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若没债我接小鹏飞车业务!何小鹏爆:车企前两名必被围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05:41 2

摘要:2025年8月26日,何小鹏和罗永浩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播客里聊了近3小时,从公司内部大调整聊到行业生死局,还透了飞行汽车的底,全是实在话。最有意思的是,何小鹏曾想拉罗永浩管飞行汽车业务,结果被拒了——老罗说,要是没债务,99%就接了。

2025年8月26日,何小鹏和罗永浩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播客里聊了近3小时,从公司内部大调整聊到行业生死局,还透了飞行汽车的底,全是实在话。最有意思的是,何小鹏曾想拉罗永浩管飞行汽车业务,结果被拒了——老罗说,要是没债务,99%就接了。

一、小鹏曾惨到月销几千台,一年换了十几位高管才活过来

现在小鹏业绩看着挺亮眼,2025年二季度卖了10万多台车,营收180多亿,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但何小鹏说,去年二季度才是真的“至暗时刻”:一天就卖100多台车,一个月才几千台,合作伙伴的销量都是它的10倍,亏得厉害。

为了救命,小鹏一年多里动了“大手术”:十几位核心高管被调整,90%的一级部门负责人全换了。何小鹏说:“那时候不变肯定死,变了可能活,但要是改得不对,死得更快,关键得找对节奏。”

他还提到,为了留住想留的员工,自己陪吃了几十顿饭,每桌都讲一遍“怎么救公司”,可最后还是有30%的人走了。

而且何小鹏特别强调,老板不能当“甩手掌柜”。现在好多高管或创业者,公司做大了就想“找群牛人干活,我只把方向”,他说这种人最惨——全公司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就是他。

二、何小鹏吐槽:好多车企卖车跟卖铁似的,一年赚的钱还不够研发

聊到行业现状,何小鹏一点不绕弯:“现在不少车企说自己营收几千亿,其实掺了合资公司的收入,算‘毛重’;真靠自己业务赚的‘净重’没多少,能真正赚钱的没几家。”

他举例:“有些公司卖6万、7万一台的车,一台顶多赚1000块,甚至还亏,这不是卖铁是什么?”

但想做好车,钱又不能省。何小鹏说,AI汽车公司一年研发得投500亿,小鹏这500亿里,300亿砸AI,200亿搞硬件和其他软件,这还只是保守数。而且这钱不能靠融资,得靠自己卖车赚钱、有利润,才能撑得起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更残酷的是,汽车行业“赢者通吃”,谁做到前两名,谁就被全行业盯着打。何小鹏无奈地说:“我哪怕有点小问题,都会被放大100倍;没问题的地方,别人也会挑毛病。毕竟大家抢的是真金白银,这行就是成王败寇,但我真不喜欢这样。”

他还预判,未来3-5年是车企淘汰赛,最后中国可能就剩5家,现在没哪家敢说自己一定能活下来——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三、何小鹏佩服马斯克:虽有过隔空争论,现在是“互相尊重”

提到马斯克,何小鹏很坦诚:“我特别佩服他,这人敢想敢干,像小时候的梦想一样,就算计划经常延期,最后大多能做成,太牛了。”

之前两人有过“隔空互怼”,何小鹏说那是“信息差”闹的,现在俩人是“隔空尊重”。

他还回忆第一次开特斯拉Model 3的经历:当时自己开的是路虎,一换特斯拉,发现加速快、还安静,屏幕又大,连在车上听音乐都变舒服了,瞬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门”。那时候他甚至觉得“造好车不用十几年”,也正是这份“错觉”,让他敢扎进造车圈。

聊到特斯拉的Robotaxi,何小鹏说:“从硬件上看,特斯拉这步走得挺激进,但技术上能快速实现,只要硬件和软件都留够冗余就行。”同时他也透底:小鹏的Robotaxi也快了,很快会有少数车企进入这个领域,小鹏想先把“车”这个工具做好。

另外,蔚来、小鹏、理想都在搞自研芯片,但方向不一样:蔚来盯着自动驾驶的算力,小鹏则连座舱、机器人的算力一起考虑。何小鹏说,这样做的好处是,芯片团队和软件、算法团队配合好,用上一代芯片就能实现下一代的效果。

四、小鹏飞行汽车明年下半年开卖,100多万一台

何小鹏还聊了两款“重头戏”产品:

一是全新小鹏P7。他说P7是小鹏的“图腾”,为了做好它,设计团队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在小鹏的工业设计团队有400多人,主要在上海,还有不少海外设计师,负责人是欧洲的,就是想把设计做好。

二是飞行汽车。这款车筹备了13年,明年下半年就会上市,卖100多万一台。之前何小鹏想让罗永浩来管这个业务,结果被拒了——老罗说,要是没债务问题,99%就接了。

五、小鹏差点叫“橙子汽车”,有人说改名能翻倍销量

何小鹏还聊了11年前创业的事儿。2014年他把UC卖给阿里后,本来没想着造车,是朋友说“你一聊汽车眼睛就发光”,才让他动了心思。2017年有了孩子后,朋友又劝他“汽车和AI要结合了,再不做就没机会了”,他才全职加入小鹏,还说“既然要挑战,就选最难的——造车比互联网难1倍,那就干这个”。

有意思的是,小鹏一开始想叫“橙子汽车”,结果商标被一家洗车店占了,对方要200-300万才卖。当时团队没钱,只能换名字,2016年才注册了“小鹏”。

之后还有人劝他改名,说“一改销量能翻倍”。何小鹏说,这背后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大家对“本土名字”没信心,觉得“洋气的名字才好”;二是文化自信的问题。不过现在小鹏走向全球,“小鹏”这个名字也慢慢被海外接受了。

最后何小鹏说,现在车企都在淘汰赛里,没人敢躺平,小鹏也得继续跑,才能不被淘汰。从现在的业绩看,小鹏确实从之前的“至暗时刻”走出来了,接下来就看飞行汽车和Robotaxi能不能再给它添把火了。

来源:创服工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