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有三大原因,每个都很无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6 13:58 1

摘要:按现代人的认知来说,就算结婚早点,17岁前后听上去起码还算是个正常的年龄,毕竟一些孩子早恋偷吃禁果也就是这个年龄,再小几岁就感觉有悖人伦了。

古人结婚早,这是一个常识,但结婚最早的女孩竟然是13、14岁,这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按现代人的认知来说,就算结婚早点,17岁前后听上去起码还算是个正常的年龄,毕竟一些孩子早恋偷吃禁果也就是这个年龄,再小几岁就感觉有悖人伦了。

可是古人有3个原因不得不这么做,这些理由能说服现代人吗?

古今中外,女性身上挥之不去的特性就是拥有“生育价值”,这一特性决定了女性的地位。

因为要孕育下一代,所以女性的身体构造并不适合繁重的劳动,雌性激素使得女性柔弱,不论是骨骼结构还是肌肉发育水平,远远低于男性。

这就导致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天然成为了需要保护的对象。

又因为古代医学技术水平不够发达,无法制造无菌环境,导致女性生孩子更是过鬼门关,如果不幸感染就会大出血,往往会是一个必死的下场,所以古代很多时候都是“保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种种原因导致有选择条件的古代男性更愿意选择年纪小的女孩,年轻意味着恢复能力强,能够有更大几率生下孩子,或是多生几个。

在古代这种婴幼儿夭折率高的状态下,多生几个也是一种维系繁衍的手段。

相反,男性则是不宜过早结婚生育,古代男性也是比女性晚几年结婚,因为年纪太小的男性发育不成熟,通常不容易使女方受孕。

再者男性往往需要养家,没有能力养活妻儿的情况下自然也就躲过了早早结婚的命运,但通常也不会太晚,如果家里条件好,男生也是会被早早安排结婚,一样躲不过去。

除了生育率这个问题,古代人口消耗也是个大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哪怕是在盛唐时期,人口峰值也只有5300万到7000万左右,除此之外,古代大部分时间人口平均寿命在40到50左右,也只有盛唐时期能达到65岁。

这也导致我国古代人习惯要求成年男性蓄须,有着“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俗语,成年的身体特征成为了一种资历,甚至30岁就可以拄拐,虽然用不到,但这是身份和年龄的象征,可见活到30岁有多不容易。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战乱。

我国古代即便是在大一统时期,也会遭受边疆他国的侵扰,国内也会出现叛军或是农民起义的情况,不打仗的太平日子太少,一打仗就得征兵。

贫苦的老百姓为了混口饭吃,就会把孩子送到军队里,往往在临行前给儿子娶妻生子,只盼能延续后代,因为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永别,这也导致男早娶女早嫁的情况盛行至民间,而非达官显贵独有的情况。

古时候饥荒的原因太多了,瘟疫、强盗、天灾……不论是蝗虫过境,还是突然大旱,给老百姓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人类食物量总体溢出能供某些人随意浪费的时代,只有现代。

在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年轻孩子的身体发育不会很明显,模糊了年纪和发育特征,也就无所谓什么时候嫁娶了,所以早一点结婚早点抱孩子就成了正经事。

历史上能够像秦始皇的兵马俑一样,让秦兵各个一米八的年代太少了,唐朝的健康丰腴审美也是独树一帜。

比如时间到了宋朝,立马开始流行“清瘦风”,人都瘦得病态了,写词幽怨总要带着一股“人比黄花瘦”的气氛,这是很不健康的。

《红楼梦》也反映了明末的病态审美,林妹妹这种“病西施”也绝不是一种健康审美,反而身体强壮的薛宝钗总被嘲讽为“先天壮”,这就能看出当时社会的整体面貌。

对比当下,或许有人要说现在也流行“白瘦幼”画风,会不会我们对古代人有误解?

这就完全是不能拿来类比的了,所谓流行的那种“白瘦幼”并不是吃不起饭,反而是饭吃得多了闲的,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丽哪怕是瘦到月经不调也无所谓,很明显这类人完全不用为自己的健康担心。

而且与这类“白瘦幼”审美并行的还有那些吃了吐的吃播、一个个臃肿肥涨的发福明星或是网红,“白瘦幼”人群的存在感反而一般,并非主流。

反观古代,则是真实的“饿殍遍地”,都写在史书里了。

袁隆平先生及其团队为我国粮食产量带来的壁垒式提升是古人做梦都想不到的,而这也是现代人不愁吃喝的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粮食生产量的爆炸,后续的其他食物也不会做到如此便宜大量供应。

就拿赈灾来说,古书里明确记载一些贪官污吏用砂石掺稻米煮粥充数。

而现在呢?老百姓抢着去小卖部扫货,把一箱箱吃的喝的往受灾区扔,这就是本质的差别。

04历史是相通的

人类过往的艰辛历史缔造了女性早嫁、不停地生育的悲剧命运,而这种历史特性均衡地发生在全世界所有实力落后的国家。

不论是中世纪的欧洲,还是现在的印度,抑或是古代的我们,生产力决定了人类命运。

生产力不足,一切后续的享受都如空中楼阁发展不起来。

而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人”,在当下的我国,健康的人口数量配合广袤而物产丰富的土地,就是我国不断健康发展的基础。

曾经的古人虽然生活条件差,年纪轻轻就要结婚生孩子,却依然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文化。

当下的我们也应当过好自己的生活,要理解这种娶13岁女孩的事情是特定的历史产物,这并不表示真的娶13岁女孩就更好,历史事件应当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客观看待,否则就成了形而上学,变成了一种抽象剥离的态度,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22岁结婚,是满足于当下时代对年轻人心智和认知需求导致的客观结果。

甚至很多人22岁结婚都没能让他们变得更成熟一些,还跟小孩子一样,这也是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资料:中华网——2025-01-16《在古代,为什么男人都喜欢娶1三四岁!的女子为妻?三个原因很现实早婚被背后的无奈》

人民网——2013-04-13《古代鲜有剩男剩女女孩适龄未出嫁为犯法》

来源:骨科张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