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心里播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现身青岛里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09:57 2

摘要:标志性的酒窝、嘹亮的歌声,当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现身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一场干货满满的公益音乐大师课让孩子们在这个暑假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在孩子们心里播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在青畅谈“从战士到歌者,从舞台到讲台”

标志性的酒窝、嘹亮的歌声,当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现身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一场干货满满的公益音乐大师课让孩子们在这个暑假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他以“从战士到歌者,从舞台到讲台”为题,将40余年艺术生涯中关于舞台的坚守、人生的感悟与音乐的真谛娓娓道来。同时,他还亲自为小学员代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声乐指导,用专业与热忱点亮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当晚,王宏伟出现在青岛啤酒节老城会场(大鲍岛),同歌唱家蔡国庆一起联袂献艺,以“歌行四季,共吟里院乐章”为主题,与市民游客一起穿梭于青岛里院的百年时光。

“青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岛’,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我们总能听到琴声、歌声和乐声。作为一名音乐人,我非常期待能够来到青岛,感受这里的音乐氛围,把自己对于音乐的感悟分享给年轻人。”王宏伟说。

人物小传

王宏伟,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会长。

2022年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曾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一等奖、第九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等奖项。代表作包括《西部放歌》《儿行千里》《大江南》《故土情》《甲板上的马头琴》《连队里过大年》等。2008年首次出演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之后接连出演《小二黑结婚》《运河谣》《长征》《同心结》《山海情》等多部歌剧。

核心观点

■ 人生大抵就是这样,当你苦苦追寻一个目标却迟迟没有达到时,就此放手是一种情境,可要是咬着牙再往前走一步,你的人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一旦选了艺术这条路,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 所谓“德艺双馨”,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这要求我们,在台上,作为一名歌者,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听众心里;在台下,作为普通人,待人接物也该像歌声里的情感那样,真挚、热忱,眼里始终有光,心中常怀暖意。

■ 不论是作为歌者还是教育者,我都希望在孩子们心里播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尊重。未来,他们的价值应当落回到滋养自己成长的家国之上,落回到让身边的生活、让脚下的土地变得更好这件事上。

■ 在我看来,培养艺术人才,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都非常重要,这一切青岛都具备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提升其城市文化品位尤为重要,青岛这些年一直在这方面发力,比如,青岛的交响乐团每个乐季都会推出高品质的音乐会,这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欣赏水平非常重要。

关于人生: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拍这张照片时,我16岁。1984年我就穿上了军装,成为部队里一名普通的电影放映员。”王宏伟首先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少年身着军装,目光炯炯。

1968年,王宏伟出生在新疆西北部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他住的地方距离边境只有二三十公里。他的父亲30多岁就不幸离开人世,王宏伟回忆:“父亲走的时候,我4岁,下面有一个2岁的妹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妈妈还怀着孕,怕照顾不了我们,就把我和妹妹送回了河南农村。”9岁那年,他才回到母亲身边。因为嗓子不错,16岁刚上高二的王宏伟被部队看上,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这也为他未来的艺术之路埋下了伏笔。

“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唱歌。我住的地方是一个老旧的礼堂,每次从舞台上走过,我心里都会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歌者,站上舞台唱歌给大家听。这个梦我做了很多年。”19岁那年,王宏伟考入军校。军校毕业后,他进入新疆军区后勤部,在基层仓库做起了文化干事。从1990年到1997年,王宏伟在仓库一干就是7年。“基层文化干事有个特别的好处就是有机会上台。我们部队有一支业余的小演出队,所以我常常跟着队伍去部队的油库、医疗站、弹药库等地,把歌声带给大家。”

音乐梦就像埋在心里的种子,直到1997年王宏伟成为新疆军区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这粒种子才真正破土而出。此后,新疆近6000公里的边境线,成为王宏伟最广阔的舞台。“16年的军旅生涯,我走过了新疆所有的边防线,也从新疆一直走到西藏、走到阿里高原。”

