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沪三周后,曹先生出现高热,去医院一查,所有与肝功能损害相关的指标都严重超标(下图显示曹先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出正常范围75倍),被确诊感染了甲肝病毒。
这个暑假坊友们出去玩了吗?
安全一定要注意!
夏天
蚊虫活跃、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
传染病风险随之上升
近期广东佛山
境外输入引起的 "基孔肯雅热"
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到
如何防范旅行健康安全的问题
最近上海也有几例
旅游回来后得病的案例
如果您也有出行计划,
一定要提早关注!
生蚝、3分熟的牛排
他们直呼“不敢吃了”
前不久,60多岁的曹先生和家人去大连享受滨海风光和美食。
回沪三周后,曹先生出现高热,去医院一查,所有与肝功能损害相关的指标都严重超标(下图显示曹先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出正常范围75倍),被确诊感染了甲肝病毒。
而罪魁祸首竟是生吃了一个生蚝
市卫健委介绍,目前上海急性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生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从报告病例来看,生食或吃下未煮熟的贝类是主要感染途径,夏季高发。贝类通过滤食海水生存,能将水体中的甲肝病毒浓缩5~15倍并储存在内脏中。
胡建军 同仁医院感染科主任:
甲肝病毒,它只有一种传播途径就是病从口入,尤其是贝壳类生物里面甲肝和戊肝病毒是容易存在的,所以这些食物尽量要做到熟透再去吃。
近期
仁济医院也接诊了一例
旅行后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病例
患者是一名刚从北欧旅行回来的年轻男子,在当地入乡随俗吃了一块只煎到三分熟的牛排。回沪后立即出现了严重的发热、腹泻。
冯楠 仁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我们查询发现。北欧之行正好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里面,因为生牛肉有相对聚集的"金葡菌"的感染,进食了未煮熟的牛肉,所以导致的金葡菌败血症。
如何规避
出境旅程中的感染风险?
“旅行医学”门诊提前支招
虽然,有些疾病
在我国本土没有或已被消除
但国外仍有
比如疟疾——每年我国仍有
数千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
而此次广东佛山境外输入引起的
“基孔肯雅热”疫情也是如此
如何应对出国旅行中的感染风险?
2017年
华山医院开出“旅行医学”门诊
每周三上午由感染科专家坐诊
这次来问诊的仲先生,计划8月初与友人一起前往肯尼亚观赏动物大迁徙,希望专家给支支招。
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都是通过蚊媒传播,蚊虫不咬不叮就没事;但有时候很难避免,所以就做好物理屏障。
不同旅行目的地
面临的疾病风险不一样
比如仲先生去的肯尼亚,除了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潜伏期可达4周;为此,医生为仲先生开出“药物+行为+应急”三重防护处方。
王新宇 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
在国内可以选多西环素作为预防用药,建议是入境提前一天开始吃,回来以后还要吃28天;另外,身边备好药,万一在旅行过程中突然发烧,先吃抗疟疾的药。
近期这类疫苗接种迎来高峰
除了吃药备药以外
接种疫苗也是必需
正值暑假出境游高峰,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就迎来了疫苗接种高峰。
进入暑期,这里日均接待量近200人次,较平日增长约一倍,其中大部分是计划暑假出游非洲、南美洲的家庭。
黄女士 市民
我们是准备去肯尼亚,带孩子去看动物大迁徙。
张女士 市民
网上查到说去肯尼亚要打疫苗,所以就过来约了一下。
黄热病疫苗是预防黄热病最有效的手段,前往疫区必须接种,且部分国家入境强制要求出示“小黄本”国际预防接种证书。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各类疫苗共接种将近3万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8%,其中最热门的黄热病疫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
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不断补充库存,确保2周左右的余量。
与此同时,医生还建议
旅行可自备一个旅行小药箱
其中包含消毒药品、简单包扎药品、
感冒药品以及一盒三天量的抗生素
以备不时之需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