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十万上系统,最后却打回 Excel?数字化为什么总失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16:01 2

摘要:几年前,我认识的一家制造业朋友公司,花了将近 50 万引入一套知名 ERP 系统。上线那天老板还特意发了内部邮件:“从今天起,我们要告别 Excel,全面迈向数字化”

几年前,我认识的一家制造业朋友公司,花了将近 50 万引入一套知名 ERP 系统。上线那天老板还特意发了内部邮件:“从今天起,我们要告别 Excel,全面迈向数字化”

结果半年后,我再次去他们办公室,发现生产部门的主管正盯着一份 Excel 表格做汇总,销售部在微信群里对单,财务依旧在手工核对发票。

那套系统偶尔打开看看库存,其他功能几乎没人用。

我问:“系统不是上线了吗,怎么还回到 Excel?” 主管说:“系统是上线了,但流程没跑起来,数据也不完整,用起来比 Excel 慢,还不如自己做表。”

这并不是个案。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经历:

花了大价钱上系统实施阶段热火朝天半年后使用率骤降最终退回原有的工作方式.....

这背后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大家把“买了系统”当成了“完成数字化”,而忽略了数字化的落地和运营。

这篇内容我就从我的经验出发,带大家分析下为什么企业花了几十万上系统,最后却打回 Excel?以及我们该如何规避这种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坑。

有些老板是抱着“别人用这个系统,我们也用”或者“越贵越好”的心态买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业务逻辑是通用的,但每家公司的业务细节、流程习惯差别巨大。

比如:

你是定制化生产,但选了一个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为核心的 ERP,结果 BOM、工序管理全对不上;你的销售是关系型+项目制,但选了一个以电商快销逻辑做 CRM 的平台,结果客户跟进、项目周期全不适配。

结果就是:流程走不顺,员工不想用。这时候大家就会想:Excel 自由多了,我直接拉个表,不香吗?

老板觉得数字化是升级,员工可能觉得是累赘。因为很多系统一上线,第一波受冲击的就是一线员工:

以前可以口头沟通的事,现在必须录系统,麻烦多了;以前做单子两分钟搞定,现在得跟着系统走 5 步;新系统界面复杂,培训听过就忘,没人手把手盯着就不会用。

人性是“能省事就省事”,你没给员工看到对他们的直接好处,他们就会消极应付——能不录就不录,能晚录就晚录,甚至私下重新用 Excel 做账。

很多公司上系统的节奏是这样的:“下个月上线,大家都得用,不用的就找你领导谈话。”

这种硬推方式几乎注定会翻车,因为数字化是改“人+流程+工具”的三重工程,你需要:

先理业务流程再优化流程,让它更贴合系统逻辑最后才是系统上线和推广

如果一上来就全员换工具,不但出错率高,还容易让人对系统有“负面第一印象”,后面再想推就更难了。

给大家说几个我在企业里最常见的坑以及企业该如何规避,很多老板一开始完全没注意到。

很多实施商会上来就给你演功能,但不跟你一起画业务流程图,结果上线后发现:系统是按它的标准流程走的,而你的业务根本没匹配过。

所以正确做法应该是——先画出你公司的业务流,再对照系统的功能流,看差距在哪,能调的调,调不了的要么改业务,要么定制。

很多培训就是“点这个按钮干啥”、“这个字段怎么填”,但没人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填、这样走流程。

没有业务背景的培训,员工是记不住的。只会造成“知道怎么点,但不会用”。

系统落地需要:

培训时间(员工停工学习)数据清洗(历史数据搬到新系统)流程调整(中间可能效率下降)持续迭代(半年后还要改需求)

这些成本加起来,往往比软件费用还大。很多老板预算里根本没算这块,结果中途就嫌麻烦、不愿投入,项目半死不活。

我跟不少老板说过一句话——数字化落地的关键,不在于买了什么系统,而在于能不能持续用下去并让它长在业务里。

给大家分为4步拆解下,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别一拍脑袋就签合同。先自己(或者找顾问)把业务流程画出来,包括:

每个环节谁负责信息从哪来,怎么传哪些是重复劳动,能自动化哪些是高频出错点,能用系统防错

这一步做好了,你就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避免被销售带节奏,就以最储藏间的ERP为例,根据不同行业和业务模式,我们至少要做出10个不同的模板:简道云ERP-ERP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ERP仓库管理系统

别全员一刀切,可以先选一个部门或一个业务场景试点。

比如先在仓储环节用 WMS 系统试跑,跑顺了再扩到生产环节,这样好处是:

问题在小范围暴露,容易修正员工之间能互相带动(别人试过觉得好用,才会主动学)

员工最关心的是“我用它能省多少事”。比如:

录一次数据就能自动生成报表,不用加班做表客户资料一搜就全出来,接手工作不怕漏信息订单状态自动通知,减少被客户催的压力

你得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这些好处,这样才会持续用。

数字化是个动态过程,别想着一上线就完事,系统用半年后,一定要复盘:

不断优化,才能让系统跟着业务一起成长,而不是越来越脱节。

很多老板觉得数字化是一次性投资,其实它更像养孩子——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关注成长、不断调整方法。

买系统只是起步,能不能跑得起来,取决于你有没有把人、流程、工具三件事绑在一起推进。

否则,不管你花多少钱,最后很可能都会回到 Excel 里继续算账。

来源:IT战士不挨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