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12周肿瘤缩小81%!2025年七大抗癌黑科技震撼登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5:14 1

摘要:如今,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和医院里,一场场对抗癌症的革命正在发生——科学家们用中子爆破癌细胞,用基因编辑技术训练免疫细胞,用mRNA技术定制癌症疫苗。这些曾被视为科幻情节的治疗手段,如今正在改写晚期癌症患者的命运。

如今,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和医院里,一场场对抗癌症的革命正在发生——科学家们用中子爆破癌细胞,用基因编辑技术训练免疫细胞,用mRNA技术定制癌症疫苗。这些曾被视为科幻情节的治疗手段,如今正在改写晚期癌症患者的命运。

41岁确诊患有黏液性肺腺癌的张先生面临绝望时刻:KRAS G12D突变,PD-L1表达率为0,经历三线治疗后病情仍在进展。医生建议她尝试一种名为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新疗法。回输改造后的免疫细胞后,奇迹发生了——6周病灶显著缩小,12周复查显示肿瘤缩小81%!

此外,67岁的英国人工智能专家Janusz Racz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在经历化疗和放疗后,他毅然加入了全球首个mRNA肺癌疫苗临床试验。作为全球首批接受BNT116疫苗的晚期肺癌患者,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肺癌疫苗的突破性数据震撼了医学界:接受新型疫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中,接近半数肿瘤显著缩小,80%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场景不再是孤例。2025年,癌症治疗领域迎来爆炸式创新,七大抗癌“黑科技”为晚期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mRNA癌症疫苗:唤醒免疫系统的“精准导弹”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些年来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癌症疫苗也是免疫疗法的一种形式,通过刺激或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防止癌症发展或杀灭现有的肿瘤。2025年,癌症疫苗从概念走向临床实践,通过激活人体“免疫记忆”,构建终身的抗癌防线。

随着众多mRNA新冠疫苗在控制全球疫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mRNA技术也再全球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对抗实体瘤方面,部分研究学者将目光聚焦在mRNA疫苗领域。

肺癌疫苗BNT116由BioNTech开发,采用与新冠疫苗相似的信使RNA技术。它编码六种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抗原,激发人体免疫反应追踪并消灭癌细胞。这款疫苗在英国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中,从手术前到晚期患者均有参与。

另一款备受期待的mRNA-4157疫苗则是个体化新抗原疗法。当与Keytruda联合使用时,显著降低黑色素瘤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针对肺癌的全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此外,古巴研发的CIMAvax-EGF疫苗已在多国上市,为晚期患者提供新希望。实践证明,该疫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许多患者在长期使用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一旦癌症疫苗成功开发,将能在接种后唤醒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癌细胞,并形成免疫记忆,在癌细胞形成肿瘤前将其消灭”,肿瘤疫苗研究者如此描述其潜力。

TILs疗法:实体瘤的“自体护卫队”

Iovance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TIL疗法Amtagvi(lifileucel)的获批上市(用于治疗PD-1抗体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商品名为Amtagvi),标志着全球首款针对实体瘤的个性化T细胞疗法问世,吹响了细胞疗法攻克实体瘤的号角。

除了黑色素瘤外,TILs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胆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头颈部、肉瘤、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显示出巨大潜力。已经发展的各项研究表明,TILs治疗将有待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将成为人类抗癌的新武器。

在代号IOV-LUN-202的II期试验中,28名化疗和PD-1疗法均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TIL治疗。这些难治性患者肿瘤病灶多达11个,包括脑转移、肝转移等多器官受累。

结果令人振奋:经过中位随访期16个月,客观缓解率达21.4%,79.2%的患者肿瘤负荷减少。一名PD-L1阴性患者在26.2个月时达到完全代谢反应,靶病灶完全消失。

从历史数据看,PD-1对化疗耐药患者的有效率仅20%左右,而TIL疗法对双耐药患者还能达到21.4%,说明其潜力巨大。详情请戳:370万天价疗法VS中国方案!国研TILs细胞疗法实现"平民价"抗癌,九大肿瘤患者受益

CAR-T疗法:从血液肿瘤到实体瘤,各大癌种全面突围

2025年7月30日,国内迎来第七款CAR-T产品——恒润达生申报的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恒凯莱,HR001)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滤泡性淋巴瘤转化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MYC和BCL2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图源来自NMPA官网

据无癌家园小编获悉,该产品也是国内第四款靶向CD19 CAR-T疗法,前三位分别是靶点CD19的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合源生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

此外,今年CAR-T在实体瘤领域也可谓火力全开,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疗法CT041提交上市申请——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宣告实体瘤治疗迎来历史性破冰。这场跨越十年的技术长征,终在Claudin18.2、GPC3、CEA等靶点突破中迎来曙光。

