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特辑③ |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教育新样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30 09:05 1

摘要:数字浪潮奔涌,智慧引领未来。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火热启幕,贵阳教育特推出“智慧教育”专栏,带领大家共同探索教育新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数字浪潮奔涌,智慧引领未来。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火热启幕,贵阳教育特推出“智慧教育”专栏,带领大家共同探索教育新智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作为贵州省数字化转型试点校,依托贵州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教育数字化突破工程”,深度融合国家“三个课堂”建设要求与“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以“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均衡化、教学方式智能化、教育评价精准化”,全面呼应“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核心任务,打造区域教育数字化标杆。

明确问题根本

建设可行性目标

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位于花溪区,前身为贵州航空工业第二中学,有着深厚的航空航天及三线建设文化积淀,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发展不均衡、传统教学不高效、校区联动不畅通、辐射引领不够强等问题日渐突出,实现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那如何才能搭上数字化的快车,完成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呢?

学校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目标:一年内完成基础网络改造和智慧教室建设;两年内构建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并通过长期统筹建设,全面建成智慧教育生态,打造区域数字化教育示范学校。这一规划旨在实现从环境建设到应用创新、从资源整合到育人模式转变的系统性变革。

立足实践应用

推动数字化转型

“‘三个课堂平台’是我们学校着力打造的数智化应用平台,该平台紧紧围绕数字化核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源服务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网络安全,奠定数字化的坚实基础。”据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唐甜介绍,“三个课堂平台”架构由“云—网—端”三级组成,是基于海信“三个课堂”,融合AI/VR数智教学大模型,构建的一套“云”和“端”两层体系的数智化教学应用系统平台,其中“云”为三个课堂+应用服务平台,“端”是部署到各个学校各个教室中的聚联课堂客户端、AI/VR互动前端、手机APP端等。

依托“云—网—端”架构,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深度融合AI与VR技术,有效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实现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爱莲说》,接下来,我想有请这篇文章的作者周敦颐先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篇短文和他本人的故事……”,课堂上,语文老师张婷正在运用周敦颐数字形象进行教学,除了介绍文章背景,张婷还借周敦颐之口传递她的想法,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她还利用豆包生成周敦颐智能体,让学生与周敦颐谈论名利观,既让学生有意愿参与课堂,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供一些思路,方便教师的教学。这,就是“三个课堂”实践中的AI赋能语文教学。

“通过《爱莲说》一课的学习,我们接触到周敦颐先生的AI形象,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有了新感悟。数字技术让千年文人“活”了过来,仿佛跨越时空对话。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让经典文化有了新传播载体。科技若能常怀对文化的敬畏,便能让传统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学生魏玉帆分享道。

如今,“三个课堂平台”已覆盖初中语文、数学等6个学科,支持省、市、区多级教研活动,累计开展智慧教研20余次,录课50余节,服务师生近万人次。

推进学科建设

坚持特色化创新

在教学创新方面,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聚焦“教、学、管、评、研”五大环节,并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省教育资源平台、学科网、菁优网等资源,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服务与评价体系,开设航模制作等特色社团,广泛引入AI技术辅助教学分析。截至目前,学校已开展线上集体备课70次、专题研讨26次,上传校本资源549份,完成智学网精准诊断36次,初步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因材施教新模式。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以班级带动全校、以学校辐射区域的发展格局,正在成为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有益样本。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教育全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作出新的探索。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