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3.4亿两库平银折合日金5.1亿元,而这一数额,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6.4倍。这意味着,日本仅仅通过一场战争,就获得了相当于自身六年多财政收入的巨额财富。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一个堪称“奇迹”又充满罪恶的存在!
一个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到没有中国一个省大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竟然敢同时与美国、英国、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为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彼时的清政府腐朽落后,军队战斗力低下,面对经过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幅提升的日本军队,毫无还手之力。
.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两国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对于日本而言,这场战争是一笔“一本万利”的生意。清政府需要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这还只是“基本款”。
随后,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日军所谓的“军费补偿”以及各种利息,这笔赔款的总额高达3.4亿两库平银。
当时3.4亿两库平银折合日金5.1亿元,而这一数额,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6.4倍。这意味着,日本仅仅通过一场战争,就获得了相当于自身六年多财政收入的巨额财富。
这笔巨款流入日本国库后,并没有被用于改善民生、发展轻工业等和平领域,而是全部投入到了武器制造、军队建设等军事领域。
日本政府拿着从中国掠夺来的白银,开始大规模扩建海军、扩充军校规模、购买先进武器、修建军事铁路。
在此之前,日本的海军建设还严重依赖英国,很多主力舰都需要从英国订购。但有了这笔甲午赔款的“加持”,日本的军工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战争带来的“胜利红利”,让日本彻底尝到了甜头,也让“通过战争获取利益”的思想在日本统治阶层的心中深深扎根,战争“赢一次”逐渐变成了军工“养一代”,日本的军国主义种子,在这笔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赔款滋养下,开始快速发芽、生长。
日本将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包装成了“民族觉醒”的象征。媒体集体“狂欢”,它们通过绘制漫画、编写戏剧、发行纪念邮票等方式,肆意丑化中国。
在这些宣传品中,李鸿章被画成了丑态百出的小丑,清朝士兵则被描绘成又蠢又怂的形象,甚至在一些戏剧表演中,还专门安排观众向扮演清兵的演员扔垃圾。
这种极端的舆论宣传,不仅误导了日本民众,让他们误以为战争是“正义之举”,还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群众基础”。
一场侵略战争,不仅让日本实现了国库盈余,激活了国内的军工产业,还成功对全国人民进行了“民族主义洗脑”。
日本这场“稳赚不赔”的买卖,是用中国人民的白银、无数清军士兵的鲜血以及清政府的战场失利换来的。
1873年,日本颁布了《征兵令》,正式确立了近代常备军体系。但这一制度的意义远不止“建立军队”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日本推行“全民军事化”的开始。
除了少数特权阶层外,无论是学生、农民还是商人,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都必须服兵役。在服役期间,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被灌输绝对服从、崇尚武力的思想。
随后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治宪法”。宪法明确规定,日本的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等)不归内阁管辖,陆军和海军直接对天皇负责。
这就意味着,日本的首相作为内阁首脑,无法对军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文官集团更是难以约束手握兵权的军人。在这种制度下,军人一旦做出战争决策,无论是首相还是内阁,都只能被迫接受。
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不再停留在制度层面,更是全面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教育、舆论和文化领域。
在当时的日本,中小学教科书被大量篡改,原本应该传授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教材,变成了宣扬“忠君爱国”“为天皇而死”“武士道精神”的工具。
孩子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输着“日本是神国”“天皇是神的化身”“为了天皇和国家牺牲是最高荣誉”等极端思想。
广播里,每天播放的新闻和节目,都与战争、军事相关,不断渲染“危机意识”,煽动民众的对外扩张情绪。街头的剧场里,上演的戏剧也大多是歌颂战争英雄、美化侵略战争的内容。
日本还出现了大量的民间“爱国团体”,这些团体表面上是“爱国”,实际上却充当着军国主义的“打手”。他们经常上门“拜访”那些对军国主义思想持怀疑态度的人,通过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手段,强迫他们接受所谓的“正确思想”。
在这种高压的社会环境下,日本民众的思想被牢牢禁锢,整个国家逐渐变成了一台为战争服务的机器。
1940年,近卫文麿内阁正式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这一口号听起来冠冕堂皇,声称要“解放亚洲各国,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建立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共同繁荣的东亚新秩序”
所谓的“共荣”,是对日本人而言,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日本推行的却是赤裸裸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扩张之路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他们对朝鲜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迫,掠夺朝鲜的资源,推行“日化”教育,试图从文化和思想上彻底征服朝鲜人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东顾。日本看到了可乘之机,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青岛,以及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南洋群岛。
日本的这一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制裁,反而让它尝到了“趁火打劫”的甜头,进一步助长了其扩张野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他们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然后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发动了突然袭击。
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军队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在1932年建立了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在东北,日本疯狂掠夺煤炭、铁矿、森林等资源,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工厂和集中营,无数东北人民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长沙大火、武汉会战……每一场战役背后,都是无数中国人民的鲜血和泪水。
日本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走向末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让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但此时的日本已经被扩张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它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太平洋地区。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这次偷袭,给美国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彻底激怒了美国。第二天,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之所以敢对美国发动袭击,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和美国的反应。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看来,之前几十年的扩张历程都非常“顺利”,每打一次仗,就能获得大量的资源、地盘和财富,这种“战争发财”的套路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所向披靡”的错觉。
他们认为,美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国内民众反对战争,只要通过一次突然袭击,就能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让美国失去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从而迫使美国妥协。
但珍珠港事件不仅没有打垮美国,反而让美国全国上下团结起来,投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中。
至此,日本已经同时在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三个战场展开作战,它的对手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弹丸小国,竟然敢于挑战如此多的强国,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但这种疯狂的扩张,也让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各国开始协同作战,日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巨大的爆炸威力让日本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的这段历史,是一段充满罪恶和耻辱的历史,它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让日本自身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二战已经结束80年,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死灰复燃,同时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应该依靠侵略和掠夺,而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依靠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
日本曾经因为疯狂的扩张而走向覆灭,这一教训值得世界上所有国家铭记。只有尊重历史、珍惜和平,才能让人类社会避免再次遭受战争的创伤,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来源:娱乐嘻哈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