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仅0.3厘米的小黑痣竟是癌!他的一个决定救了自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7 14:28 1

摘要:擅长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良恶性肿瘤、脱发和痤疮的综合治疗,专长于皮肤美容缝合、激光、注射美容等。

健康杭州·专家在身边

本期专家

徐佳丽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擅长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良恶性肿瘤、脱发和痤疮的综合治疗,专长于皮肤美容缝合、激光、注射美容等。

本期看点

直径仅0.3厘米的眼睑小痣,确诊为癌!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基底细胞癌如何治疗?

01

“这么点小痣也要看医生?”

最终确诊基底细胞癌

“徐医生,您快帮我看看这个,我心里总不踏实。”

近日,61岁的王先生(化名)攥着衣角,忧心忡忡地走进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皮肤科诊室,指着自己左下眼睑边缘的一颗小黑痣。

这颗让王先生坐立难安的痣,直径只有约0.3厘米,长在左下眼睑的边缘(睑缘)。来医院前,王先生还被邻居们认为是小题大做,“这么点小痣也要看医生呀?”

村里人的不解,差点让他打了“退堂鼓”。但内心的那点不安驱使他来到了医院。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徐佳丽经问诊发现,这颗小痣的中央位置,竟然有一点轻微的糜烂和结痂,瞬间引起了高度警惕,立即安排了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下,这颗看似普通的小痣露出了不寻常的“马脚”:呈现出蓝灰色的色素斑,中央的糜烂区域清晰可见。虽然未见典型的树枝样血管,但这些特征高度提示了基底细胞癌(BCC)的可能。

徐佳丽当机立断,建议尽快手术切除。王先生听后虽然震惊,但非常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最终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万幸的是,手术切除得非常干净(切缘净)。

02

恶性程度低却极易“伪装”

爱出现在人体这些部位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远处转移罕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图片来源于SOOGIF

为什么基底细胞癌容易被忽视?

“伪装高手”:基底细胞癌早期常常表现为一颗“不起眼”的小痣、淡红色或肉色小疙瘩或一片光滑发亮的斑块,就像王先生眼睑的小黑痣,极易与普通痣、老年斑、粉刺等混淆。

“慢性子”:它生长通常比较缓慢,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内才发生明显变化,让人误以为“没事”。

“偏爱曝光”:头面部、颈部、手背等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是基底细胞癌最高发的区域。像王先生长在眼睑(睑缘)这个特殊且薄弱的部位,风险更高。

03

皮肤出现这些信号

可能是基底细胞癌的预警

观察痣,大家都晓得用“ABCDE法则”。

资料图

但针对基底细胞癌,更要警惕以下特征:

溃疡/糜烂:皮损表面出现反复不愈的溃疡、糜烂、结痂,或容易出血。 这是基底细胞癌非常典型且重要的信号。

珍珠样卷边:皮损边缘可能略微隆起,呈半透明或珍珠样的光泽,像一圈小堤坝。

粉红/珍珠样:皮损本身可能呈现粉红色、红色或带有珍珠样、蜡样光泽。

缓慢但持续生长:皮损虽然长得慢,但会持续变大,且不会自行消退。

毛细血管扩张:皮损表面或周围可见细小的、扭曲的红色血管(皮肤镜下更易观察)。

任何“新朋友”或“老朋友”的变化:近期新出现的皮损,或原有的痣、斑块、小疙瘩在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如变硬、变脆)、感觉(如瘙痒、刺痛)等方面发生任何变化。

特殊部位:发生在鼻、眼睑、耳朵、口唇、发际线等面中部“H区”或粘膜皮肤交界处的皮损,风险更高,需特别关注。

04

别让一颗“小痣”变成“大麻烦”

早发现早治疗别拖延

不要忽视任何微小的皮肤异常变化,尤其是出现在头面部等曝光部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拖延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更严重。

早期基底细胞癌通过规范治疗,治愈率极高(接近100%),且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手术切除是基底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方式,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并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切缘净)。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类型可选择:

01 标准手术切除

最常用,切除后缝合。

02 Mohs显微描记手术

对于头面部高危部位(如眼睑、鼻翼)、侵袭性强、复发或边界不清的基底细胞癌,这是首选方法。它能在术中即时检查切缘,确保完全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治愈率高,复发率最低。

03 其他治疗

对于部分浅表型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光动力疗法、局部药物、放疗、冷冻治疗等,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治愈率和复发率通常不如手术。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来源:健康杭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