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震怒:韩国反华集会已越红线,再闹下去国家要吃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3 17:48 2

摘要:8月12日,韩国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在道厅紧急召开记者会,罕见地用“越线”“危险”来形容近期在釜山、大邱等地出现的反华集会。他说:“如果放任辱骂和暴力以‘言论自由’之名横行,韩国的国际信用将被亲手摧毁。”话音未落,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实

当“反华”变成街头政治:李在明为何罕见动怒?
——韩国地方选举后的排外暗流与首尔的两难抉择

8月12日,韩国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在道厅紧急召开记者会,罕见地用“越线”“危险”来形容近期在釜山、大邱等地出现的反华集会。他说:“如果放任辱骂和暴力以‘言论自由’之名横行,韩国的国际信用将被亲手摧毁。”话音未落,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实时热搜榜前十名中,有五个都与“反华”有关,点击量一小时突破200万。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其实早在7月9日就已埋下引线——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就地方选举后连续发生的针对中国公民的侮辱、推搡乃至肢体冲突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切实保障在韩华人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如今李在明的亲自“灭火”,让事件从外交照会升级为韩国国内政治博弈的新焦点。

一、从“嫌华”到“反华”:韩国地方政治的情绪杠杆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院教授姜俊锡指出,韩国部分地方城市失业率长期高于全国均值,青年求职困难,一些政客便利用“中国抢饭碗”叙事收割选票。釜山一名市议员候选人甚至在竞选车上贴出“把非法中国人都赶回去”的巨幅标语,视频在TikTok韩国版三天播放破千万。李在明痛批:“这不是政策讨论,而是赤裸裸的仇恨动员。”据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统计,今年1—7月共接到涉华歧视举报127起,是去年同期的2.6倍,其中三成以上发生在竞选集会周边。

二、言论自由的边界:韩国司法体系的历史考题
韩国宪法法院曾在2019年判决“憎恶言论”不属于宪法保障范围,但基层执法长期缺位。以8月7日大邱西门市场集会为例,示威者用扩音器高喊“病毒来自中国,中国人滚出去”,当地警方仅开出两张“噪音罚单”。李在明12日下达三点指示:1. 将歧视性标语纳入《轻犯罪处罚法》当场处罚对象;2. 对发生肢体冲突的案件移交检方并申请拘留;3. 责成教育厅两周内完成“反歧视”公开课课件,秋季学期在中小学铺开。韩国行政安全部次官韩昌勋当天回应:“将研究把‘憎恶犯罪’单独立法,年内提交国会讨论。”

三、中韩经贸的“蝴蝶效应”:从泡菜到半导体
中国占韩国出口总额四分之一,京畿道平泽港对华航线密度全球最高。李在明以京畿道为例:三星、SK海力士等半导体厂30%的精密配件需48小时内往返中韩;一旦中方因安全顾虑收紧签证或通关,韩国企业每日损失或达3000万美元。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匿名官员透露,近期已出现中国电商平台下架韩国泡菜、化妆品品牌搜索量骤降等现象,“虽然官方否认与集会事件有关,但时间点值得警惕”。

四、在韩华人的“自救”与“他救”
7月至今,首尔大林洞、加山数码园区等华人聚居区自发组建“夜间护送队”,高峰时有200多名志愿者巡逻。中国留学生王雨桐告诉记者:“以前觉得韩国治安好,现在晚上放学要等人结伴才敢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12日再次提醒在韩公民“远离示威区域”,并与韩国警察厅开通24小时中文热线。韩国民间团体“韩中文化友好协会”则计划8月15日光复节在首尔举办“中韩青年街头音乐会”,用KPOP和华语歌曲对冲负面情绪。

五、李在明的政治算盘:是危机公关还是价值观宣示?
韩国明年4月将举行国会选举,李在明此时高调“灭火”,既回应中方关切,也试图与尹锡悦政府的“价值观外交”切割。韩国盖洛普最新民调显示,18—29岁选民对“过度亲美疏华”政策的负面观感从6月的41%飙升至8月的58%。李在明身边人透露:“知事认为,韩国不能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放纵歧视中国人,这不符合国家利益。”而国民力量党发言人则批评李在明“向中国低头”,双方攻防俨然成为选战前哨战。

结语
当“言论自由”成为仇恨的挡箭牌,当地方选举的焦虑外溢为街头暴力,李在明的紧急踩刹车能否刹住韩国社会的排外车轮,答案不仅掌握在首尔法院和国会,更掌握在每一位韩国普通民众的手中。毕竟,中韩关系不只是GDP数字,更是凌晨两点在便利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在苏州工业园上班的韩国工程师,以及两国无数家庭的日常生计。正如李在明在记者会尾声所言:“韩国想成为世界枢纽,首先要学会尊重邻居。”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