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提起兵团的城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石河子;如今,五家渠、阿拉尔、铁门关、可克达拉……12座兵团城市如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次第兴起。网友调侃“像割韭菜似的冒出来”,但这背后,藏着的是边疆治理从“屯垦戍边”到“以城固边”的战略升级。
在新疆,有个现象越来越受关注:曾经提起兵团的城市,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石河子;如今,五家渠、阿拉尔、铁门关、可克达拉……12座兵团城市如星罗棋布,在天山南北次第兴起。网友调侃“像割韭菜似的冒出来”,但这背后,藏着的是边疆治理从“屯垦戍边”到“以城固边”的战略升级。
从“田埂”到“城郭”:安全防线的升级需要
兵团的基因里,“戍边”二字从未褪色。但时代变了,守边的方式也在变。
过去,兵团人扎根戈壁,靠的是“地窝子”里的坚守,靠的是条田连亘形成的“绿色屏障”。但面对漫长的边境线和复杂的地缘环境,单纯的农业聚落难以形成有效辐射。就像有人说的:“真遇到事,连个集中指挥的落脚点都难找,反应慢半拍,只能干着急。”
现在的兵团城市,从选址那天起就带着“战略密码”。第九师白杨市,距中哈边境仅4公里,是兵团唯一的边境口岸城市,城里的应急指挥中心、战备物资储备库,与边境团场的哨所形成“15分钟响应圈”;第十师北屯市,扼守额尔齐斯河河谷,一边连着阿尔泰山,一边辐射准噶尔盆地,城市路网直接对接边防公路,物资运输效率比过去提高3倍。
这些城市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串起了一条“城-镇-团场-哨所”的立体防线。就像白杨市的建设者说的:“以前是‘人盯人’守边,现在是‘城带边’固防,人在城里住,心在边境守,底气更足了。”
从“种地”到“造城”: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兵团人曾靠“一把锄头、一把枪”养活自己,但要留住人、发展好,光靠种地远远不够。
阿拉尔市的变化很有说服力。作为第一师的师部所在地,这里曾是“棉田一望无际,商场没几家”。建市后,依托优质棉资源,他们建起从纺纱到织布再到服装的全产业链,2023年纺织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带动3.2万人就业,其中七成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现在的阿拉尔,商场、影院、科创园样样齐全,年轻人不用再跑到千里外的大城市找机会。
这不是个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借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搞起了跨境电商,2023年外贸进出口额达93.3亿元;第八师石河子市的经开区里,新材料、生物医药企业扎堆,年产值超千亿元。城市成了产业的“孵化器”——有了学校、医院,人才愿意来;有了厂房、物流,企业留得住;有了商场、公园,日子才有奔头。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曾经“守着棉田盼发展”的兵团,正借着城市的骨架,长出经济新肌肉。
从“分散”到“集中”:治理效能的提升之道
熟悉兵团的人都知道,过去师部、团场“撒胡椒面”似的分布,管理起来有多难。一个团场离师部几百公里,办个事得跑大半天;资源分散在各个连队,想搞个项目连块集中的土地都难找。
“师市合一”的体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石河子市和第八师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政审批事项砍了六成,企业开办从“跑断腿”变成“一天搞定”;五家渠市把周边团场的学校、医院整合起来,建了三甲医院和重点中学,老百姓看病上学不用再跨区奔波。
更重要的是,城市成了服务群众的“中心点”。十二师就在乌鲁木齐边上,借着“近城优势”建了五一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留住了兵团职工,还吸引了2万多乌鲁木齐市民来定居;可克达拉市把分散在伊犁河谷的团场资源串起来,建了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各族群众办事、娱乐有了共同的“聚集地”。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让兵团的治理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就像基层干部说的:“以前是‘隔着沙丘喊政策’,现在是‘坐在城里办实事’,距离近了,心也贴得更近了。”
从“坚守”到“热爱”:文化认同的凝聚过程
留不住人,说到底是留不住心。过去,不少年轻人觉得“兵团就是种地、守边,没多大意思”,一有机会就往内地跑。
城市的兴起,悄悄改变了这种想法。昆玉市是第十四师的师部,这里不仅种红枣、搞养殖,还建起了唐王城屯垦文化博物馆。年轻人在博物馆里看到祖辈用的坎土曼、住过的地窝子,听着“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慢慢懂了“兵团精神”不是口号,是真真切切的岁月;可克达拉市把《草原之夜》的旋律融进城市建设,建了音乐主题公园,老一辈的军垦记忆和年轻人的现代生活找到了共鸣。
现在的兵团城市,既有“军垦第一犁”的雕塑,也有网红打卡的咖啡馆;既有忆苦思甜的老军垦故事,也有跨境直播的新青年身影。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里不只是谋生的地方,更是能扎根的家。”2023年,兵团常住人口达到320万,比2010年增加了63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下来。
说到底,兵团建市不是“圈地盖楼”那么简单。从白杨市的边境堡垒到阿拉尔的产业新城,从石河子的高效治理到昆玉的文化传承,每一座城市都是一颗“螺丝钉”,牢牢铆在边疆大地上。它们承载的,是“屯垦戍边”的老传统,更是“富民兴边”的新使命——让边疆更稳固,让日子更红火,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根扎在这里。这,才是兵团建市最实在的“图”。
来源:贤士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