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联合脑系肿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采用内镜通道肌骨系统肿瘤外科技术(ETMS)的高难度脊柱肿瘤手术,为一名35岁的腰椎椎管内复杂畸胎瘤患者实施了精准微创治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联合脑系肿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采用内镜通道肌骨系统肿瘤外科技术(ETMS)的高难度脊柱肿瘤手术,为一名35岁的腰椎椎管内复杂畸胎瘤患者实施了精准微创治疗。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需要15-20厘米的切口、术后卧床1周以上的常规流程,ETMS技术仅需通过小切口即可完成操作,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住院时间也大幅缩短。这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更标志着肿瘤医院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病例回顾
王先生(化名)自小就有腿部疼痛,但从未就医明确病因。在过去半年里疼痛明显,且影响下肢功能,双下肢的麻木和放射痛让他辗转多家医院求医。当得知自己椎管内长了肿瘤,且传统手术风险极高时,他陷入绝望。“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手术后会不会瘫痪,毕竟自己还年轻……”王先生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面对这一复杂病例,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王国文主任迅速组织脑系肿瘤科主任医师朴颖哲等专家开展多学科会诊。影像结果显示,患者腰4-腰5椎体水平椎管内存在一个5.6cm×2.2cm的混杂信号占位。王国文指出:“该病例的特殊性在于肿瘤与神经根的粘连程度。”由于脊髓及神经结构极为精细,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甚至瘫痪。
腰椎平扫+强化MRI显示
脑系肿瘤科医生在显微操作、神经保护及硬脊膜修复方面经验丰富,能够精准处理肿瘤粘连,可降低手术风险。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神经血管损伤,并更好地维持脊柱稳定性,患者也符合内镜通道肌骨系统肿瘤外科技术(ETMS)的适应症。经过充分论证,团队最终决定采用这一创新的微创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ETMS仅需2-5厘米的小切口,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该手术方案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同意。
手术进行时
手术当天,无影灯下展开了一场“生命保卫战”。影像科医生实时比对术前规划与术中定位,麻醉团队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守护着每一根神经的信号传导,脑系肿瘤科主任医师朴颖哲在内镜空气介质下像拆弹专家般分离着肿瘤与神经的粘连。
术中特别采用了水介质和空气介质交替操作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神经鞘膜零损伤分离,既要彻底清除肿瘤,又要保护每一根神经。当最后一块肿瘤组织被取出时,监测仪平稳的波形图让所有人露出了微笑。术后CT显示,内固定位置精准,保留的脊柱结构完好如初。
逐级扩张套筒建立通道
内镜下切开硬膜取出肿物
测量手术切口及引流管通道
术后肿瘤标本
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正侧位CT扫描评估
手术当天,王先生的妻子在手术室外坐立不安地等待了近4个半小时。当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听主任们说肿瘤清除得很干净,而且不用开大刀,这真的是最好的结果!”
术后第二天,王先生就能下床活动了。看着自己背上仅有的小伤口,他感慨地说:“原来以为至少要躺半个月,现在第二天就能走,简直不敢相信!”更让他欣喜的是,困扰多时的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医生告诉他再过一周左右就能出院。
患者下床活动状态
据王国文主任介绍,这项ETMS技术系该院自主研发的创新术式,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未发现相同技术路径的报道。相关成果已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并在国际保肢学会(ISOLS)大会上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可。王主任表示:“目睹患者如此迅速地恢复正常生活,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附:ETMS技术三大优势引领技术革新
微创性:ETMS技术仅需2-5cm的小切口即可建立工作通道,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所需的15-20cm大切口,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脊柱后方结构的损伤。该技术有效保护椎旁肌肉、关节突关节及后方椎板结构,同时降低对椎旁韧带的破坏,从而更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在通道建立过程中,采用可扩张套管技术,避免了反复调整导致的组织损伤,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进一步优化了手术创伤控制。此外,该技术还可与经皮骨钉等微创技术相结合,形成一整套微创理念与技术。
精准性:ETMS配备的高清内镜系统,能够提供10-15倍的放大视野,使术者能够清晰辨识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关键结构的解剖关系,从而大幅降低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尤其在处理髓内畸胎瘤等复杂病例时,内镜的放大视野更能清晰地显示肿瘤毗邻结构,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快速康复性:由于采用了微创通道技术,ETMS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对腰背肌的广泛剥离,显著减少了神经牵拉损伤,从而使患者术后疼痛大幅减轻。此外,小切口设计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凭借微创操作的独特优势,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住院时长大幅缩短,整体康复进程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完全契合现代医学的ERAS理念。
专家简介
王国文
主任医师,临床PI,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骨肿瘤和骨转移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分会术中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天津市骨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骨科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ISOLS会员(国际保肢协会)
SICOT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
AOS会员(亚洲肿瘤学会)
《中国肿瘤临床》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实验外科》审稿专家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是国内首家骨软专科,拥有近45年的历史。科室专注于骨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汇聚了多位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和研究人员。该团队致力于为广泛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提供前沿、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掌握传统外科治疗技术,团队还精通多种新型外科治疗手段,包括脊柱肿瘤微创技术(ETMS)、近距离放疗技术(术中放疗、插植放疗)、3D打印技术、个性化假体置换术等创新技术,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用于脊柱及骨肿瘤微创治疗的ETMS理念和技术由王国文主任首创。团队在治疗软组织肉瘤和脊柱肿瘤方面应用近距离放疗的手术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团队还积极投身于相关领域的临床试验,推动新疗法的应用,为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开辟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