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男孩找不到老婆”这句话听着刺耳,却是很多村口大爷聊天时的日常叹气点。
“农村男孩找不到老婆”这句话听着刺耳,却是很多村口大爷聊天时的日常叹气点。
问题到底卡在哪?
一句话:兜里钱不多,脑子里办法更少,外加“男多女少”的账早就翻不过去。
先说钱。
村里要是连个像样的厂都没有,姑娘往外跑是必然的。
光种地,一年到头挣得还不如城里送外卖三个月,谁愿意留下?
想让女孩回流,得先让钱包鼓起来。
电商带货、冷链物流、乡村旅游,这些词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把土特产卖出好价,把家门口变成打卡点。
腰包鼓了,底气才硬。
再说脑子。
很多兄弟不是不勤快,是压根没人教他们怎么变“值钱”。
政府搞的职业培训别只停留在发本证书,得真教点能变现的手艺,比如焊工、数控、直播剪辑。
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赚,赚了才有谈婚论嫁的筹码。
观念也得松土。
重男轻女留下的坑,现在是男娃自己跳。
村里还流行“生男才算有后”,结果男娃越生越多,女孩越来越少。
想让比例平衡,先得把“生男生女都一样”天天挂嘴边,从村广播放到家长里短。
观念不改,再多相亲局也是白搭。
说到相亲局,别整得跟走过场似的。
大喇叭一喊,几十号人乌泱泱站操场,尴尬得脚趾抠地。
不如把平台搬到手机上,让在外打工的姑娘也能刷到村里的靠谱小伙。
关键是信息得真,照片得实,别整美颜十级,线下见面落差太大,一次就黄。
最怕的是好不容易收入涨了,转头又砸进赌桌。
扶贫款下来,有人拿去翻本,结果越扶越贫。
村里得有人盯,不是管,是劝。
拉他们进篮球队、锣鼓队,把空闲时间占满,让手痒变成手忙,自然少去摸牌。
最后别忘了,光棍问题不是谁家私事,是整个村子都在“陪跑”。
邻居多搭把手,亲戚多给点鼓励,少一点“谁家儿子还没娶”的嘲笑,多一点“咱一起想办法”的实在。
毕竟,谁也不想几十年后,村口只剩老头下棋,连吵架都找不到对手。
来源:海岛之上自在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