投资兴业。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