王宏伟分享了一段难忘的演出经历——“有一次,我们要前往位于阿里地区的多玛乡慰问演出,一路上还要为沿线各营地战士们演唱。阿里地区平均海拔有4500米,途中需要翻越一座海拔6700米的高山,因为缺氧,我头疼欲裂,只能用手绢死死勒在头上缓解疼痛。”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王宏伟仍然坚持演出,一边吸着氧,一边一首接着一首地唱。当队伍到达最终目的地时,王宏伟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晕了过去。“队医急忙为我输液,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一旦出现问题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大家也都悬着一颗心,直到半夜我苏醒过来。”

正是这次经历,让王宏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成为一名文艺战士,我能做的最多的,就是到边防为战士们服务。而恰恰是基层的历练,让我对所选择的职业、对舞台有了新的认识。”

2000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王宏伟一曲成名。“当我站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我对自己说,不要考虑输赢,因为你代表的是边疆千千万万边防战士,你能够从他们中间走到这里,你已经赢了。”同年,他如愿进入原总政歌舞团,并被保送至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声乐硕士。

2001年,王宏伟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歌曲《西部放歌》,并因此被更多观众所熟知。

“人生大抵就是这样,当你苦苦追寻一个目标却迟迟没有达到时,就此放手是一种情境,可要是咬着牙再往前走一步,你的人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王宏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恳切地对学生们说,“一旦选了艺术这条路,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关于艺术: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听众心里

翻开王宏伟的艺术档案,每一篇都镌刻着他与音乐同行的足迹。1994年,他出版了第一张唱片《黄河遥遥》,彼时,他26岁,还在新疆;2001年起,《西部三部曲》《西部放歌》《家乡的明月边关的雪》《口碑》等唱片相继问世,其中,《西部放歌》《儿行千里》《把一切献给党》《大江南》《故土情》等一首首动听的旋律被收录其中,成为听众耳畔挥之不去的经典;2009年,他推出自己首张军旅主题唱片《高歌唱边关》,将对军营的深情融入音符。《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激昂、《万家灯火》的温暖……一曲曲歌吟,不仅是对军旅生涯的回望,更饱含着一名文艺战士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2002年,王宏伟再度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曲《连队里过大年》唱出了军营春节的独特温情。“这首歌不仅摘得当年春晚歌舞类节目一等奖,更以5分08秒的时长,打破了当时春晚歌曲类节目的时长纪录。”

近年来,王宏伟多次参加“七一”、“八一”、国庆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作为原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他积极参与到基层、到军营、到边防海防等为兵服务中,每次下基层,他都觉得人生观、价值观又有了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艺术家的深厚人民情怀。灾害袭来,他义无反顾地走进灾区,参加大型赈灾慈善义演;得知战士们吃不到新鲜蔬菜、长期晾不干衣服的难题,他主动助资为战友们修建现代化温室大棚,购买大包耐高寒蔬菜种子……

从艺以来,王宏伟获得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奖项,但在他心中,2022年荣获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有着极为不同的意义。“所谓‘德艺双馨’,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言。这要求我们,在台上作为一名歌者,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听众心里;在台下作为普通人,待人接物也该像歌声里的情感那样,真挚、热忱,眼里始终有光,心中常怀暖意。所以我也想对今天在场的孩子们说,若将来想成为真正优秀的人,这份‘台上台下一个样’的赤诚,才是最该珍视的底色。”

关于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尊重

在王宏伟的所有头衔中,他最喜欢的可能是“歌剧演员”。

2008年,作曲家赵季平写出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由王宏伟和雷佳担任男女主角。这是王宏伟第一次以歌剧演员的身份站上舞台。此次来青前,王宏伟刚刚结束在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的演出,由他领衔主演的大型民族歌剧《二泉》,令观众深深沉浸其中。

