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调饮潮再起!劲酒、牛栏山扎堆入局,谁还记得 10 年前的江小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14:04 1

摘要:暂别酒场的你,走进某个小酒馆后可能会突然发现,熟悉的酒单上,如今最显眼的位置都留给了各式白酒调饮。

果汁、气泡水、冰块围着白酒打转,最近,酒馆和社交平台上“白酒调饮”火得一塌糊涂。

走在潮流前线的消费者好像不再满足于单纯品饮白酒,而是将各式饮料与白酒混合,玩出来新花样。

暂别酒场的你,走进某个小酒馆后可能会突然发现,熟悉的酒单上,如今最显眼的位置都留给了各式白酒调饮。

就像那句歌唱的:爱情是流动的,不由人的,何必牵强着要理由。

纯饮下行,调饮兴起,同样没有特别的理由。

不过,好像很少有人想起,早在10多年前,江小白就靠着“调饮”打开过年轻市场。

白酒调饮成新风尚,酒企集体 “下场” 玩花样

都说“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比消费者更快理解酒类消费场景,或者说直接推动酒饮消费变革的,当然是酒企。

酒企们反应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基酒与调饮配方。

劲酒用小劲酒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威士忌”,牛栏山的“牛碧桶”被年轻人玩出来花,汾酒靠着“欲买桂花同载酒”的话题热度,一个劲薅混饮调酒赛道的羊毛……

就在这两天,五粮液也推出了29°五粮液·一见倾心。官方直接下场宣传:能与果汁、茶饮、气泡水完美融合,调配出属于自己的“东方鸡尾酒”。

这些酒企就差明摆着和我们说:“好酒就要调着喝。”

既然白酒调饮不是新东西,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十多年前江小白推调饮的时候没有形成潮流,而现在却成了各大酒企争相跟进的新风口?

消费人群迭代是关键因素。十年前的主流白酒消费者仍是70后、80初,他们秉持传统白酒饮用方式,难以接受将白酒与饮料混合的“离经叛道”之举。

就像你很难想象,自己爸爸叔叔辈的人在今天用水溶C兑果立方,一边喝着一边说:人生是旷野,我爱哪野就去哪野。

如今,90后、00后成为消费新力军。这代人生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对鸡尾酒、预调酒本就熟悉,自然更易接受白酒调饮的概念。

稍微翻翻网络平台就能发现,#居家微醺#、#调酒配方#相关话题浏览量居高不下,白酒+果汁、白酒+气泡水、白酒+冰红茶……各种组合层出不穷。

十年前的江小白,是创新还是“遮丑”?

回顾2013年,江小白因为混饮调酒大火,创造了自己的营销奇迹。

大家将草莓切丁,放在最底层,然后逐步加入椰奶和江小白,做出分层效果。就成了“白色恋人”特调。

按照3:1的比例先倒入西柚汁,再加入江小白而成的“独家记忆”是失恋的人怀念过去的最好搭子。

如果是朋友小聚,就用淡甜味的冰红茶配上江小白,像“长岛冰茶”一样甜中带苦。

还有网友用江小白加七喜、加养乐多、加气泡水,真正诠释了“万物皆可江小白”。

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一瓶雪碧,混合三分之一江小白,盖上纸巾“boom”一下,被网友取名为“情人的眼泪”的江小白+雪碧。消费者“玩梗”直接影响到官方,雪碧和江小白甚至还联名推出了官配版“情人的眼泪”。

但哪怕这样,当时行业与消费者的反应也两极分化严重。

不少人认为:江小白本身不好喝,只能兑饮料才能掩盖较差的口感。这种观点在传统白酒消费者中尤为普遍。

当然,当时就有消费者认为这种喝法新奇、易入口,契合聚会、休闲等轻松场景。“纯饮白酒对我们来说太烈了,调着喝更容易接受,而且味道也不错。”

