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从2岁开始出现高脂血症和皮肤黄色瘤,有长期使用降脂药物的用药史,但症状并无改善;16岁时因主动脉瓣狭窄而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母亲、父亲是、兄弟也有类似症状。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图诊断,快来自测!
诊断难度:⭐⭐⭐⭐
病例简介
24岁女性,手部、肘部和足部多发性腱鞘和皮肤黄色瘤22年。
患者从2岁开始出现高脂血症和皮肤黄色瘤,有长期使用降脂药物的用药史,但症状并无改善;16岁时因主动脉瓣狭窄而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母亲、父亲是、兄弟也有类似症状。
皮肤专科查体:手指、手掌、肘部、膝盖和足跟等部位的腱鞘黄色瘤,以及手指关节、手背、足背等部位的皮肤黄色瘤(图1)。
图1:手背的黄色瘤(图源于参考文献)
实验室检查:LDL-C水平(21.3mmol/L)。
基因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c.681C>G和c.1285G>A)。
Q: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A.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C.多发性家族性黄色瘤
D.家族性混合型脂蛋白血症
本期答案
A、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根据皮肤和肌腱黄瘤、高脂血症和LDLR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诊断为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患者22岁时开始使用静脉注射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单抗——evinacumab,剂量为15 mg/kg,2年后LDL-C水平显著下降,皮肤黄色瘤逐渐消退(图1B)。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高血脂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FH患者通常从出生时起就有显著升高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FH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载脂蛋白B(APOB)基因或PCSK9基因的突变导致,引起严重的脂质代谢异常。临床上FH可分为杂合子型和纯合子型。
FH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皮肤系统,皮肤上常见的表现为腱鞘黄色瘤和皮肤黄色瘤,常位于手指、手掌、肘部、膝盖和足跟等部位的腱鞘,或者手指关节、手背、足背等部位的皮肤。
尽早地筛查、诊断和治疗FH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他汀类、依折麦布等)、生活方式干预、移植等。
参考文献:
[1] Handal M,Kyriakides K,Cohen J,et al.Sarcoidal granulomatous reaction to microneedling with vitamin C serum.JAAD Case Rep.2023;36:67-69.
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