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从日本跑龙套的小角色,摇身一变成中国荧幕上的“鬼子专业户”,娶了重庆妻子、让女儿入中国籍。
在中国娱乐圈,有一位特别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
他从日本跑龙套的小角色,摇身一变成中国荧幕上的“鬼子专业户”,娶了重庆妻子、让女儿入中国籍。
然而,他却数次发出辱华言论,被质疑“吃中国饭砸中国锅”,形象大受冲击。
如今依旧活跃,却难回巅峰。
你觉得他还有机会逆转口碑吗?
矢野浩二出生在日本大阪的一个偏僻乡下,家境贫寒到极点。
一家六口挤在不足二十平米的破旧房子里,冬天冷得直打哆嗦,夏天热得连夜都睡不好。
父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里条件拮据到连买新衣服都是奢侈。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机会读大学,只能早早步入社会做各种零工——送牛奶、当邮递员、在酒吧调酒。
命运的转折,来自酒吧的一位客人。当时有顾客随口一句“你长得像明星”,让他萌生了做演员的念头。
他毅然背上简单行李,去东京闯荡。
可在那个竞争激烈的圈子里,没背景、没学历、没关系的他整整混了八年,演的都是几秒钟的路人甲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直到30岁那年,他收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机会——出演偶像剧《永恒恋人》里的日本留学生。
虽然只是个配角,但三个月的拍摄让他发现,中国的演艺市场远比日本机会多。
于是,第二年他直接报名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演艺之路。
那时的中国电视剧正刮起抗战剧的热潮,各大剧组都在找会说日语的演员。
矢野浩二外形条件符合、日语地道,很快就在《走向共和》中饰演明治天皇崭露头角。
随后,他接连出演《小兵张嘎》中的斋藤、《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等反派角色,把日本军官的狠毒与冷血演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又恨又记得牢。
凭借这种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他成为家喻户晓的“鬼子专业户”。
事业高峰期,他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重庆姑娘,并一见钟情。
对方不在意他的国籍,也不怕他在剧中演坏人,而是看中他认真敬业的态度。
几年后,两人结婚,并在女儿出生时直接让孩子入了中国籍,取名“心月”,寓意光明与温柔。
2008年,矢野浩二的人气再迎一波高峰——他加入了湖南卫视王牌综艺《天天向上》。
在这个全国收视率数一数二的节目里,他不再只是荧幕上的“鬼子”,而是一个能唱会跳、性格开朗的综艺咖。
带着略显可爱的日式中文,他总能在舞台上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奔走于中日文化交流场合。
2010年,他获得《环球时报》颁发的“最优秀外国艺人”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人。
然而,好景不长,争议开始悄然逼近。
2009年,他在《天天向上》录制中,为了活跃气氛,突然说了一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这句话立即引起现场军旅歌唱家刘斌的不满,认为触碰了中国的历史伤痛。
虽然事后他公开道歉,但这让部分观众第一次对他心生戒备。
2017年,更大的风波来临。
一段他早年参加日本综艺节目的视频被翻出,内容是他谈论中国养狗习惯时,提到有些人不管宠物大小便,甚至有人随地大小便。
这段话被截取后迅速在中国网络发酵,不少人认为这是“在日本贬低中国”,批评声铺天盖地。
矢野浩二很快发长文解释,称是节目恶意剪辑,他只是做中日对比,并无侮辱之意。
他强调自己早已把中国当第二故乡,妻子女儿都在这里,骂中国就等于骂自己家人。
虽然部分网友选择相信,但另一部分人始终心存芥蒂,这道裂痕从此难以修复。
2012年,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他离开《天天向上》,开始在中日两地接拍影视剧,并尝试从“鬼子专业户”转型成地下党、反战间谍等多元角色。
但在中国观众心里,那几次言论争议像刺一样扎着,挥之不去。
离开湖南卫视之后,矢野浩二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
虽然他在日本接拍了《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等影视作品,在中国也出演了如《盛宴》《战神》等角色,但热度和关注度远不如从前。
直到49岁那年,他参加综艺《穿越吧》,才再次回到观众视线。
两年后,他加入日本著名经纪公司HORIPRO,并将艺名改为“浩歌”,意在继续担当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3年,他与杨幂、秦昊合作主演的《哈尔滨一九四四》播出,饰演的日本特务长官城府深沉、手段狠辣,演技再次获得好评。
然而,就在日本宣布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当口,他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搞笑视频。
这一举动被许多中国网友批评为“不合时宜”,认为他在重大事件面前态度冷漠,尤其是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公众人物,更应对公众情绪有所回应。
虽然也有人替他辩护——认为演员无法左右国家政策,没必要对其苛责——但这件事无疑又一次损害了他辛苦修复的形象。
如今,矢野浩二依旧活跃在中日两国演艺圈。
他在日本综艺上介绍中国生活,在中国拍戏继续饰演复杂角色。
但舆论对他的态度依旧分裂:支持者强调他的努力与情感投入,反对者则质疑他的敏感度和立场。
在历史与民族情感的背景下,信任一旦崩塌,重建之路无比艰难。
矢野浩二是否能真正跨越这道鸿沟,重新获得中国观众的完全接纳,还要看他未来能否用行动证明自己。
矢野浩二的故事,是一个跨国演员在异国打拼、融入、又屡陷争议的缩影。
他用二十三年的时间,把事业和家庭都扎根在中国,却因为几次不当言论或误解,形象受损、信任受挫。
在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面前,公众对他的要求更高,也更敏感。
在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他既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舆论的风向标。
未来,他需要的不只是演技和努力,更是对公众情绪的细致体察与尊重。
也许,唯有用真诚与实际行动,才能让观众再次相信,这个来自日本的“中国女婿”,的确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来源:历侠听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