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伊始,怀揣着将理论扎根实践的期待,我于2025年7月8日踏入了晋江市图书馆的大门,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深度实习之旅。晋江市图书馆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全链条实践平台。正是图书馆“深扎根”以涵养沃土、“广燃灯”以照亮阡陌的生动注脚,静静铺展成我实习札记的底色。
引言:晋江图书馆,是扎根书林的沃土,亦是传递知识的星火。翻开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曾晓鸣的实习日记,看他在书香中扎根成长,在服务读者里延伸价值。
The Summer
盛夏伊始,怀揣着将理论扎根实践的期待,我于2025年7月8日踏入了晋江市图书馆的大门,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深度实习之旅。晋江市图书馆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全链条实践平台。正是图书馆“深扎根”以涵养沃土、“广燃灯”以照亮阡陌的生动注脚,静静铺展成我实习札记的底色。
01
在服务台面对读者全流程操作时,我耐心倾听读者需求直至对方疑虑消散,这方寸之地,正是图书馆的“第一印象”,标准化操作背后流淌的是服务的温度。踏入数字借阅区执行预借流程,从预约、索书到送书直达,无不体现线上线下服务精密咬合的齿轮。技术赋能之下,读者获取知识资源的路径被悄然缩短。报刊区与文学区的日常是场静默的修行:报刊精准上架,书籍依序归位。当指尖滑过排列整齐的书脊,我豁然领悟:这严谨秩序正是图书馆作为“知识仓库”的生命线。唯有维护这片“有序森林”,读者方能如识途之鸟,高效觅得所需枝桠。服务台前、书架间的每一次俯身与倾听,都是在知识巨木的根系处默默培土,滋养新苗破土的希望。
02
资源沃土蕴根基
初入采编部重温《中图法》以及学习本馆分类规则,我深刻体会分类标引不是简单按部就班,而是一场“导航设计”的艺术:需敏锐考量馆藏特色与读者习惯,在规则框架内灵活调整。学习制作MARC记录时,那些看似枯燥的字段突然有了灵魂。它们相互交融,形成资源可被发现、管理与共享的基石,是读者与浩瀚馆藏间那条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信息丝线”。在技术部,通过老师介绍,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集成管理系统的“中枢”地位。它如无形血脉,链接着各个模块,支撑全馆运转。这些幕后的深耕与领悟,正是在浩瀚的知识沃土中深埋根系的过程,为服务巨木的稳固生长与枝繁叶茂蕴藏根基力量。
03
星火传灯照阡陌
策划“劲阅”服务宣传时,从脚本构思到拍摄剪辑,每一帧镜头、每一句推文标题,都在争夺读者有限的注意力。新媒体时代,创意是火种,有效转化才能点燃热情,让服务之光穿透信息壁垒。
在活动拓展部,从分析读者需求到设计互动环节,再到现场面对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活动后满足的笑脸,我深刻体会到,绘本讲读与文化引导不仅是服务“下沉”,更是将阅读星火播撒至最需要的土壤,见证文化在童心中悄然生根。图书捐赠环节,则让资源普惠的使命感变得沉甸甸。深入山仔社区调研,打通优质资源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恰是图书馆从知识殿堂走向阡陌纵横的关键一跃,让知识的光突破围墙,如星火蜿蜒于阡陌,照亮每一处渴望的角落。
扎根于书林的沃土,方有服务新苗的茁壮;延伸向阡陌的星火,才成知识燎原的光芒。唯有深潜资源根系、广布服务枝叶,方能让图书馆从静谧的知识殿堂,蜕变为跃动在每寸土地上的文明薪火。
曾晓鸣
2025年8月
2025年福建师范大学“阅享乡童”社会实践队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