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疾病防控指南:守护羊群健康的关键防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6-07 02:55 2

摘要:羊群突然出现跛行、口鼻溃烂,继而整群食欲废绝;或是一只只羊日渐消瘦、被毛粗乱,即使补饲也无济于事……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正是养羊生产中疾病肆虐带来的残酷现实。羊病不仅造成个体死亡与生长受阻,更会引发群体性恐慌、生产性能断崖式下跌,最终令养殖效益化为乌有。系统掌

羊群突然出现跛行、口鼻溃烂,继而整群食欲废绝;或是一只只羊日渐消瘦、被毛粗乱,即使补饲也无济于事……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正是养羊生产中疾病肆虐带来的残酷现实。羊病不仅造成个体死亡与生长受阻,更会引发群体性恐慌、生产性能断崖式下跌,最终令养殖效益化为乌有。系统掌握羊群常见疾病及其防控之道,已成为现代养羊业稳健发展的生死命脉。

一、 烈性传染病:养殖场的“头号威胁”

1. 口蹄疫:

危害与特点: 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极快,属国家强制免疫与上报的一类动物疫病。幼羊死亡率较高。

症状识别: 突发高热,精神萎靡。特征性症状为口腔黏膜(舌、齿龈、颊部)、蹄冠、蹄叉及乳房皮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或溃疡。病羊跛行严重、流涎、拒食,哺乳羔羊常因心肌炎猝死。

防控核心:强制免疫(按当地兽医部门要求使用合格疫苗,确保免疫密度与效果)、 严格封锁隔离与扑杀(一旦暴发,立即上报,配合政府采取扑灭措施)、 强化生物安全(人员、车辆、物品严格消毒,禁止引入疫区羊只及产品)。

2. 小反刍兽疫:

危害与特点: 俗称“羊瘟”,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对山羊危害尤为严重,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症状识别: 突发高热(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鼻流出大量粘脓性分泌物,后期可能结痂堵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广泛糜烂、坏死(下唇内齿龈处常见特征性坏死灶)。严重腹泻,迅速脱水消瘦。孕羊流产率高。

防控核心:强制免疫(使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坚决扑杀与无害化处理(确诊后立即上报,整群扑杀)、 严密封锁与消毒、 杜绝疫区羊只移动。

3. 羊痘:

危害与特点: 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痘和山羊痘是两种不同的病毒。可造成羔羊死亡、母羊流产、皮张损毁。

症状识别: 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特征性痘疹。初期红斑、丘疹,后发展为水疱、脓疱,最后结痂脱落。痘疹多见于无毛或少毛部位(唇、鼻、眼睑、乳房、四肢内侧、会阴、尾根)。常伴有发热、精神不振、流涕、眼结膜炎等症状。

防控核心: 定期免疫接种(羊痘弱毒疫苗)、 隔离病羊、 严格消毒(痘疹渗出液含大量病毒)、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4. 布鲁氏菌病:

危害与特点: 人畜共患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导致母羊流产、死胎、不孕,公羊睾丸炎、关节炎。流产胎盘及胎儿含有大量病菌,是主要传染源。人感染后(布病)危害严重。

症状识别: 最典型症状是 妊娠中后期母羊发生流产(常无前驱症状),流产后常排出污秽分泌物。可能产出死胎或弱羔。部分羊出现关节炎、滑液囊炎(跛行)、公羊睾丸肿大。多数羊呈隐性感染。

防控核心:定期检疫净化(血清学检测,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坚决淘汰阳性羊(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严格消毒流产现场(胎盘、胎儿、分泌物)、 人员防护(接羔、处理流产时戴手套口罩)、 免疫(部分地区使用疫苗,需权衡利弊)。

二、 寄生虫病:隐蔽的“营养掠夺者”

1. 消化道线虫病:

主要病原: 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仰口线虫(钩虫)、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夏伯特线虫等。

危害与症状: 成虫寄生于真胃、小肠、大肠。掠夺营养、损伤黏膜、分泌毒素。导致羊只 进行性消瘦、贫血(黏膜苍白)、下颌水肿(“水嗉子”)、被毛粗乱、腹泻(有时带血)、精神萎靡、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衰竭死亡。羔羊、幼羊更易感且危害更大。

防控核心:科学驱虫(关键!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规律制定程序,常用药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轮换用药防耐药)、 粪便管理(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轮牧(减少草场污染)、 避免在低洼潮湿牧地放牧(幼虫喜潮湿)。

2. 肝片吸虫病:

病原: 肝片吸虫(大型吸虫)。

危害与症状:成虫寄生于胆管。引起 胆管炎、肝硬化、黄疸(黏膜黄染)、贫血、消瘦、下颌与胸腹下部水肿。急性感染(短时间内食入大量囊蚴)可致突然死亡(多见于夏秋季)。慢性感染影响增重、产毛、繁殖性能。

防控核心:驱虫(针对成虫和童虫,药物:三氯苯达唑、硝氯酚、碘醚柳胺等,注意用药时机)、 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改造低洼地、灭螺)、 避免在螺类滋生的沼泽、水淹草地放牧或饮水。

3. 绦虫病:

主要病原: 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等。

危害与症状: 成虫寄生于小肠。与宿主争夺营养,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引起中毒。导致 消化不良、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有时可见粪便中有活动的白色孕节(像米粒或面条段)。

防控核心:定期驱虫(常用药:吡喹酮、阿苯达唑、氯硝柳胺)、 控制中间宿主地螨(轮牧、避免清晨/黄昏/雨后低洼地放牧,此时地螨活跃)、 粪便管理。

4. 螨病(疥癣、癞病):

主要病原: 疥螨(剧痒型)、痒螨(相对温和,多毛密处)。

危害与症状: 体外寄生虫,寄生于皮肤表皮层内或体表。引起 剧痒(疥螨尤甚)、皮肤炎症、结痂、增厚、脱毛。病羊摩擦、啃咬患处,导致皮肤损伤、继发感染、消瘦、生产力下降。冬季、拥挤潮湿环境易发。

防控核心:药浴或喷淋(最有效,常用药:双甲脒、辛硫磷、伊维菌素浇泼剂等,注意浓度、温度、全身浸透)、 注射或口服杀螨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 环境消毒(羊舍、用具)、 隔离病羊、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

5. 球虫病:

病原: 艾美耳属球虫(多种)。

危害与症状: 主要危害 羔羊和幼龄羊(1-6月龄)。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破坏肠黏膜。导致 腹泻(水样、糊状或带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脱水,严重时可死亡。温暖潮湿环境(春末夏初、秋季)易暴发。拥挤、卫生差、应激是诱因。

防控核心:药物预防与治疗(常用药: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地克珠利、妥曲珠利等)、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减少卵囊污染)、 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母羊乳房清洁(防止羔羊舔舐感染)。

来源:沁沁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