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封建时代,大家族里的晚辈,基本上是走科举的路。杜甫也没有例外。
很多人告诉你:“熬过去,你就赢了。”
可是你呢?怎么熬?熬到什么时候,才算赢?
多少人,熬了几十年,伤痕累累,还一事无成。
古人云:“以人为镜,以鉴己身。”
不要瞎努力,要多从他人的身上,找到成功的方法,也规避各种痛苦。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大半生都不幸,唯有诗文可以流传千古。
他的一生,有几个关键阶段,你看透了,你的心也就通透了。
01
人生怎么策划,都抵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封建时代,大家族里的晚辈,基本上是走科举的路。杜甫也没有例外。
他生在京兆杜氏,名门之后,父亲也是公务员。
他读书多年,又带着路费,游历大好河山,增长见识。
二十多岁,他开始在考场发力。开元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榜了,这对他打击不小。
一晃,他也步入中年。为了功名,也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参加了天宝六载的科考。
这次,他是非常用功的,还规划了自己如何建功立业。
这次,朝堂里的奸臣李林甫,故意吹捧唐玄宗,说:“野无遗贤。”之后,这一届的考生,全部落榜了。
科考不行,他就找权贵来举荐自己。还写了《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希望得到赏识。文章投递出去,却石沉大海。
功名一筹莫展的时候,父亲过世了。他的状况,就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杜甫也得到了河西尉的小官,还没有好好干一场,又被贬。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也积极求建功立业的机会——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新皇唐肃宗安排他做左拾遗。可是他很快卷入营救房琯的旋涡,多次被贬。仕途不得不中断。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从小立志,要如何,那也是说一说而已,多半到了中年,就要改变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感慨一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如果你熬不住,那么你多半感受到了命运的坎坷。那就学会认命好了。
认命,不是彻底放弃命运,而是看清楚命运,然后积极调整自己,要顺着命运的安排,去改换赛道。
比方说,大学毕业后,你准备考入体制内,但是折腾十来年,不能成功。那么你就别痴迷了,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创业。
总有一些路,不适合你去走;总有一些高山,一辈子都爬不上。这不丢人,你退一步,海阔天空。
02
做人尽管善良,剩下的都交给老天爷。
任何年代,一个人要熬过去,不能单打独斗,总是要去合作,依靠他人的。
有了群体的温暖,熬过苦难,就容易一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又遭遇了安史之乱。
他求功名不得,就长期困在社会底层,看到了很多底层人的惨状。
他写下《三吏》《三别》等,记录了老百姓的生活。
他看到隔壁的妇人,常常来采摘自家的枣子,却从不驱赶。他知道,妇人比自己更穷。
后来他把自家的房子给一位亲戚居住,亲戚把枣树围起来。杜甫就写了《又呈吴郎》,劝说亲戚,应该关照妇人:“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正是因为杜甫的善意,让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感动不已。
朋友严武在蜀地做官的时候,接济杜甫,修建了草堂,还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夔州都督柏茂林,衡州县令聂某等,都接济过杜甫。
很多人,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但是杜甫不一样,穷也要接济天下人。
正如鲁迅对杜甫的评价:“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熬不住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社会不公,外人打压你。而是看看自己,有没有善意的生活。
你不管多难,都去帮助他人,那么你一定会灼灼发光。你的心灵,是第一步富起来的。接下来,你会发现,破破烂烂的世界,也有人修修补补,这就是煎熬的勇气,也是足够的幸运。
我们熬了一辈子,不一定有巨大的功劳,但浑身都温暖,到处有贵人,那也就值得了。
03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有一个像样的家。
如果说,杜甫有最幸福的时光,那一定是这样的: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在简陋的房间里,燕子飞来飞去,年老的妻子在做针线活,孩子在一边嬉闹。
如果说,杜甫有对痛苦的时候,那一定是: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推开门,听到哭泣的声音,是儿子饿死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不配做父亲。
看过了家庭的起起落落,杜甫在中年之后,越发珍惜自己的家庭。什么功名利禄,不管时代变迁,只要和家人在一起,那就会安宁。
在夔州的时候,杜甫和家人一起耕种,有几十亩果园,还有几个雇工。那是他一辈子,最怡然的时光,也写下来很多欢快的诗文。
当你熬不住的时候,就和家人在一起吧。粗茶淡饭,彼此安慰,好好聊天,看孩子慢慢长大,这就是成功。
当你很老的时候,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就触摸到了幸福的影子。
04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寸心。
所谓熬得过,熬不过,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只是凭借你的心态去判断。
心态好的人,什么都熬得过,只要活着,就会一定会有希望。
心态不好的人,高官厚禄也是熬不过,他总是担心明天会失去一切。
熬出头,无非是有一个像样的家,有一颗温暖的心,有一点养家的收入。
告诉自己,一辈子都在熬,也没有关系,享受熬的过程就行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