胃癌: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疗法上市申请

【核心靶点与药物】

科济药业Claudin18.2 CAR-T CT041(舒瑞基奥仑赛),2025年6月提交NDA,拟用于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GEJA)。

【关键临床数据(基于156例患者II期研究)】

生存期显著延长:在所有随机人群中,CT041组中位总生存期(OS)7.92个月 vs 对照组5.49个月,总生存期延长44%;接受CT041的所有患者中位OS达9.17个月,较未接受者(3.98个月)提升130%。疾病控制率突破:客观缓解率(ORR)22% vs 对照组4%,疾病控制率(DCR)63% vs 25%。安全性可控:未报告严重毒性反应,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典型病例】

2019年确诊的转移性胃癌患者,四线联合全身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失败后入组CT041试验。2021年输注两次(250×10⁶细胞/次)后靶病灶完全缓解,持续8个月的总体部分缓解,腹水消失且无严重毒性。

【意义】

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上市申请,填补PD-L1低表达/阴性患者治疗空白,获NMPA优先审评及突破性疗法认定。

2肝癌:GPC3靶点CAR-T实现90%肿瘤控制

【核心靶点】

GPC3(肝细胞癌表达率74.8%,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

【代表性疗法及数据】

C-CAR031:24例晚期肝癌患者,疾病控制率91.3%,客观缓解率(ORR)56.5%;最高剂量组ORR达75%,中位OS为11.14个月。Ori-C101:10例患者中,最高剂量组(DL3)全部实现肿瘤显著缩小,1例完全缓解(CR)且9个月无复发。CT011:里程碑病例:2例伴下腔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经局部治疗联合CT011输注后,实现超8年无瘤生存,仅需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维持。

【机制优势】

GPC3靶点高特异性,联合局部治疗(微波消融/伽马刀)可突破免疫抑制微环境。

3肺癌:CEA CAR-T攻克晚期 NSCLC,1年生存率突破71%

【核心药物】

精准生物 C-13-X(靶向癌胚抗原CEA)。

【临床数据(15例多线治疗失败患者I期研究)】

高效缓解:ORR 47%(7/15),DCR 87%(13/15),肺部靶病灶控制率93%。生存突破:1年总生存率71.1%,CEA≥30%患者缓解更显著。持久性:CAR-T细胞输注后13个月仍可检测,体内峰值浓度达50763/μg gDNA。安全性:不良反应可控,无治疗相关死亡。

【意义】

首个验证CEA靶点在肺癌有效的CAR-T,为晚期NSCLC提供"去化疗"新选择。

4肠癌:术后防复发与晚期治疗双突破

术后防复发(CEA CAR-T)

【临床设计】1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接受不同剂量CEA CAR-T输注。

【结果】高剂量组(6×10⁶/kg)中57.14%患者术后2年未复发,最长无复发生存达15个月。

晚期治疗(GCC19CART)

【核心靶点】GCC(80%结直肠癌阳性,转移灶高表达)。

【中美数据】

中国试验(35例):ORR 40%,高剂量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美国试验(9例):高剂量组(2×10⁶/kg)ORR 80%,1例实现病理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

TCR-T疗法:深入细胞核的“精准猎手”

CAR-T 和 TCR-T 都属于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T细胞疗法,与CAR-T相比,TCR-T疗法能够识别肿瘤内外多种抗原靶点,可广泛用于治疗包括实体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因此被寄予厚望。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

星汉德生物公司首次公布了其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TCR-T疗法SCG101的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此次试验主要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

其数据显示,在3例 HLA-A*02:01阳性的晚期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三分之二的观察到病灶缩小的患者的肿瘤生长得到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曾接受过至少两种癌症治疗。研究表明,SCG101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疾病控制率可达66%!

这是首个靶向HBsAg细胞治疗获得临床概念验证,是TCR-T细胞治疗在病毒相关实体瘤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乙肝病毒相关的成人肝细胞癌

FDA授予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Lion TCR)研发的LioCyx-M004快速通道指定,这是一种T细胞受体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成人肝细胞癌(HCC)。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也没有神经毒性的迹象。疾病控制率为60%,缓解持续时间为27.7个月。患者的中位OS为33.1个月(典型案例如图所示)。

和索拉非尼的历史数据比较,来恩的LioCyx-M产品的中位生存期的临床数据获得显著提升,翻了3倍!

