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他旗下的xAI突然发布了全新编程模型——Grok Code Fast 1 ,直接瞄准AI编程助手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这不是小打小闹的升级,而是一次从架构到价格的全维颠覆。
埃隆·马斯克从来都不是悄悄做事的那种人。
8月28日,他旗下的xAI突然发布了全新编程模型——Grok Code Fast 1 ,直接瞄准AI编程助手这个炙手可热的赛道。这不是小打小闹的升级,而是一次从架构到价格的全维颠覆。
顾名思义,快,是它最大的招牌。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的价格——低到几乎“贴地飞行”,甚至还附带限时免费。这很马斯克,要么不做,一做就直接掀桌。
一场针对“慢思考”的技术起义
如果你用过现有的AI编程助手,大概率经历过这种痛苦:稍微复杂一点的任务,模型就得“想”半天,工具调用来回折腾,等得人心急。
xAI的工程师们自己就是重度用户,他们也受不了。于是,Grok Code Fast 1 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点:为“代理式编程”而生。
所谓代理式编程,不只是补全代码,而是AI能像真人程序员一样,在IDE里自如地调用终端、编辑文件、执行命令,完成一整个任务流。
传统模型在这种高频率、多步骤的交互中容易卡顿,但Grok Code Fast 1 靠着一套从头设计的全新架构,实现了每秒190 token的生成速度。也就是说,你还没读完它第一条思考轨迹,它可能已经执行了几十次工具调用。
架构狠功夫 速度真体验
这速度不是凭空来的。
xAI这次没走微调老路,而是彻底重来。先精心筛选海量编程语料做预训练,再用高质量代码任务数据集做后期优化——其中包括大量真实世界的pull request和开发任务。
更关键的是,它采用了与Grok 4相同的对话式助理模式,支持复杂迭代和实时读取输出。配合xAI自研的推理加速和缓存技术,它在合作平台上缓存命中率超过90%,响应几乎瞬时。
硬参数也很能打:
上下文窗口:256K tokens每秒输出:190 tokens支持语言:TypeScript、Python、Java、Rust、C++、Go等尤其在SWE-Bench测试中拿下70.8%的得分,逼近GPT-5和Claude Opus——但它便宜得多。
价格屠夫进场 同行没法睡
如果说技术是前戏,那定价才是真正炸场的部分。
再来看看同行什么价:
这已经不是竞争,这分明是“价格击穿”。更何况xAI还拉上一众平台——GitHub Copilot、Cursor、Cline、Roo Code等——搞限时7天免费。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
它最适合谁 不擅长什么
从早期测试反馈来看,Grok Code Fast 1 在几类场景中表现突出:
轻量编辑与补全:响应极快,适合日常代码提示和片段生成多步自动化:如写单元测试、生成文档、容器配置跨文件小重构:256K上下文能覆盖大多数单体代码库但在超长文档输出(最大4K tokens)和重度架构设计上,它暂时还比不上Claude或GPT-5。正如早期用户反馈:适合高频小修小补,大型项目还得看大家伙。
这也符合xAI的产品定位:Grok 4做深度推理,Grok Code Fast 1 做敏捷编码,两者互补,覆盖更多开发场景。
Grok Code Fast 1 并没一味追求SOTA指标,而是把“速度+成本”组合拳打到极致。它不是来抢“最强”名号的,它是来抢开发者的日常的。
Grok Code Fast 1 它用速度对抗等待,用低价打破门槛,用开放连接多个生态。它让代理式编程不再是高成本尝鲜,而是每个开发者都可用得起的生产力工具。
Grok code Fast 1 快速开发的示例代码:
参考链接:
https://wellstsai.com/single-page-conclusion/Grok Code Fast 1 深度分析.html
来源:算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