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枪枪最近在网上冲浪,看到峰哥的一个直播cut,标题是“做一日三餐是穷人最大的悲哀”。大意是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做菜两小时,吃饭十分钟,穷人的时间都应该用来赚钱,做饭是大浪费。峰哥是“性压抑”教父,但教父真的不太懂家庭生活,也不太懂做饭。一日三餐怎么吃,与贫穷关系不大,与人的生活状态有关。如果家庭成员人数≥3,就不可能天天下馆子或者外卖。况且现在的餐馆,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出去吃饭,我只感到厌倦和无聊。要我说,新时代,就要勤做饭;何以解忧,唯有做饭。食物不仅是果腹,食物关乎热爱与爱。如果你热爱做饭,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代了——简单好吃的菜式,无数的美食博主都已经帮你探索了;丰富易得的食材、酱料和厨具,厂家都帮你生产出来了;精神压力大,做饭是最完美的轻体力劳动,厨房是发挥创造力的小道场,你心无旁骛地使刀、用火,煎炸炒煮炖,你不再是现代都市格子间里面目苍白的麻瓜,你是厨房里的魔法师。如果你不爱做饭,只是为了让家人吃得干净丰富健康,那你就更加伟大了——花费时间和心力,设计菜单,进行采买,在厨房里忍受无异于一场酷刑的闷热和油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明白:有人给做饭吃,是世界上最值得感恩的事情之一。在家庭分工合理的情况下,我并不排斥做饭,因为我是被妈妈的一日三餐喂养长大的。自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坚持给我做早餐。我最喜欢的早餐是臊子加馍,臊子是妈妈用刀将牛肉和猪肉仔细地剔去筋膜,再细细剁成小肉丁,加香辣酱慢慢熬的。韩国作家金爱烂在《刀痕》里写:“妈妈的刀尖上流露出一辈子喂养别人的漫不经心。对我来说,妈妈不是哭泣的女人,不是化妆的女人,也不是顺从的女人,而是握刀的女人。”我的妈妈,也是握刀的女人。如今我也成了握刀的女人。因为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家里的生活状态陡然改变,我开始密集地做饭,试图在时间的缝隙中,平衡美味、健康和效率。感谢这个时代,让我有了太多帮手,可以在到家后半小时就变出一顿晚餐。但做饭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为了不让耐心和体力在日复一日中透支,我总结了一些原则和思路,供所有握刀的男人女人参考。几个原则:拒绝完美主义。 不强求色香味俱全,不追求精致摆盘,复杂菜式不是必须,快手菜不丢人。拒绝烹饪原教旨主义。拥抱熟食, 拥抱半成品,拥抱“科技与狠活”。保持简单。不需要从一开始就备齐所有的调料和工具,我以前看韩国美食家白钟元的做汤视频,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因为没有某种原料、调味品而受挫,没有必要受挫。偶尔糊弄不是罪。累了就外卖,馋了就下馆子,做饭不是撞钟,你不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要拒绝亲人的馈赠。以前亲人想给我寄点吃的用的,我总是本着一种“不麻烦他们”的心理严词拒绝。这种拒绝看似体贴,实则不近人情。付出的人,有付出的满足和喜悦,这种喜悦可能比接受更加深刻。几个思路:设计一个快手菜清单清单的作用是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劳动,节省带宽。如果你对一道菜已经相当熟悉,还可以省去部分步骤。比如水煮肉片的精髓是刀口辣椒——干红辣椒和香料干炒后用菜刀剁碎,再淋上热油;麻婆豆腐讲究紧汁抱芡,无多余水分。但我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用辣椒粉和花椒粉混合代替刀口辣椒,麻婆豆腐也不再勾芡,最后成品差点意思,但在更美味和早点吃上饭之间,我选择早点吃上饭。此外,还有更节省时间的办法——直接用水煮肉片料和麻婆豆腐料,味道也不会太差。快手菜可以从多种菜系中汲取灵感,我最喜欢去湘菜中寻找。比如肉蛋粉、农家一碗香、油醋蛋……摘要:文 | 王枪枪最近在网上冲浪,看到峰哥的一个直播cut,标题是“做一日三餐是穷人最大的悲哀”。大意是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做菜两小时,吃饭十分钟,穷人的时间都应该用来赚钱,做饭是大浪费。峰哥是“性压抑”教父,但教父真的不太懂家庭生活,也不太懂做饭。一日三餐怎么吃
来源:美食呼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