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椒”办事儿,您就放心吧|我们的世运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21:27 2

摘要:8月7日—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在成都举行。初来乍到的运动员想打听成都特色的路线与美食,该找谁?媒体记者想了解赛程赛况,该找谁?找不到座位的观众想获取赛场观赛指引,又该找谁……

8月7日—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在成都举行。初来乍到的运动员想打听成都特色的路线与美食,该找谁?媒体记者想了解赛程赛况,该找谁?找不到座位的观众想获取赛场观赛指引,又该找谁……

面对这些疑问,答案十有八九指向同一个群体——“小青椒”。这是世运会志愿者的昵称。别看他们有的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办起事来却靠谱得让人忍不住竖大拇指:“‘小青椒’办事,您就放心吧!”

为啥叫“小青椒”?

名称里藏着成都与青春的密码

为啥这群志愿者叫“小青椒”?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抵离中心的志愿者张芸怡有自己的理解:“青椒是辣椒的一种,特别能代表成都特色,而且它是绿色的,象征着生机活力,特别像我们大学生志愿者!”

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刘可盈,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时还有点疑惑:“为啥叫这个呀?后来越想越觉得贴切——带着一股火热的热情,用开放包容的态度迎接大家,这不就是我们嘛!”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青椒”代表巴蜀文化,寓意青年交流,青年教育,青春活力,绿色生态。“小青椒”参考借鉴大型赛会做法,更亲切、更活泼,贴近青年志愿服务。从成都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开始,“小青椒”就成为成都青年志愿者统一的昵称及形象标识。他们活跃在2023年成都马拉松、2024年成都世园会、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等多项国际赛会中,以周到、热情、专业的服务,参与了一场场和他们一样充满青春活力的赛事。而“小青椒”这抹亮眼的绿色,如今已和熊猫、盖碗茶一起,成了外来者对成都最鲜活的印象。

从“羡慕者”到“参与者”

“小青椒”是青春与梦想的双向奔赴

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抵离中心,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手握世运会指引牌的张芸怡,正专注地为运动员等提供入境引导。“之前成都大运会办得特别成功,我一直想为世运会出份力。”她坦言,这次终于能够圆梦,弥补了大运会未能参与的遗憾,“我喜欢英语,能参与这种国际活动,既能锻炼自己,也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成都年轻人的热情。”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抵离中心志愿者张芸怡

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刘可盈,同样经历着从“观众”到“参与者”的蜕变。“刚上大学时,看到学长学姐们在大运会当志愿者,特别羡慕,当时就想着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用语言帮助各国记者和运动员。”

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刘可盈

在媒体工作间这个“国际赛场”,刘可盈和其他志愿者们为全球200余家媒体、转播商提供注册引导与信息咨询,协助9个工作组开展数据采集与影视资料整理。“能帮助大家特别有意义,有时候忙起来感觉不到累。”刘可盈笑着说。

张芸怡和刘可盈,只是成都世运会千千万万志愿者的缩影。据了解,本届世运会共招募近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在开闭幕式、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和各竞赛场馆等核心区域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在成都全市的商圈景点、公园绿道、场馆周边、交通枢纽以及德阳三星堆、眉山三苏祠等地设置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近万名城市志愿者也将依托小站为市民游客、运动员、国内外嘉宾提供赛事资讯、城市宣传和便民服务等城市志愿服务,用志愿服务为世运会保驾护航。

比如,在成都市金牛区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就把志愿服务玩出了花样。金牛区按“1+5+N”思路布局,即1个重点小站,既能咨询赛事,还能体验世运项目、看脱口秀;5个特色小站在社区和公园,世运问答、吉祥物绘画成了亲子乐事;N个标准小站遍布街道,随时提供宣传和便民服务,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世运会,感受成都的万千气象。

金牛区重点小站(图片由金牛区宣传部提供)

除此之外,中建二局装饰公司四川分公司还组建了一支以“蓝色‘筑’梦”为名的城市志愿服务队伍。该队伍由党员、青年团员和职工代表组成,与全市“小青椒”志愿者们共同护航成都世运会。他们讲解成都文化,推广绿色出行理念,成为世运会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遇术语、怕困难?

“小青椒”在汗水里收获成长

站在天府国际机场出站口显眼位置,张芸怡每天都能收到不少热情的招呼:“大家会找我问路,问服务台在哪、去乘车点怎么走,每次帮上忙都特别开心。”

除了日常为大家提供指引带来的成就感,张芸怡也格外珍惜和其他志愿者并肩作战的时光——来自不同地方的他们从陌生到熟悉,这份共同参与的经历让她倍感珍贵:“大家聚在一起做这么有意义的事,特别荣幸。在交流中,不光服务能力提升了,也收获了温暖的友谊。”

和张芸怡一样,刘可盈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颇丰,不过她坦言,刚开始其实面临着一些“小挑战”:“赛事专业术语挺多,理解起来有点吃力。好在身边的哥哥姐姐以及带队老师总帮忙,慢慢就上手了,自己也在一点点成长。”

而挑战中也藏着成长的惊喜。上岗第二天,她就遇到了一个难忘的瞬间:“外国记者来咨询问题,我们刚上岗还有点生疏,加上各国记者的语音语调不一样,偶尔会听不懂。但在一次次磨合中,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进步特别大。”更让她开心的是,伙伴们还收到了外国记者赠送的徽章:“这可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大认可!是特别难忘的回忆。”

“小青椒”们的服务贴心又周到,引路时耐心指引,解惑时及时妥帖。这份细致让媒体记者和参赛人员都倍感温暖,大家纷纷为这无微不至的服务点赞。

不少媒体纷纷点赞

“累了就来这里坐会儿”

志愿者之家有暖意更有温度

为了更好服务保障赛会志愿者赛时顺利工作,配套建设的志愿者之家也应时开放,成为“小青椒”们学习、交流、休憩的温暖港湾。走进志愿者之家,有人围坐在一起玩飞行棋;有的凑在桌前交流摄影技巧;还有人结伴练习英语;也有人靠在沙发上小憩,借着片刻休息积蓄能量。

志愿者们在志愿者之家休息放松

“累了来这儿坐会儿,和大家聊聊天,或者看看书充充电,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刘可盈告诉记者,这里特意设置了“小青椒”打卡点、心愿墙、娱乐区和能量补给站,从贴心的休息角落到热闹的互动空间,处处透着家一般的舒适与家人般的温馨。

“我们会带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岗位上全力做好服务,让各国朋友感受到成都的热情。”刘可盈的话,道出了所有“小青椒”的心声。当世界镜头聚焦成都,成都志愿者用专业与热忱,让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运会成为“奉献与成长的城市记忆”。

编辑:王飞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