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业内也有猜测,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核心原因可能是成本。早期一颗96线激光雷达要5000美元(约4万人民币),特斯拉确实扛不住,只能靠摄像头加算法、AI硬撑,顺便吐槽对手“浪费钱”。
自动驾驶领域一直有两条技术路线:激光雷达和纯视觉。特斯拉坚持纯视觉,马斯克甚至吐槽“用激光雷达的是傻子”,理由是人眼不发射射线,汽车靠摄像头就够了。
但国内车企大多选择激光雷达——极端天气下看得更清、更远,还能精准判断障碍物距离,优势明显。
不过业内也有猜测,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核心原因可能是成本。早期一颗96线激光雷达要5000美元(约4万人民币),特斯拉确实扛不住,只能靠摄像头加算法、AI硬撑,顺便吐槽对手“浪费钱”。
但国产车企没这顾虑。随着激光雷达大规模应用,价格一路往下掉。华为更直接表态:要把激光雷达成本压到200美元以内,用技术碾压特斯拉。
现在看,华为没吹牛——2025年上半年数据,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华为拿了40%份额,排第一;禾赛、速腾聚创、图达通分列二到四位,前四家共占99%,其他品牌几乎可以忽略。
更关键的是,基于激光雷达的华为ADS智驾系统,在各种测试中完全超过了特斯拉的FSD。这说明激光雷达不仅成本降下来了,性能还更稳——极端天气、复杂路况下,摄像头可能“瞎”,但激光雷达能“看”得更准,这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现在已经很完整:电机排国内第二,激光雷达第一,ADS智驾装机率遥遥领先,再加上鸿蒙座舱,几乎覆盖了核心部件。虽然华为不造车,但靠技术输出成了车企“香饽饽”,“问界”“智界”这些合作车型,背后都有华为的核心科技支撑。
反观特斯拉,激光雷达在成本降下来后,视觉几乎就没优势了。当激光雷达价格跌到200美元,国内车企用得更顺手,特斯拉的“摄像头+算法”还能不能压住对手?至少从目前看,华为的激光雷达+ADS组合,已经让特斯拉在中国的智驾体验没了绝对优势。
国产激光雷达的突围,证明了一个道理:技术路线没有绝对对错,但成本和生态决定胜负。当国产企业把“贵”的问题解决,把“好用”做到极致,曾经被吐槽的路线,反而能成为反超的利器。未来,自动驾驶的战场,国产技术只会越来越有话语权。
来源:只说数码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