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1日,美国海军第一艘全自动无人舰舰艇USX-1在埃弗里特港正式洗礼下水,并被命名为“挑战者号”(Defiant)。它长约55米,排水240吨,外形科幻,舰身扁平,像一个贴着海面滑行的未来刺客。它的核心理念,堪称石破天惊:一艘从设计图纸开始,就没打算让任何
8月11日,美国海军第一艘全自动无人舰舰艇USX-1在埃弗里特港正式洗礼下水,并被命名为“挑战者号”(Defiant)。它长约55米,排水240吨,外形科幻,舰身扁平,像一个贴着海面滑行的未来刺客。它的核心理念,堪称石破天惊:一艘从设计图纸开始,就没打算让任何一个人上船的战舰。
虽然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国海军新下水的“全自动”无人战艦,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却是:在这条决定未来海权的赛道上,美国可能只是一个“高调的追赶者”。
你没看错,因为大洋彼岸的中国,早已在无人舰队的棋盘上,布下了更深、更广的棋局。
这不只是一艘船和另一艘船的对比,这是两种未来海战思想的激烈碰撞。
◆ 01 美国的独狼刺客,酷,但还不够
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主角——美国的“挑战者号”。
它没有食堂、没有宿舍、没有厕所……一切为人类服务的东西都被剔除。项目经理甚至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我们想造一个能在海上跑几个月的扫地机器人(Roomba)。
这艘船,就像一个冷酷的海洋刺客,没有船员,只有任务。 它可以根据需要,在甲板上安装导弹、雷达或电子战设备,变成一个多面手。
听起来很厉害,对吧?这是美国应对其传统造船业“太贵、太慢”困境,并试图追赶中国“下饺子”般造舰速度的一记重拳。
然而,如果这就是美国对未来海战的全部想象,那只能说,他们的棋路,可能从一开始就走窄了。
◆ 02 中国的移动蜂巢,你甚至不知道该打谁
当美国还在琢磨如何打造一个更强的“单兵”时,中国的思路早已升级。我们来看两个让“挑战者号”瞬间显得有些“孤独”的例子。
第一个,是珠海云号——大型无人机航母。
如果说“挑战者号”是个刺客,那“珠海云”号就是一个能随时召唤“刺客军团”的“移动蜂巢”。
它2022年5月下水,被官方定义为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目前用于科考长88.5米,排水量约2000吨,本身就是一艘巨大的无人船,但它真正的杀手锏,是它能携带数十个空中、水面、水下的无人设备,像航母释放舰载机一样,将它们撒向广阔的海域。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艘“挑战者号”在海上巡航,突然之间,它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从天、从海、从水下同时袭来的,由“珠海云”号释放的无人机、无人艇、潜航器组成的立体天罗地网。
这已经不是单挑,这可能是降维打击。
第二个,是无人作战舰和蜂群战术。
如果说“珠海云”代表了战略高度,那“蜂群”战术就是最简单粗暴的实战逻辑。中国已经多次公开测试无人艇“蜂群”技术。几十艘、甚至上百艘小巧、高速、智能协同的无人艇,像狼群一样扑向目标。
一艘价值连城的驱逐舰,它的防御系统能同时锁定几个目标?十个?二十个?当上百个目标从四面八方涌来时,再强的盾也防不住水银泻地般的攻击。
然后就是船重工716所开发的JARI (“瞭望者-II”) 多用途无人作战艇,长15米,排水20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装备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对空/对舰导弹)、鱼雷、火箭弹和遥控武器站。它被设计为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组成“蜂群”协同攻击。
未来的海战,可能不是巨舰大炮的对决,而是一场“蚂蚁军团”对“大象”的围猎。 这种战术,成本极低,效果却可能致命。
特征美国 USX-1 "挑战者号"中国的类似项目核心理念单一、中型、高续航、完全无人化的平台,通过更换模块执行不同任务。多样化发展,既有大型“母船”(珠海云),也有小型武装快艇(JARI),并大力发展“蜂群”战术。尺寸与定位中型(约55米),作为独立的任务执行单元。涵盖从十几米的小型艇到近百米的大型母船,功能分工明确。技术特点强调极高的可靠性和无需人工维护的能力,以及模块化。强调人工智能、自主协同和蜂群算法,并展现出明显的“军民融合”特色(如“珠海云”以科考名义研发)。战略目标应对大国竞争,以更低成本扩充舰队规模,实现“分布式杀伤”。发展非对称作战能力,探索未来智能化海战模式,并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海洋监视与控制。◆ 03 思想的代差:是升级棋子,还是改变棋盘?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挑战者号”和中国的无人舰队,表面看是技术竞赛,深层却是海战思想的代差。
美国的思路,是在现有海战体系下,增加一个更高效、更便宜的工具。它的“挑战者号”再强,依然是围绕着航母战斗群这个核心打转,是一个“超级辅助”。
中国的思路,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作战体系。无论是“母船+无人机群”的立体作战,还是“蜂群”饱和攻击,都是在试图绕开传统海战的规则,用新玩法定义胜负。
这就像两家公司竞争,一个是想给旧棋盘增加一个厉害的棋子,另一个是想掀掉棋盘,换一种玩法。
“挑战者号”的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迈出的重要一步,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但把它吹捧为“遥遥领先”,甚至“改变规则”,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无人战争竞赛中,真正的领先,不取决于你单个的棋子有多亮眼,而取决于你整个棋局的深度和想象力。
显然,在这方面,我们有理由保持自信。
参考文献 :
The TWZ Newsletter, "Our Best Look At DARPA’s Defiant Uncrewed Surface Ship".
KOMO News, "U.S Navy's 1st fully autonomous ship takes the Port of Everett waters".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