该研究将是首个使用HBV特异性TCR-T细胞疗法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研究。

宫颈癌、肛门癌、头颈部肿瘤

TCR-T疗法KITE-439治疗HPV阳性实体瘤的临床1期试验的数据表明,靶向16型HPV(HPV-16)的E7蛋白的TCR疗法能够在部分HPV-16阳性癌症患者身上实现肿瘤部分缓解。

结果显示,在7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疾病稳定。截止数据发布时,缓解期最长可以达到9个月,获得部分缓解的患者分别为外阴癌、口咽癌和肛门癌患者。

到目前为止,TCR-T 细胞免疫疗法已在部分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肝癌、黑素瘤、滑膜细胞肉瘤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但是对食管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他实体瘤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硼中子俘获疗法:30分钟爆破癌细胞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被誉为21世纪放疗领域的“破晓之光”。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生物靶向性与核反应的精准结合:先给患者注射含硼药物(如硼苯丙氨酸,即BPA),这类药物会特异性聚集在癌细胞内,而在正常组织中迅速代谢;随后用超热中子束照射肿瘤部位,硼原子捕获中子后发生核裂变,释放出射程仅约一个细胞直径(约10微米)的高能α粒子和锂离子,从而精准“爆破”癌细胞,同时保护周边健康组织。

与传统放疗相比,BNCT具备三大革命性优势:

超高精度:α粒子的短射程实现“细胞级杀伤”,对脑胶质瘤、头颈癌等毗邻关键器官的肿瘤尤其关键;治疗高效:单次照射30~50分钟,仅需1~2次治疗即可完成疗程,大幅缩短治疗周期;副作用可控:避免传统放疗的严重黏膜炎或皮炎,临床研究中未见4级以上毒性反应。

日本作为BNCT技术的全球唯一临床落地国,自2020年3月获批以来已治疗超千例患者。近两年最新研究再传捷报:

喉癌保留治疗突破:大阪医科大学针对15例传统放疗后复发的喉癌患者实施BNCT,93.3%的患者实现肿瘤显著退缩,其中73.3%达到完全缓解(CR),且所有患者成功保留发声功能,未出现严重喉部损伤;

头颈癌生存率跃升: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联合图像引导调强放疗(IG-IMRT)治疗既往放疗过复发的头颈癌患者,1年总生存率飙升至56%,远超传统再放疗的预期(20%~30%),5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4例患者肿瘤显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

脑瘤新药破局:东京工业大学2023年开发的新型硼药PBC-IP,在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硼聚集量达传统药物的10~20倍,通过局部给药联合中子照射,70%的模型动物实现长期无瘤生存。

止已有超过500名头颈癌患者使用该技术接受治疗,并且患者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电场疗法:肝癌、脑癌、间质瘤领域大展拳脚

戴个“头套”,通上电就能治疗癌症,你可能会嗤之以鼻,别开玩笑了!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当然不是!这就是黑科技“肿瘤电场疗法”的治疗手段!

其实通俗点来讲,电场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电作用的物理疗法。这种疗法是利用交替的低强度电场,摧毁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健康组织损伤,可很好地避免副作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电场疗法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原理前所未闻,还因为这样一种天方夜谭般的技术并不是大忽悠,而是凭着一轮又一轮真实有效的振奋人心的临床试验有效率,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进入临床应用。

2011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

2016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

2019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间皮瘤。

2020年5月,美国抗癌黑科技肿瘤电场疗法-Optune正式登录中国,获得我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组织学证实的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成年患者(22岁或以上),以及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同时,它也有了自己掷地有声的中文大名--爱普盾!

相比美国的电场疗法,日本作为医疗技术发达的国家之一,依据电场原理引进另一种设备,称为ECCT,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可以考虑。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美国的电场疗法称为TTF,是被FDA批准的以及获得众多临床试验数据的权威肿瘤治疗方式。而日本的电场疗法称为ECCT依据电场的原理研发的,目前暂时没有大型的临床试验数据,在日本被再生医疗法批准,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设备,预防癌症复发,延长生存期。

质子治疗:穿透癌细胞的“无形利刃”

质子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尖端的放疗技术之一。治疗中,患者只需躺在治疗室内,质子治疗设备犹如一把“狙击枪”,瞄准肿瘤细胞、精准打击,实现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

尤其是对于生长在眼部、肝肾、脑部、鼻咽、胸壁等重要脏器或邻近重要脏器的恶性肿瘤,质子治疗的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国际粒子治疗联合会(PTCOG)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共有41万例患者接受了粒子治疗,较2022年底增长4.3万例;其中,接受质子治疗的患者共有35万例,占总数的85.2%。而中国的粒子治疗患者总数为1.6万例,较2022年底(总数为1.3万例)增长24.7%。

其中,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日本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接诊的患者数量在全球内位于前列。

这说明,质子治疗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所使用。自从2004年我国引进第一台质子治疗系统开始,我国的质子治疗技术已有18年之久。这项被业内称为“抗癌利器”的高端治疗技术,给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带来生存下去的希望。

小编有话说

能够有效地对抗实体肿瘤,不伤害正常的细胞,这些在过去只是美好的愿望,如今,一款又一款在过去看来魔幻,天方夜谭的疗法都照进了现实,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肿瘤精准诊疗未来可期,相信病友们将迎来更好的未来。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来源:无癌家园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