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洛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洛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和柳宗元齐名,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吟咏唱和,诗赋相乐,并称“刘白”。
刘禹锡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
刘禹锡《陋室铭》创作于 824年至826年《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该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陋室铭
〔唐代〕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收录刘禹锡集
南阳卧龙岗
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笔下的《陋室铭》在笔道、结体上颇有宋高宗的风范,并且在赵孟頫著有年款的作品中,一些30岁左右的行书作品与《陋室铭》风格颇为相似,所以专家认为这版《陋室铭》属于赵氏早期的书法作品。
《陋室铭》作为赵孟頫早年的书法大品,采用行中兼楷的方式书写,下笔有力道,雄厚大气,严谨又不乏灵气。
全篇字体偏方扁,结体宽博开张,间架舒朗,方正平缓,用笔方圆兼得,转折处干脆利索。通篇极其注重法度,严谨而大方,气度平和中透漏这雍容之气,却也不乏雄浑之风,笔力厚实,笔画丰肥,稳重大方。 赵氏的《陋室铭》功力深厚,用笔精到,被后人看作楷书学习的典范,楷书过渡行书的首选,是书法史上的“传世珍品”。
来源:茶旅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