近年来,王宏伟深耕民族歌剧,成功塑造了多个角色。他跟吴碧霞合作《小二黑结婚》,跟雷佳合作第二部歌剧《雪白的鸽子》,在《长征》中饰演牺牲的小红军平伢子,在《山海情》里饰演扶贫干部德福……他在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每一个角色背后,都藏着他对时代的深刻体察,让民族歌剧这门艺术在他的演绎中,既葆有传统的厚重,又焕发时代的风采。

活动现场,王宏伟通过视频向观众展现了他在《长征》中演唱的12分钟咏叹调。“歌剧是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我希望通过这一形式,让大家知道,红军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浸着信仰。”

近日,王宏伟现身市北区,为中小学生上声乐大师课。杨琪琪 摄

除了作为歌者,王宏伟还完成了从舞台向讲台的转变——作为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行政事务,特别是围绕师生的工作,桩桩件件都要亲力亲为。“教书育人,教和唱是两个概念,唱得好不一定能够教得好,要想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转变成教学成果,需要静下心来梳理,慢慢不断地总结。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从一个歌唱演员、歌剧演员向一个合格的声乐老师的转变。”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轨迹,总是与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紧密相连,与脚下这座城市的底蕴气息相辅相成,甚至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脉动同频共振。因此,不论是作为歌者还是教育者,我都希望在孩子们心里播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尊重。未来,他们的价值应当落回到滋养自己成长的家国之上,落回到让身边的生活、让脚下的土地变得更好这件事上。”王宏伟说。

对 话

记者:老歌和老城现在又成为流行,看着现场这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听您唱歌,有什么样的感受?

王宏伟:青岛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岛”,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琴声、歌声和乐声。作为一名音乐人,我非常期待能够来到青岛,感受这里的音乐氛围,同时把自己对于音乐的感悟分享给年轻人。

记者:从今年大师课公布的授课时间表来看,市北区同天津音乐学院合作极为密切。在您之后,咱们学院的其他音乐家也将陆续来到课堂,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您如何看待学院和青岛特别是市北区的交流与合作?

王宏伟:今年青岛啤酒节老城会场(大鲍岛)开幕式,我们天津音乐学院共有5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得到了青岛观众的一致认可,为此,我们也加派了一些优秀的音乐家和学者到青岛来举办大师课,为青岛的音乐爱好者和我们的同行们进行专业的授课。我认为专业院校和地方政府、社区的联动无疑会推动地方学习艺术、学习音乐的热情。此外,暑期青岛的旅游非常火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借这些机会,他们不仅能够感受青岛的热情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音乐底蕴。

王宏伟在青岛国际啤酒节老城会场(大鲍岛)演出。

记者:您来过青岛不止一次,此前可能是带着自己的音乐作品演出,今天则更多面向基层喜欢您的歌迷以及乐童开展教学,此次来青岛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王宏伟:之前来青岛,我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艺术工作者、一名歌者来给大家唱歌,但是这些年我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转变,从舞台转到了讲台,更多的时候是在大学里做一个行政的管理者,思考怎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此次来青,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和青岛的观众分享教育工作者怎样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

今天来听课的,大部分是家长带着孩子,我想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些孩子们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艺术人才或音乐家。我自己在舞台上驰骋了40多年,有一些感受可以跟大家分享。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10多年的教育经验,可以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跟家长们有更多的交流。

记者:从您的专业视角看,青岛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上处于怎样的水平?从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角度出发,您觉得青岛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王宏伟:青岛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在全国都处在比较领先的地位,我们在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能够看到青岛培养出的艺术家,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如何能够为国家文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不仅是专业的音乐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每一名家长、每一名青岛市民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为什么天津音乐学院要到青岛进行高层次的艺术实践、开展大师课的原因,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家长能够接收到第一手资讯,在培养孩子、培养艺术人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在我看来,培养艺术人才,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都非常重要,这一切青岛都具备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提升其城市文化品位尤为重要。比如,青岛的交响乐团每个乐季都会推出高品质的音乐会,这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欣赏水平非常重要。未来我觉得青岛还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青岛日报2025年8月15日6版

来源:掌上青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