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海里口山的“齐鲁本草药谷”是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的大课堂。在这里,他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栽培、除草、播种、采收、加工等工作,体验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如今,这里已规模种植了丹参、黄芩、桔梗、防风、拳参等山东省道地药材2000多亩,收集了236种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医养健康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王霖
威海里口山的“齐鲁本草药谷”是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的大课堂。在这里,他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栽培、除草、播种、采收、加工等工作,体验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如今,这里已规模种植了丹参、黄芩、桔梗、防风、拳参等山东省道地药材2000多亩,收集了236种中药种质资源。该项目由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共同打造——在教学端,通过深度的产学研融合,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收集、开发利用与创新研究,承接中药炮制加工与制剂研发等项目,提升师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支撑中医药产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产业端,带动周边地区形成丹参、黄芩、桔梗等道地药材种植集群,开发药膳、康养旅游等衍生产品,实现三产融合增值超千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齐鲁本草药谷”项目的蓬勃发展,是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注脚。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华丽与本刊对话时表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破题的‘金钥匙’,是打破教育与产业壁垒、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社会需求侧精准对接的关键枢纽,对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近年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紧紧围绕药品、食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健康养老产业链,聚焦医养健康产业人才需求,设置了药学系、制药工程系、质量管理系、中药系等8个院系,开设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护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等36个专业。
王华丽介绍,学院紧扣医药工业、医疗装备(医疗器械)等国家重点产业链,对接山东省“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中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等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主动融入省域生物医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胶东地区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着力建设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和健康养老等四大专业群。同时,瞄准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与区域重点产业,从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入手,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基于胶东经济圈辐射的产业集群来布局规划专业及专业集群。
自2020年以来,学院陆续新增了医学营养、康复治疗技术、机电一体化、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中医康复技术、生物产品检验检疫、质量管理与认证等专业,撤销了食品贮运与营销、保健食品质量与管理等专业,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赋能智能医疗装备领域人才培养,今年5月,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召开智能医疗装备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启动及工作部署会议,结合专业群建设方案及专业群人才需求报告,王华丽表示,未来五年该专业群将围绕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一流核心课程、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开发优质新形态教材等“十大重点任务”,将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医疗装备产业升级的标杆。
校园打卡、校企签约、职业赋能、音乐晚会……今年5月8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与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名优企业校园行”活动,吸引数千名师生参与,开启了一场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活动。学院优秀毕业生李瑞雨分享了她从实习生到漱玉平民总部营销管理人员的进阶之路,生动展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打造的“人才孵化链”。
王华丽表示,学院聚焦医养健康产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载体支撑、多元协同、双向聚焦”的建设模式。
一是校企协同育人,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校地校企共建威高学院、鲁南药学院、漱玉商学院等9个产业学院,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75个,提供工位15766个,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育人模式。如,与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共建绿叶制药学院,探索形成“校企深度融合二元五双”人才培养模式;与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共建迅腾产业学院,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形成了“党建引领、十共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与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漱玉商学院,构建“四协三接、四融四段、六推六融”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二是面向行业持续加强技术服务与创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校企共建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省高等学校绿色医药原料与制剂新技术研发中心等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积极打造科研团队,校企共建科研团队46个,促进成果转化。其中中药制剂、绿色制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三个团队成效显著,学院年均技术服务到账经费2000万元。
三是深化政校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目标,聚焦威海市重点产业需求,今年4月,学院与威海市市场监管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精准对接地方产业用人需求,通过设立培训基地,深化“学训赛评”机制,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定制化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依托专家库资源,协助开展质量专业、药品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另一方面将食堂打造成为全市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教育培训基地,既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水平,也为行业监管提供了示范样本。同时,双方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争取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医疗器械实训基地、承办全省食品安全抽检技能大比武等方面共同发力,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王华丽介绍,下一步学院将聚焦威海海洋生物、新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整合高校、协会、检测机构等资源,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知识产权等服务,助力地方质量品牌建设。
学生在“齐鲁本草药谷”参与种植
当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推动“两翼”建设对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意义重大。近年来,学院通过整合“政行企校研”多方资源,先后牵头组建全国药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医疗装备技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威海市医养健康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工作质效双升,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从实践路径看,当前,学院以三大产教融合载体建设为核心,形成“行业引领—产业对接—区域服务”的发展架构:全国药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足产业全链条,出台专项政策、实施实体化运行机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业学院、推进“五金”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以及推动成果转化等方式,将“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四要素集成,推动共同体建设的落地;全国医疗装备技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创新“2234”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建设国家级教师实践基地、举办省级竞赛及培训、科普活动等,打响品牌,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威海市医养健康产教联合体创新构建了“管委会+院校+龙头企业”协同治理模式,围绕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康养、电子商务六大核心产业,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常态化开展校企双走访活动,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为威海市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
王华丽坦言,当前,“两翼”建设、产教融合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政策落地存在“中梗阻”、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产教融合需求等。“为此,职业教育应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个维度,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她表示,一方面,建议政府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建立校企合作效益评估与动态激励机制,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支持产教融合的氛围,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7月刊(总第116期)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