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去年也有汇丰MasterCard 内地消费 4000 返 400的活动,于是拜托在郑州读书的表弟去 Apple 零售店提货,白嫖下他的教育优惠资格,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现货。
2024 年 10 月,Apple 发布新一代的 Mac Mini,满血的 M4 芯片,16G RAM 起跳,加上国补大概 3500 左右,性价比直接拉满,一度供不应求。
同时去年也有 汇丰MasterCard 内地消费 4000 返 400 的活动,于是拜托在郑州读书的表弟去 Apple 零售店提货,白嫖下他的教育优惠资格,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现货。
到了 2025 年,Mac Mini 支持国补叠加教育优惠,最丐版的 Mac 价格跌落到 2899,价格直接暴打一众高端 Mini PC,又勾起本已失去兴趣的我,但是也不好意思再麻烦表弟的教育优惠资格。
到了 5 月,某多多直接百亿补贴拉到 2899,这下直接拍下,等待两天收货。
不得不说,Apple 的产品颜值确实在线,除了被无数人吐槽的 “反人类” 的藏在机身背面的开机键位置之外,几乎挑不出外观上的毛病。小巧、美观,平时扔在客厅也可以当个摆件,加上内置电源,确实非常适合作为一个家庭服务器。
严格点,并不能称它为 NAS,叫它 家庭服务器 更合适一点。因为受限于 macOS 的封闭性 加上 黄金般的内存、硬盘升级价格,我是不可能交给它来处理数据的,我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一台 戴尔 R530 机架服务器上,通过 SMB 协议远程挂载到 Mac Mini M4 上,实现 存算分离。
目前的存储方案稳定性极高:我之前在某鱼淘到了全新库存的 2U 机架服务器,还搭配了 4 块全新的 SAS 企业盘。其实我也没用过群晖、Unraid、TrueNAS 这类专业 NAS 设备和系统,最近倒是有一款很火的 FnOS(飞牛)NAS 系统,不仅免费还容易上手,自带的影视管理和相册功能也很好用。但考虑到它发布时间不长,而且戴尔 R530 本身就自带一块 H730mini 阵列卡,还配有 2G 缓存,实在没必要用飞牛来管理数据。所以目前戴尔 R530 安装的是 Windows Server 2022 操作系统,4 块 4TB 的戴尔 SAS 企业盘采用 “2 RAID0 + 2 RAID1” 的组合:两块组成 RAID0 用作影视库和临时数据中转站,另外两块组成 RAID1 存放重要文件,整体用 NTFS 格式管理文件,同时借助 Hyper-V 进行集群管理。
硬件层:Dell R530
虚拟化层:hyper V创建多个虚拟机(Debian DMZ、Debian Docker、iStoreOS、Hexo)。
服务层:
边界服务(Nginx、FRP、WireGuard、DDNS、acme证书)。存储/娱乐(SMB、Jellyfin、PhotoPrism、Navidrome)。工具/效率(Alist、VaultWarden、Joplin、Uptime Kuma、Zabbix、Hexo博客)。下载服务(qBittorrent)。在戴尔 R530 上我也尝试在 Riser 卡 添加 NVIDIA T4、RTX4060 等 GPU,但是受限于 功耗、vGPU 授权、Jellyfin 国内水土不服的问题,最后又淘了一个 N100 处理器的 Mini PC 安装 FnOS(飞牛) 并通过 SMB 协议 远程挂载存储池,使用内置的 FnOS(飞牛)影视 进行刮削和硬件解码。初始 NAS家庭服务器拓扑如下:
由于戴尔 R530 没有安装任何固态硬盘,E5 洋垃圾的单核心性能也一般,加上 Mac Mini M4 价位掉到 2899,于是决定将 Mac Mini 作为家庭服务器,替代 N100 Mini PC 和 R530 中的 Hyper-V 虚拟机,将整个服务层转移到 Mac Mini M4 上,R530 只负责存储池 即可。
由于 FnOS(飞牛)不支持 ARM 架构,以及 Apple 封闭的系统 基本不用考虑 硬件直通虚拟机 的可能性,所以自建影音库就需要把 FnOS(飞牛)影视 换成开源的 Jellyfin,直接安装 Mac 版本的 Server 端。并利用免费的 VMware Fusion 来安装 Debian ARM 虚拟机,来代替 R530 Hyper-V 的 Debian 虚拟机。
兼容性来说还好,我自己使用的这些项目都有 ARM 版本,虚拟机和 Docker 项目除了部署的私人网盘 PhotoPrism,其他的都顺利迁移到 Mac Mini 上来了。
