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龙:田埂上的“创新尖兵”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7 16:12 1

摘要:8月20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七连的地头,农机能手赵开龙正忙碌地穿梭于机车与田垄之间。这位土生土长的连队职工子弟,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懂技术、肯实干”的典型。他用实干与创新,续写着父辈与土地的深厚情缘。

作者:左洁 武淑洋

8月20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七连的地头,农机能手赵开龙正忙碌地穿梭于机车与田垄之间。这位土生土长的连队职工子弟,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懂技术、肯实干”的典型。他用实干与创新,续写着父辈与土地的深厚情缘。

“拖拉机声比摇篮曲还熟”,赵开龙自小跟随父亲下地,童年记忆里满是泥土的芬芳和农机的柴油味。如今,他不仅熟练驾驭各类农机,更潜心钻研新型播种模式,很快成了连队公认的“农机通”。

“老模式种不出新效益”,这是赵开龙常挂在嘴边的话。2022年起,他带头试验小麦复播技术,在夏收后的土地上抢种作物,让一亩地实现两季收成。当复播作物喜获丰收,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眼前时,职工群众纷纷跟着学了起来。“跟着赵开龙复播作物,一年能多挣不少钱。”职工赵世云说。

套种技术是赵开龙的“拿手好戏”。前几年试种的西瓜套种辣椒,实现了“一田双收”。去年,他又在西瓜地垄间套种油葵,金黄的花盘不仅成为田间一景,更让亩产收益提升了很多。“西瓜藤蔓不影响油葵生长,油葵根系还能固氮,一举两得。”谈及这些,赵开龙眼里满是自豪。

作为连队特聘的农技员,赵开龙既有“土生土长”的优势,又有年轻一代的专业素养。今年春天,连队规划种植500多亩花生,他成了技术“主心骨”。职工吴刚明播种时遇到地膜铺不平整的难题,赵开龙当即带着农机到地头示范,手把手教他调整播种机参数,直到吴刚明熟练掌握,他才放心离开。

这样的场景在赵开龙的工作中很常见,职工拿不准农药配比,他带着说明书上门讲解;农机出了小故障,他放下手头的活帮忙检修;播种季忙不过来,他根据地块墒情排好服务顺序,确保大家不误农时。从春耕到秋收,作物生长的每个周期,他的指导总能精准到位。“有赵开龙在,咱种地心里踏实。”这是连队职工群众对他的一致评价。

在团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的支持下,赵开龙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了连队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如今,赵开龙的机车仍在田野间穿梭,轮辙印刻着他对土地的深情,也丈量着新时代兵团职工的创新足迹。他说:“只要肯琢磨、认真干,黑土地里总能刨出‘金疙瘩’。”

来源:四师可克达拉市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