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药材市场的动态变化中,价格波动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近期多种中药材价格呈现显著下跌态势,以下按跌幅从高到低,详细解析猫爪草、防风、知母、生地、白芷、泽泻、牛蒡子、怀牛膝、川芎、黄芩十种药材的价格走势及背后成因,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在中药材市场的动态变化中,价格波动始终是行业关注的核心。近期多种中药材价格呈现显著下跌态势,以下按跌幅从高到低,详细解析猫爪草、防风、知母、生地、白芷、泽泻、牛蒡子、怀牛膝、川芎、黄芩十种药材的价格走势及背后成因,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猫爪草的价格走势堪称中药材市场的 “过山车”。2022 年,其价格结束三年低价周期,从 58 元逐步攀升至 93 元;2023 年涨幅加速,突破至 500 元左右;2024 年持续冲高至 800 元;2025 年产新前更是创下 1100 元的历史天价,供需失衡下的炒作氛围推高价格至峰值。
然而,高价的持续刺激彻底激活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 ——2024 年猫爪草新扩种面积大幅增加,直接导致 2025 年产量严重过剩。产新后,市场供需关系急剧反转,价格如自由落体般下滑,从 1100 元跌至 65 元,跌幅超 90%,正式进入 “崩盘” 阶段。
从短期走势看,当前价格已处于低位,继续下滑的空间有限,但供大于求的市场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价格回升缺乏核心动力,大概率维持低位震荡。
以河北产地秧播防风为代表,其价格从 2023 年的 60 元高位,跌至 2025 年 8 月的 11 元左右,跌幅近 82%,下行趋势显著。
回溯价格周期:2021 年防风价格从 14 元启动上涨,年底升至 29 元;2022 年 12 月价格突然跳涨至 45 元;2023 年 3 月达到 60 元的峰值后,10 月开始转折下跌,12 月跌至 24 元;2024 年全年价格在 20-22 元区间波动,年底进一步下探至 18 元;2025 年无任何回升迹象,持续跌至 11 元。
核心原因在于防风生长周期仅一年,生产恢复速度快 —— 连续三年的高价行情让药农普遍扩大种植面积,市场供应快速放量,叠加前期库存消化缓慢,导致价格持续承压,短期内上涨阻力极大。
安徽产地长片知母的价格同样经历 “高台跳水”,从 2023 年的历史新高 49 元,跌至 2025 年 8 月的 9 元,跌幅超 80%,行情大幅降温。
价格脉络清晰:2021 年知母开启上涨周期,从 10 元涨至 21 元;2022 年稳步升至 26 元;2023 年受供需紧张推动,价格突破至 49 元;2024 年市场供应开始宽松,价格回落至 30 元,年底进一步跌至 14 元;2025 年因前期扩种的产量集中释放,叠加市场库存积压,价格持续下行至 9 元。
后续来看,知母当前库存量大、新货供应充足,药农种植积极性尚未明显减弱,市场消化过剩产能需要时间,行情短期难有起色。
2025 年 8 月,三四五级生地价格稳定在 9.5 元左右,相较于 2022 年的 50 元高位,跌幅超 80%,成为跌幅超 80% 的又一品种。
生地价格下跌的核心逻辑与怀牛膝类似:2019-2022 年的连续高价,显著提升了药农的种植意愿,各地种植面积大幅扩大,导致 2023 年后产量集中释放,市场供需从 “紧平衡” 转向 “供过于求”。
从周期规律看,生地需经历 4-5 年的低价周期 —— 通过长期低价抑制药农种植积极性,逐步消化现有库存,待供需关系重新调整后,才有可能迎来价格回升的契机,短期内行情以低位运行为主。
安徽产地统货白芷从 2023 年的 37 元高位,跌至 2025 年的 8 元左右,跌幅约 78.38%,从 “高光行情” 坠入 “谷底”。
价格转折的关键节点在 2023 年:当年因减产因素,白芷价格一度冲高至 37 元,高价直接刺激了 2024 年春耕期间的种植面积大幅扩大 —— 市场提前预判供货量增加,价格从 2024 年开始持续回落,2025 年进一步跌至 8 元。
尽管当前白芷价格处于低位,但由于其种植收益仍高于小麦、玉米等普通农作物,药农的种植热情未明显减退,种植面积得以维持,市场供应充足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价格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较低。
泽泻价格近乎 “崩盘”,从 2021 年的 44 元高位,跌至当前的 12.5 元,跌幅超 71%,行情持续低迷。