PhotoPrism 项目倒不是不能跑在 ARM 架构 上,只是我已经把这个项目的数据映射到 R530 的硬盘 上了,但是这个项目还是占用了 60 多个 G,对于只有 256G 硬盘的 Mac Mini 来说真的舍不得。使用 Mac Mini M4 后家庭服务器拓展如下:
在使用 Mac Mini M4 作 NAS 的一个月里,也遇到不少问题,最终还是换回 x86 架构,大部分的服务层应用又迁回到 R530 上。
由于 N100 Mini PC 没啥扩展性,加上 FnOS(飞牛)影视硬解 4K 视频时会爆内存,8G 不够用,于是找回之前吃灰的一台 Thinkpad E480 笔记本,安装 PVE 并直通 UHD620 核显,跑 Hexo 博客和 FnOS(飞牛)。
8 代酷睿虽然性能和 M4 差的很远,UHD 硬件解码也不如N100 核显,但是有 NVMe 硬盘,编译 Hexo 博客 并通过 Git 同步到腾讯云服务器也就 3 秒多,还是可以接受的。最终家庭拓展如下:
既然把它用作家庭服务器,就需要它 7×24 小时开机运行,所以需要打开:
系统设置 → 能耗 → 勾选
显示器关闭时,防止自动睡眠唤醒以供网络访问断电后自动启动打开 系统设置 → 通用 → 共享 → 勾选
屏幕共享远程登录这样便可以通过 VNC 和 SSH 远程访问 Mac Mini M4。
打开 系统设置 → 用户与群组 → 启用自动以此用户登录。
自己长期接触的服务器都是 x86 架构 的,虚拟化基本都是 PVE、ESXi 等,并且虚拟化主要运行 Debian 系统,所以收费的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和 UTM 不在我的考虑内,Apple 的虚拟化继续选择 博通家的 VMware。
自从 VMware 被博通收购以后,无论 VMware Fusion、Workstation 还是 ESXi 都需要提前注册博通账号才能下载。
在 VMware Fusion 的 官网 点击 DOWNLOAD NOW,会跳转到博通的页面,登录后左侧选择 My Downloads,然后会有 Free Software Downloads available HERE 的字样,点击进去选择 VMware Fusion 即可下载,然后安装即可。
Debian 官网首页的 下载 Debian 按钮下载的镜像默认是 x86 架构 的。 若想下载 ARM 架构 的镜像,需要点击下面的 其他下载链接 → 可下载安装映像的 镜像站点 → 找到 arm64 架构 下载即可。
Apple M 系列芯片最引以为傲的能效比是真的强。 在同时运行 Docker 多项目 + Jellyfin + iStore 网关服务器 + Hexo 博客虚拟机 的情况下, Stats 监测 CPU 功耗仅 2W-4W,整机功耗虽然无法直接监测,但估算也不会超过 15W。 对比 R530 的 持续 98W,优势可以说是碾压级。
我部署 Mac Mini 作 NAS 正值盛夏,且位于二楼,室温较高。 Mac Mini 风扇基本稳定在 3000 rpm,并且我将其塞入 R530 机架服务器内部,利用机架服务器的风扇进行辅助散热。 机架服务器的风扇已被我强制限制在 最大转速 11%,但依旧无法压制它那“暴力扇”的噪声, 相比之下,Mac Mini 几乎是静音的,完全被机架的声音掩盖。
强悍的单核性能即便是最低配版本的 Mac Mini,也搭载了满血 M4 芯片, 单核 Geekbench 6 跑分约 3700, 仅单核性能就已经完全秒杀 N100 处理器的 Mini PC。
比如在编译我的 Hexo 博客时,0.3 秒就能渲染完成并通过 Git 同步到腾讯云服务器, 而对比使用接近 10 年前的 E5-2680V4 + HDD 机械硬盘 的 R530, 编译同样的内容需要十几秒, 这种体验差距堪称 天壤之别。
在 Jellyfin 刮削影视资源时,Mac Mini 也是快到飞起,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延迟或卡顿。
这个问题并不是 macOS 或硬件本身导致,我在 MacBook Air M3 和 Mac Mini M4 上均能复现。主要表现为:VMware Fusion 创建虚拟机后,fio 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宿主机(Host)直接测试的硬盘速度。
宿主机 macOS 测试(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写入速度:约 4070 MB/s读取速度:约 3039 MB/sDebian 虚拟机测试(yabs 脚本 / fio):
4K 随机读写:约 630 MB/s / 157k IOPS64K 顺序读写:约 675–695 MB/s / 10k IOPS512K 顺序读写:约 1.5–1.6 GB/s1M 顺序读写:约 465–519 MB/s虚拟机内的硬盘性能相较于宿主机 下降非常明显,尤其是 大块顺序读写,远低于 NVMe SSD 的原始速度。
