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泡过的饮料,没开封也千万别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6 22:05 1

摘要:2025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兰州市多地遭遇连续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其中榆中县受灾严重。截至8月9日12时,甘肃榆中县等地山洪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30人失联[1]。

2025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兰州市多地遭遇连续强降水引发山洪灾害,其中榆中县受灾严重。截至8月9日12时,甘肃榆中县等地山洪灾害已造成13人死亡,30人失联[1]。

由于灾情严重,根据《甘肃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规定,甘肃省水利厅自8月8日18时起,将针对兰州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调整为最高级别的洪水防御I级应急响应[2]。

此次山洪对兰州市5个乡镇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多处公路、桥梁、农田遭到损毁,还有2.4万居民的正常饮水受到影响[13]。

洪水过后,有些未拆封的矿泉水或饮料曾在洪水中浸泡过,它们还能正常饮用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示: “洪水接触的所有食物需丢弃” [4] ; 中国红十 字会也在洪灾的应急措施指南中指出:“洪水过后要丢掉所有接触过洪水和泥浆的食物、饮料、药品,包括罐装食物和密封包装的食物或水” [5] 。

为什么即使是包装全新、未开封的饮料,在经洪水浸泡后也不能继续正常饮用或售卖呢?

市场销售的食物和饮料包装按其防水性可分为防水容器和不防水容器两类,前者包括全金属材料罐、蒸煮袋等密封性良好的包装方式,多用于储存海鲜等食物;后者则包括带有螺旋盖、按扣盖、拉盖和卷边盖等瓶口类型的容器[6]。

可乐、雪碧、冰红茶……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饮料包装是PET塑料饮料瓶,当我们打开这些瓶装饮料时,将瓶口的螺旋盖用力拧开即可,方便快捷。

饮料瓶口的螺纹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不具有密封效果。(图/Unsplash)

PET塑料瓶的封口工艺,是可重复密封的带螺纹瓶口。瓶盖以塑料HDPE为主要材料,瓶口以PET为主要材料,根据瓶内压力情况采取适当的密封垫、环、内塞或结合使用。

然而, 配有螺旋盖的PET塑料瓶没有防水功能,不属于防水容器 ,其瓶口成为饮料污染的“罪魁祸首”。

针对这一点,媒体记者曾做过一个简单又直观的试验。记者在超市中随机购买了9瓶开口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饮料,之后将这9瓶未开封的饮料泡在滴有墨汁的水中,10分钟后取出并擦干瓶身。

记者拧开瓶盖后发现居然有8瓶饮料的瓶盖和瓶口的螺纹处都有墨汁,并且就在拧开瓶盖的过程中,瓶盖内的墨水就因晃动而滴入了瓶内,污染了瓶内的饮料[7]。

仅仅浸泡了10分钟,饮料的瓶盖和瓶口就已被墨水浸入,那些长时间在洪水中泡过的饮料受污染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为探究瓶口被污染的原因,记者将瓶盖对半剪开,并将其扣回瓶口,仔细观察后,发现瓶盖和瓶口的螺纹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墨汁就是从这些缝隙中浸入并染黑瓶口的[7]。

研究表明,PET瓶的螺纹密封形式仅限于瓶口位置,无法保证瓶口和瓶盖之间螺纹结构的密封情况,而诸如被污染的水、空气等储存或运输过程的不良环境,会导致瓶口螺纹的污染,在瓶口外螺纹处和瓶盖内螺纹处出现液体滞留、发霉等现象[8]。

饮用水塑料瓶盖内配有密封圈、侧封环等。(图/答案如下 )

因此,即便是以降温为目的,将瓶装饮料浸泡在冰水中,也有一定几率造成瓶口污染,遑论含有大量泥沙和污染物的洪水。

此外,洪水对灾区食物的污染不仅限于我们通常认为的浸泡受潮变质问题,更严重的是其中种类复杂的污染物。

研究显示,在洪水起涨阶段,污染物含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递增[9]。

洪水经过工业设施、化工厂、矿山和水坝,重金属、石油碳氢化合物、多环芳烃和硫酸等有毒物质会进入水中;农业区的径流,可能携带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高速公路、道路、桥梁和废料场产生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碳氢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也会随着水流扩散[10]。

当洪水流经以上暴露污染源时,可能会冲坏污染源使得污染物进入水中,并进一步随洪水活动造成周边地区土壤、水质等进一步恶化, 接触含有污染物的洪水也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11]。

垃圾桶体积轻、质量差,被暴雨冲刷后,容易导致垃圾外流。 (图/U nsplash)

在本次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大暴雨天气中,降水量较大的地方在榆中县南部的8个乡镇,兴隆山、城关、小康营3个气象观测站突破2002年建站以来日降水极值,其中,兴隆山气象观测站15小时的降雨量达到全年的56%,为榆中县历史罕见[3]。

正是因为这场暴雨持续时间长、降水时段集中、空间分布不均,才导致了此次榆中县严重的山洪灾害。洪水从整个山体倾泻而下,还冲毁了诸多房屋和农田,其中携带着大量污染物。

在这样的洪水中泡过的水或饮料,即使内部没有被洪水渗入,其外包装仍会残留污染物。 如果直接饮用,这些污染物质很容易就会进入我们的口腔[12]。

因此,洪水污染过的饮料很不卫生,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饮用则很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此外,洪水不仅会释放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还会诱发消化道疾病、甲型和戊型肝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等多种水传播疾病的感染[13]。

雨过天晴之后, 受洪灾影响的家中任何被洪水浸泡、有污染风险的饮料都必须及时丢弃。

为保证饮食安全,灾后回家,可以根据如下指示对家中的餐具、厨房台面等可能直接接触食物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热肥皂水洗涤并使用干净安全的水冲洗,用约19升水溶解一杯约240ml的无味家用氯漂白剂,将物品完全浸泡在溶液中或用溶液擦拭物品并让其风干[14]。

在门外堆放防汛沙袋,能够阻止洪水涌入。 (图/ Unsplash)

饮水时同样需要注意,首选未接触洪水的瓶装水。在没有未受污染瓶装水的情况下, 可以将清水或浑水经沉降过滤后的清液煮沸,烧开至少一分钟 , 冷却后储存在干净的带盖容器内[15]。

如果没有条件烧水,可以遵照相关说明使用安全的家用漂白剂,如注明活性成分含有 6-8.25% 的次氯酸钠、颗粒状次氯酸钙和普通家用碘酊消毒片等,对水进行消毒[16]。

洪水退去,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加以重视。 天灾面前,我们必须将生命健康置于利益之前。

来源:梦宇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