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典型案例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检察人员案例撰写能力与业务办案质效,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青山区检察院召开典型案例培育经验专题分享会。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海波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全体检察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关于典型案例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检察人员案例撰写能力与业务办案质效,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青山区检察院召开典型案例培育经验专题分享会。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海波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全体检察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会上,入选最高检、自治区检察院典型案例与优秀法律文书的6名撰写人和承办人,结合自身在典型案例培育与撰写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围绕“选题策略、内容充实、案例转化、撰写规范”四个维度作经验交流。
分享者余业云从“案件细节挖掘、强化总结提炼、锚定三个效果统一”三个方面谈起。她指出典型性并非天然,需从细节中提炼,关注案件办理的“突破点”,另外,办理案件时需跳出个案,考量社会影响、群众关切和时代需求,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分享者白阿凤从“案例筛选、梳理呈现、总结延伸、注意事项”四个维度作汇报。她指出案例筛选时要立足未检特色,聚焦“双向保护”、临界预防、困境儿童综合救助、校园安全、网络保护等未检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事实梳理时要逻辑清晰,体现“穿透式”审查,展现检察机关如何从个案表象深挖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管理、网络环境等深层次问题;总结延伸方面要深刻剖析案件暴露出的社会治理短板,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检察建议,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办案规则、证据审查要点、特殊程序适用要点、帮教矫治有效方法、多部门协作机制等;撰写规范方面,要使用法言法语,表述严谨、准确、简练、规范,避免口语化、情绪化和主观臆断。
分享者路冬梅结合自己办理的马某某洗钱案谈切身体会,认为优秀法律文书根本还是要聚焦案件办理,把每个案件当作第一个案件来办。首先要熟知、理解、运用相关规定,熟知相关典型案例、指导案例,并会模仿、借鉴,之后围绕案件事实、证据、争议焦点展开论证,找到判决书中论证漏洞,先立再破,边破边立。
分享者于璐璐从自己撰写检察建议的心路历程谈起,提出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内容上要聚焦民生关切、紧扣社会热点,形式上先搭建“基本案情—履职过程—争议焦点—处理结果—典型意义”的清晰框架,再逐个环节反复推敲、精雕细琢,提升案例说服力与传播力。
分享者贺欢欢围绕选题策略、内容充实、修改润色三个维度展开交流。她认为选题策略方面一是要立足实践,发现工作痛点问题,二是要紧跟政策方向,三是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内容填充方面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逻辑,并用详实而客观的数据作支撑。修改润色方面要善用借力提质的思路,主动向专家学者请教,以此精进内容质量、提升成果水准。
分享者刘宇晨着重从“选题策略、案例转化”两个维度作经验交流。他强调选题时需精准把握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创新性”三个关键特性——既要体现司法办案的普遍指导意义,又要突出检察履职的创新做法。案例转化方面,他创新性提出“全流程案例意识”。他结合多起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转化经验,明确从案件线索摸排阶段就要同步构思案例框架,在立案、磋商、提出检察建议、起诉各环节动态收集关键证据与履职素材,避免案件办结后“素材断层”,为后续撰写工作夯实基础,实现“办案”与“案例培育”的无缝衔接。
最后,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海波作总结讲话,对本次分享会予以充分肯定,并就深化典型案例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强化“双意识”引领,筑牢案例工作思想根基。
全体检察人员要牢固树立“案例意识”与“精品意识”,深刻认识典型案例是展现检察履职成效、传递法治声音的重要载体,将培育、撰写高质量案例作为提升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的核心抓手,自觉把案例思维融入办案全流程。
二是立足办案“求极致”,提升案例培育质量水平。
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根本遵循,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办案规律、总结实践经验,勇于提炼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适用规则与检察履职方法,推动个案办理向类案指导延伸。
三是打造“青山案例”品牌,彰显检察履职担当。
要聚焦服务大局、司法为民重点领域,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时代性的“青山案例”,持续擦亮青山区检察院履职“金字招牌”,为服务更高水平法治包头、法治内蒙古建设贡献更优检察智慧与检察力量。
下一步,青山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协同发力机制,健全完善典型案例“发现—培育—撰写—审核—转化”全链条工作体系,强化案例库建设与应用推广,以案例工作质效提升带动整体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检察案例工作与业务质效“双提升、双促进”。
来源:包头青山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