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像奶奶把我贴在写给爸爸的明信片,
一枚不喧哗,却长在时间长河里的名片。
我粘在云南咖啡农的信封,
随乡村气息,
翻山越岭,
抵达城市胡同的咖啡邮局。
邮戳是我的5G脚印,
跨越乡村与城市。
我被怀旧青年夹进手账,
与地铁票、梧桐叶并肩,
于是,脚步有了方向,
理想有了回声。
我被儿童写进给未来自己的信:
“如果你忘了童年的慢,
请把我这枚邮票
重新贴在成长的午后。”
我被余老师写进乡愁,
他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像奶奶把我贴在写给爸爸的明信片,
字迹微颤,
却把我这枚“适老化”邮票
贴得端端正正。
邮差来时,阳光像一条缓慢的旧铁路,
见证着中国梦在方寸上开花:
万里长城、敦煌飞天、三星堆面具……
设计师把我裁成最小的一块文化芯片,
让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签收时,
都能自动播放一段无声的史诗。
最后,请把我贴在你此刻的心跳上,
像贴住一条不会迷路的河流。
无论屏幕多大,
像素多小,
只要你愿意写信,
世界就仍保持纸质的体温。
而当邮差轻唤你的名字,
把我也轻轻揭下——
让我在日光里
翻个面,
露出背面的暗纹:
“见信如晤,万物回信。”
作者:钱晗宇
来源:曲靖珠江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