市场当然能够理解这种分歧,也接受了消费者的反应。结果就是,近几年里我们好像没太听到江小白的声音了。

我们在今天往回看。其实近十年前的白酒市场仍以传统高度烈酒为主,江小白主打低度清香型白酒,在混饮调酒赛道上“折戟沉沙”也理所应当。

而现在,劲酒、汾酒,乃至五粮液这样的头部酒企都想在混饮调酒上分一杯羹,算不算是在走江小白曾经走过的老路呢。

不是所有白酒都能“混”得好?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能“混”得好,“混”到消费者心坎上。

白酒调饮看似简单,实际内有玄机,全部白酒都适合做调饮基酒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在这一块,江小白从一开始,在取名上,就赢麻了。

江小白三个字里,“白” 是真正的王炸。

“白” 在消费者心智中意味着什么?

白色是无色之色,是能与任何颜色调和的基底。红色加白色是粉红,蓝色加白色是浅蓝,它从不抢夺其他色彩的风头,却能让每种搭配都生出新的可能。

放到酒的语境里,这个 “白” 字就是最精准的价值承诺:它代表纯净、空白、无限可能。

这也与江小白的酒体形成了呼应。在与其他饮品搭配时,不会强势抢夺风头,让每一种风味都能清晰绽放。

在国际上,调酒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体系。

伏特加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基酒之一,可调配“莫斯科骡子”、“长岛冰茶”这些经典鸡尾酒,适配多种果汁、汽水,口感清爽易接受。

朗姆酒能与可乐、菠萝汁等搭配,打造“莫吉托”、“自由古巴”等热门饮品,兼具果香与酒香。

和这些国际烈酒一样,如果白酒要用来作为调酒的基酒,必须酒体纯净、度数适中,不抢味,不抢色。

而这也是十多年前,消费者选择江小白用来调酒的原因。作为清香型白酒,江小白酒体纯净、度数适宜,没有浓重的窖泥味,与伏特加、朗姆酒的“百搭属性”相似,能很好地融合果汁、气泡水等辅料,不掩盖辅料风味又保留白酒香气。

相比之下,一些其他白酒品类则不太适合调饮。在社交平台,就有一些网友认为用劲酒调出来的酒,始终有比较浓郁的中药味。

浓香型、酱香型白酒也因为独特的窖泥味和厚重口感,在与饮料混合时往往会产生奇怪的味道组合。

在我看来,江小白不去宣传自己适合调酒,简直是浪费了它在十多年前就积累下来的“人脉”,也浪费了这种完美适配调酒的酒体。

江小白哪里仅仅是一个名字?分明是一个视觉符号,一句无声的宣言 ——“我是一张白纸,等你来调出属于你的味道”。

“江小白们”的时代来了吗?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个圈,酒行业似乎也在经历这种循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混调赛道。

现在白酒调酒再次火爆,属于“江小白们”的时代真的来了吗?

十年前,江小白推调饮时面临的是市场的不解和质疑;如今,整个行业都在向年轻化、多元化转型,调饮已成为行业共识。

近期的一些案例也提供了乐观的证据。

“牛碧桶”的爆火是牛栏山圈粉年轻人、逆势上涨的契机。“牛碧桶”的基酒,金标牛栏山成为30-50元价格带的畅销单品与明星产品。

自2018年蜜桃味上市以来,果立方已经卖出上亿瓶。2023年是果立方混饮元年,被消费者发掘出兑水溶C100、旺仔牛奶、茶饮等经典操作,开启了从产品到场景的场景化增长阶段。

汾酒依靠一条桂花汾酒自调酒视频成为年轻一代的“新宠”,2024年,光是玻汾这一款产品,就有一亿瓶被90后买走。

当然,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如今入局者众多,竞争激烈程度远胜十年前。除了传统酒企,还有新兴低度酒品牌、国际酒企都在争夺这一市场。

创新者往往要承受质疑的目光,直到世界追上他们的脚步。以前人们都说江小白是因为不好喝才去做混饮,现在看来,江小白只是先往前走了一小步。

而“江小白们”能否抓住这波机遇,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取决于能否理解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来源:酒业信息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