价格周期与产能变化紧密相关:2020 年泽泻从 14 元涨至 18.5 元;2021 年供需紧张推动价格一路飙升至 44 元;2022 年产能逐步恢复,价格回落至 28-30 元;2023 年扩种效果进一步显现,价格跌至 16-17 元;2024 年全年在 15 元上下震荡,受库存高压影响,2025 年继续跌至 12.5 元。
泽泻生长周期短(9 月栽种、当年 12 月底产新),生产恢复快,且 2021-2023 年的种植面积基数较大,叠加现有库存,短期内缺乏涨价利好因素,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
牛蒡子价格从 2023 年的 42 元历史最高价,跌至 2025 年的 13 元左右,跌幅超 67%,完成 “高台滑落”。
价格走势回顾:2021 年牛蒡子从 12 元涨至 15 元;2022 年价格保持稳定;2023 年供需矛盾加剧,8 月价格冲高至 42 元;随后因高价刺激扩种,2024 年价格回落至 18 元;2025 年新货集中上市,供应进一步宽松,价格维持在 13 元左右。
当前牛蒡子市场货源充足,2025 年种植面积仍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内向好缺乏支撑,价格难有明显回升。
截至 2025 年 8 月,平条怀牛膝价格从 2022 年的 40 元,跌至 13 元(内蒙头肥价格约 20 元),跌幅超 67%,市场陷入饱和状态。
价格周期梳理:2021 年怀牛膝开启上涨,从 15 元涨至 35 元;2022 年继续升至 40 元;2023 年全年稳定在 30 元左右;2024 年供应开始过剩,价格从 30 元跌至 22 元;2025 年进一步下探至 13 元。
怀牛膝生长周期较短,生产恢复快,连续三年的高价行情刺激内蒙等主产区药农大幅扩种,直接导致市场供需饱和。短期来看,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但货源充足的现状难以改变,回升动力不足。
川芎价格从 2021 年的 45 元历史天价,跌至 2025 年的 15 元左右,跌幅近 67%,行情持续走低。
价格演变逻辑清晰:2020 年川芎结束 4 年低价周期,从 16 元涨至 20 元;2021 年供需紧张推动价格飙升至 45 元;2022 年回落至 36-37 元;2023 年继续跌至 26-28 元;2024 年下探至 18-19 元;2025 年因前期扩种的产量集中释放,价格进一步跌至 15 元。
核心原因在于 2022-2023 年的连续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种植 —— 即便 2024 年价格下滑,药农种植积极性依旧不减,2025 年产量仍处于高位。当前价格继续下滑空间有限,但供应充足的压力下,涨价难度较大。
黄芩高价行情 “瞬间崩塌”,2024 年个子价格涨至 46 元、过 4 筛饮片涨至 75 元,2025 年则分别跌至 18 元、25 元,跌幅超 60%。
价格转折的核心因素的供需双向作用:一方面,2023-2024 年的连续高价抑制了部分下游需求;另一方面,黄芩主产区生产恢复快速 —— 山西产黄芩生长周期 2.5 年,甘肃、河北产区不足 1 年,高价刺激药农纷纷扩种,2025 年产新后供应量大幅增加。
当前黄芩采挖面积仍较大,库存压力沉重,短期内需求难有明显提振,价格回升面临较大阻力,行情以低位调整为主。
综合来看,上述十种中药材价格大幅下跌,核心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共性:
供需失衡是主因:前期高价显著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大幅扩大,产量集中释放后,市场从 “供不应求” 转向 “供过于求”;高价抑制需求:部分药材的高价超出下游承受能力,导致实际需求被抑制,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炒作热度消退:前期部分品种存在市场炒作成分,随着供应放量,炒作热度退去,价格回归基本面;库存压力叠加:部分药材前期积累的库存尚未消化,新货上市后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压制价格回升。对于中药材市场参与者而言,需密切关注 “种植面积 - 产量 - 库存 - 需求” 的动态平衡,结合品种生长周期规律,合理调整种植、采购及库存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降低经营风险。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