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每一位医护人员在类似情况下都会这么做。希望公众能更理解和支持我们这个职业的日常付出。”8月21日,在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李梦旖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向记者诠释了她对“英雄”二字的理解。
咬下穿戴甲、扔掉戒指,南京南站300秒疾驰救人的护士李梦旖,用行动诠释了何谓“白衣天使”。
“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每一位医护人员在类似情况下都会这么做。希望公众能更理解和支持我们这个职业的日常付出。”8月21日,在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李梦旖用温柔而坚定的语言,向记者诠释了她对“英雄”二字的理解。
李梦旖在给患者做检查
瞬间抉择:母亲与医护的双重身份
在熙攘人群与归心似箭的旅程之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南京南站的平静。而一位来自韶关的护士,用她的果敢与专业,书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生命赞歌。
8月12日晚,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内,白炽灯光柔和地洒在熙攘的人群上。在A21检票口处,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李梦旖正利用难得的假期,带着12岁的儿子和15岁的女儿等候开往苏州的最后一班列车。她低头温柔地为女儿整理发卡,孩子们眼中满是对旅行的期待。
“妈妈,去苏州就可以买到喜欢的手办了,真好。”女儿仰着小脸说道。李梦旖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唇角含笑,正要回答,却被一阵急促的广播声打断。
“A4检票口有旅客突发疾病,情况危急,急需医护人员救援!”
广播声如重锤般敲在李梦旖心上。她下意识地攥紧女儿的衣角,抬眼望向A4方向,数百米的距离在南北候车区之间形成一道沟壑。
她瞥了一眼手机:21:03,距离检票只剩不到半小时。身边的孩子还沉浸在旅行的期待中,女儿仰起脸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上车呀?”
一刹那间,无数念头在她脑海中翻涌:跑去救人会不会错过最后一班车?抢救不顺利怎么办?将两个孩子独自留在人流复杂的车站安全吗?
但仅仅一瞬间,她便做出了决定。
“妈妈去去就回。”她迅速把背包塞给儿子,话音未落便如离弦之箭般扎进人潮,向着A4检票口一路狂奔。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瞬间被车站的嘈杂淹没。
专业救援:咬甲救治显仁心
与此同时,南京南站派出所执勤警务大队大队长刘鹏飞正带着同事赶往现场。“远远就看到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女士跑得很急,”刘鹏飞回忆道,“她拦住我们,气喘吁吁却语气坚定地说‘我是护士’。”
拨开人群,一幕紧急景象映入眼帘:一名旅客蜷缩在地,无意识地抽搐,嘴角的血迹在地砖上洇开一片。
李梦旖没有丝毫犹豫。她迅速弯腰蹲下,抬手扯下手指上的戒指,叮当一声落在地砖上。接着,她做出一个令在场所有人惊讶的举动——低下头,用牙齿轮流把10个手指的穿戴甲一一咬下。这些为了假期精心准备的小装饰,此刻却可能成为救治的阻碍。
“大家往后退退,给点空间。”她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开始检查病人情况。客运值班员缪应欣见状,连忙捡起戒指和穿戴甲,用纸巾细心包裹好。
李梦旖在南京南站救人现场
“能看出她很急,但手上的活儿一点不乱,”刘鹏飞说,“那种医护人员的本能,现场一眼就能感觉到。”
“别怕,我是护士,放松点。”李梦旖轻声安慰着病人。她指尖触到病人手腕,感受到脉搏跳得又快又急。结合全身震颤的症状,她初步判断病人是癫痫发作合并低血糖。
时间在专注的救治中悄然流逝。她认真地量血压、数呼吸,额角的汗珠不断滚落,却无暇擦拭。病人急需吸氧,但氧气袋一时难以送达,李梦旖只得请求车站工作人员协助疏散人群,既保障急救环境的安全,又为患者留出足够空间。
在她的全力救治下,病人震颤的幅度渐渐变小,口腔不再渗血。当她轻声引导“能抬抬手指吗?”时,病人缓缓伸出一根手指,又根据她的指示伸出两根、三根。
此刻,李梦旖才稍稍松了口气。她抬头环顾四周,突然想起还在A21检票口等待的两个孩子,心头一紧。但她知道,此时病人尚未完全脱离危险,她不能离开。
“坚持住,120马上就到了。”她轻声对病人说,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说。
与此同时,在A21检票口,12岁的儿子紧紧抱着妈妈的背包,不断看向手机的时间——21:32,离检票结束只剩几分钟。他已经给妈妈打了十来通电话,都没有人接听。
车站广播再次响起:“乘坐G7167次列车前往苏州的旅客,请尽快到A21检票口检票上车,检票即将截止。”
女孩的眼睛开始湿润:“怎么办,妈妈还没回来,我们要错过火车了吗?”
这时,儿子拨打给妈妈的电话终于接通了。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喘气声:“我在赶回来的路上了,别怕,你们马上就能见到我了。”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梦旖气喘吁吁地冲回A21检票口,额前的头发被汗水浸湿,贴在皮肤上。
“别担心,还有4分钟,我还是赶回来了。”李梦旖赶回去后,一把将两个孩子搂进怀里,后背的冷汗早已浸透了衬衫。李梦旖见到儿子和女儿时,发现他们的脸上和嘴唇都是煞白的。
英雄无名:平凡中的不平凡
刷身份证时,她的手还在微微颤抖。身后传来温暖的声音:“不用急,肯定赶得上。刚才太感谢你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她回头才发现,一位乘务员正跟着她,手里还拿着打开快速通道的闸机钥匙。
列车进站时,暮色已浓。车厢里的灯光暖黄而温馨,儿子趴在她耳边说:“妈妈,刚才有个阿姨陪着我们,说你在救人。”女儿则拽着她的衣角,仰起的脸上满是亮晶晶的光,崇拜地说:“妈妈,你好厉害,是我们的偶像!”
李梦旖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眼里闪过泪水。听到来自子女的肯定,脸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正载着三个依偎的身影,驶向苏州的方向。窗外的灯火连成星河,像极了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光。
8月15日上午10点57分,粤北人民医院院办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感激的声音:“您好,请问李梦旖是贵单位的护士吗?12号晚上,她在南京南站救了一位突发疾病的市民。”
当院领导询问她当时为何没有立即表明身份时,她只是淡淡一笑:“任何一个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我只是做了份内的事。”
记者从李梦旖那里得知,南京铁路公安处的工作人员已经联系过她,李梦旖见义勇为的事迹已被上报,正在为她申请市级见义勇为奖励。
“妈妈去去就回”——这句简单的话背后,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一位母亲给孩子上的最生动的一课: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及时赶上的列车,而是及时伸出的援手。
来源:平安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