FnOS(飞牛) 暂不支持 ARM 架构,加上 Apple 无法进行硬件直通,即便虚拟机强装 FnOS(飞牛) 也无法实现硬件解码。 因此,之前使用的 飞牛影视只能弃用,改为开源的 Jellyfin。 Jellyfin 必须运行在 Mac 上,不能跑在虚拟机中,直接从 官网下载 .dmg 安装即可。
虽然 从Apple M3 起已支持 AV1 视频硬解,但截至本文撰写时,macOS 版本的ffmpeg 仍不支持。 Jellyfin 官方文档 也说明,在解码器设置中不要勾选 AV1 解码。 相比之下,Intel 处理器在硬解方面优势明显,即便是超低压入门级的 12 代 N100 也能硬解 8K AV1 视频
如果 Mac Mini 通过 VMware 部署 iStoreOS 或者其他OpenWrt 镜像 作为软路由或旁路由,需要勾选 复杂网络模式, 或手动脚本赋予虚拟机访问网络扩展 /vmnet 权限,否则每次启动(含挂起恢复)都需手输密码。
SMB 掉盘是我最终放弃 Mac Mini 作 NAS的直接原因。
最初使用常规的 访达 → 前往 → 连接服务器 挂载 R530 存储池,并设置为开机自启。 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一次意外停电,来电自启未恢复挂载;有时候运行中突然会掉挂载,会提示:
不能打开“data”,因为找不到原始项目
只能重启 Mac Mini 解决。
用 AI 写了一个脚本,利用 macOS 自带的 autofs 与 smbfs 自动挂载,但依然无解,代码如下:
#!/bin/bash# 创建挂载目录(如不存在)sudo mkdir -p /Volumes/data /Volumes/data2 /Volumes/YDYP# 检查 auto_master 是否已包含 auto_smb 条目if ! grep -q "^/-.*auto_smb" /etc/auto_master; thenecho "/- auto_smb -nosuid" | sudo tee -a /etc/auto_masterfi# 写入 auto_smb 文件(去掉 nobrowse,让挂载点显示在 Finder 中)sudo tee /etc/auto_smb > /dev/null :@/data/Volumes/data2 -fstype=smbfs,soft ://:@/data2/Volumes/YDYP -fstype=smbfs,soft ://:@/YDYPEOF# 重新加载 automount 配置sudo automount -vApple的vnc协议是魔改后的协议,Windows常见的几个vnc客户端都无法识别连接,要不就收费才能使用,尝试了好几个Windows VNC软件,只找到TightVNC这个可以免费使用和成功连接macOS,但是连接后,即使是在内网中分辨率也很差,操作不跟手,并且不支持共享剪切板。
若手中还有其他的macOS设备,并且登录同一Apple ID的话,远程管理比Windows好很多,可以直接打开访达---左侧栏中找到网络---选中Mac Mini---点击共享屏幕,分辨率很高,也可以共享剪切板。但是有时候也会不稳定,即使内网连接,也会出现花屏,操作不跟手等。
远程登录Windows RDP协议真的是YYDS,传输质量高,支持文件、剪切板共享,跨平台使用。
Mac Mini M4 的发售加上国补、平台的各种补贴等,确实相当火爆,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却显得有点“鸡肋”。
作为 NAS 来使用的话,唯一的优势就是 超低的整机功耗 和 超高的单核性能,但是受限于 封闭的 macOS,加上 服务器领域的 ARM 兼容性问题,同时还需要至少另外一台 macOS 设备 才能获得良好的远程管理体验。目前的整体表现甚至不如 入门的 N100 处理器 Mini PC。对于 NAS 用户来说,如果没有 AIO 的需求,N100 处理器就足够;若对性能有要求,AMD ZEN4 小主机 更为合适。
虽然 Mac Mini M4 的价格并不算贵,但作为个人电脑使用时,若想体验完整的 Apple 生态,就必须配齐 妙控板、键盘 以及 高质量显示器。加上官方配件,总成本往往接近甚至超过一台 MacBook Air,不如直接购买笔记本划算。使用第三方常规键鼠在 macOS 下体验糟糕,缺失触控 ID 导致无法使用 Apple Pay 等 Apple 生态功能,同时 没有 USB-A 口,还需要外接拓展坞,扩展性差。
当然,如果 Apple 放开 Mac Mini M4 权限,允许用户自行安装 Windows ARM 或 Linux ARM,那么它将是最强的家庭服务器;而在 macOS 下当 NAS 使用,则只能说 “可以用,但不好用”。
来源:高康康的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