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今天聊聊午睡这件小事,你可能不知道,稍微调整一下午睡时间,血压、血糖这些指标就能跟着变好。
咱们今天聊聊午睡这件小事,你可能不知道,稍微调整一下午睡时间,血压、血糖这些指标就能跟着变好。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习惯午睡,但随便在沙发上倒头就睡,或者干脆硬撑着不睡,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对身体不好。
我觉得,午睡就像给手机充电,充太满伤电池,不充电又没电,掌握好度很重要。
先说说午睡时间怎么会影响血压。这得从咱们的生物钟说起。一般来说,血压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早上6-10点和下午4-6点。
不少高血压的人发现,明明吃了药,下午血压还是很高,这时候如果能好好地午睡半小时,就像给心血管系统按了一下暂停键。
有研究跟踪了3000多名高血压患者,发现午睡20-30分钟的人,下午的收缩压平均能降5-8毫米汞柱,比那些不睡或者睡1小时以上的人好多了。
更棒的是,这种短时间午睡还能让晚上血压更稳,减少半夜或凌晨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过,午睡不是随便躺下就行,时间有讲究。
最好是在午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也就是下午1点到2点半之间。
太早了,胃里的东西还没消化完,容易反酸;太晚了,又可能影响晚上睡觉。
有个例子:56岁的张先生血压一直控制不好,医生让他把午睡时间从下午3点提前到1点半。
结果三个月后,24小时血压监测显示,他的平均收缩压降了12mmHg,连晚上血压的波动都小了很多。
这是因为在血压开始升高前稍微休息一下,能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
说到午睡多久,这也很重要。很多人觉得午睡越久越精神,其实不是。
睡超过40分钟,人会进入深睡眠,这时突然被闹钟叫醒,反而会觉得头昏脑胀、全身没劲。
更不好的是,长时间午睡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形成不好的循环。
日本国立精神医疗研究中心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分别午睡30分钟和90分钟,结果短睡组下午工作效率提高了23%,而长睡组反而注意力下降。
血糖控制也是这样,午睡超过1小时,会让餐后血糖波动更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要小心。
那要怎么安排午睡呢?
首先要有个舒服的午睡环境。别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样会压到眼睛和脖子,最好买个U型枕靠在椅子上,让脊椎自然弯曲。
还要控制光线,拉上窗帘或者戴个眼罩,暗一点的环境能让人睡得更好。如果可以,在脚下垫个小枕头,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小细节看起来不起眼,但能让你在20分钟里好好地休息一下。
不同的人群也要注意。
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右侧卧,减轻心脏负担;怀孕晚期的女性建议左侧卧,改善宝宝的供血;腰不好的人可以在膝盖中间夹个薄垫。
还有个小知识:午睡后别马上站起来,先在床边坐两分钟,让血压有个适应过程,这样能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这些小小的调整,都能让你的健康加分。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年的报告说,有规律地进行短时间午睡的人,得代谢综合征的概率比不午睡的人低34%,比午睡时间长的人低28%。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坚持午睡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会减慢40%,这比吃保健品强多了。
还有一个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研究,他们每天午睡25分钟,三个月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了19%,效果跟运动差不多。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午睡。
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午睡可能会加重缺氧,最好问问医生;晚上睡不着的人,白天睡太多可能会有依赖性,最好先调整晚上的睡眠。
还有,别以为周末多睡就能补回平时缺的觉,这样反而会打乱生物钟,让你星期一更累。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中午不是玩手机就是忙工作,其实闭上眼睛休息15分钟,比喝两杯咖啡都精神。
那些说“睡不着”的人,可以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呼气8秒,重复五次就能放松下来。记住,午睡不是偷懒,而是给身体充电。
从今天开始,定个25分钟的闹钟,找个舒服的姿势睡一会儿,你的血压计和血糖仪会告诉你这样做有多值得!
[1]唐姬,桑莹宸,彭志平,等.我国中老年人午睡状况与高血压关联性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5,26(05):616-622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