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男子脂肪肝去世,医生叹息:脂肪肝是一堆病,想逆转记住7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11:02 1

摘要: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里堆了太多脂肪。正常人的肝脏,脂肪含量不超过5%。超过这个值,就算脂肪肝了。但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不是肥胖者专属?偏偏不是。

43岁这个年纪,说年轻也不算太年轻了,但离“老”还远着。

可就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一个本该还在打拼事业、陪孩子写作业、跟朋友喝茶聊天的男人,突然倒下了。死因不是心梗,不是中风,而是——脂肪肝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脂肪肝,不是很多人都有吗?平时检查个B超,医生说有点脂肪肝,也就一笑了之。可谁又能想到,它真能要命?

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里堆了太多脂肪。正常人的肝脏,脂肪含量不超过5%。超过这个值,就算脂肪肝了。但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不是肥胖者专属?偏偏不是。

尤其是现代社会,熬夜、外卖、缺运动、长期应酬,这些不良习惯一叠加,哪怕体型不胖,也可能中招。这种情况医学上叫“隐匿性脂肪肝”,最容易被忽视。

而且脂肪肝不是静态的,它在变。刚开始可能只是单纯性的脂肪堆积,但如果持续存在,肝细胞会发炎,出现坏死,甚至发展成脂肪性肝炎,再往后就是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很多人查出脂肪肝后不当回事,就是这个“看起来不疼不痒”的表象太具欺骗性了。

脂肪肝早年是“富贵病”,但现在,穷人富人都可能得。问题不在于吃得多,而在于吃得杂、吃得乱。

高油高糖的外卖、奶茶、加工肉制品,加上长时间坐着不动,睡眠紊乱,代谢压力不断堆积。肝脏这个器官,本来就像个“化工厂”,负责处理各种营养和毒素。现在厂子里进的原料太差,机器过载,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长期饮酒。哪怕不是酗酒,只要习惯性小酌,也可能给肝脏火上浇油。尤其是配着高脂食物喝酒,对肝的伤害成倍叠加。

很多医生私下会说,脂肪肝不是一个病,而是一堆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一套组合,在医学上叫做“代谢综合征”。

有脂肪肝的人,大概率血糖也高,胰岛素抵抗严重。久而久之胰腺撑不住,就成了糖尿病。血脂也乱,心血管出问题的风险翻倍。肝脏本身的病变是一方面,整个人的代谢系统都在走下坡。

更别说,脂肪肝还可能是某些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信号灯”。当它出现,往往说明身体已经进入了系统性代谢紊乱。

这个去世的男子,生前其实做过体检。B超上写着“中度脂肪肝”,肝功能稍微有点异常,但转氨酶不高,也没明显不适,单位医生也没多说。

他自己倒是知道肝有点油,但觉得没啥大不了。平时应酬多,喝酒不少,晚上吃夜宵也成习惯,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运动?想起来才去一次健身房,还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直到有一天,突然恶心、乏力、皮肤发黄,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急性肝衰竭。抢救无效,短短几天就走了。家属后来才知道,他其实已经进展到严重的脂肪性肝炎,肝功能早就岌岌可危。

如果早点做点改变,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脂肪肝不是不可逆的病,特别是早期,调整生活方式就能逆转。但问题是,很多人听了一堆建议,回家后一个都没改。想真逆转,得从下面这些关键点做起:

第一,饮食改变必须具体。不是少吃油那么简单,而是要明确控制精制糖、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的摄入。比如香肠、炸鸡、蛋糕、果汁,能不吃就别吃。多吃全谷类、深绿色蔬菜、鱼类、豆制品,这才是正道。

第二,戒酒不是口号,是原则。哪怕只是每天一瓶啤酒,也可能让肝脏慢性发炎。有脂肪肝的人,酒精摄入量应该为零,没有商量余地。

第三,别靠节食减肥。很多人一查出脂肪肝就猛减体重,结果肝酶反而升高。这是因为快速减重会让肝细胞压力更大。科学的做法是每周减重不超过0.5公斤,慢慢来,才稳妥。

第四,运动不是走两步,而是得动出汗。只靠“每天走1万步”远远不够,建议每周至少3次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车,每次30分钟以上。坚持半年,脂肪肝可能就会明显好转。

第五,睡眠别再熬。长期熬夜会扰乱人体代谢,促进脂肪在肝脏堆积。成年人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别再拿“加班”当借口。

第六,别乱吃药保健品。很多人以为吃点“护肝片”“降脂胶囊”就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重肝脏负担。任何药物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是中草药类,风险更高。

第七,定期查肝功能和肝脏影像。别等到症状明显才去医院。检查不是为了让你“知道结果”,而是要追踪变化,看看调整生活方式有没有效果。

脂肪肝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最多就是容易疲劳、饭后胀、右上腹有点闷,很多人以为是工作太累或者消化不好。

但一旦进展到脂肪性肝炎,可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乏力、恶心、黄疸等表现。如果肝功能开始衰竭,病情可能在几天内急剧恶化。

有些人直接跳过肝炎阶段,进入肝硬化。肝脏不像心脏,一旦硬化,很难恢复。到了那一步,就不是“健康管理”能解决的了,而是“生死管理”。

瘦人一样会得脂肪肝,尤其是内脏脂肪高、肌肉量低的人。这类人外表看起来瘦,其实身体代谢紊乱,脂肪都藏在肝里和腹腔里。

而且统计数据显示,亚洲人的脂肪肝发病率,比欧美人更高,可能跟遗传、饮食习惯、生活节奏有关。千万不要以为“我不胖、我年轻、我不喝酒”就万事大吉。

有些人甚至是“脂肪肝+糖尿病前期+高血脂”的组合,全身都在报警,自己却浑然不觉。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脂肪肝这个病,常被低估。但它的杀伤力,正在悄悄上升。

医学上叫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这类疾病,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过去20年里,它的发病率翻了三倍。而且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医生的无奈和愤怒。因为每一个早期发现的脂肪肝,都是一个可以逆转的机会,一个可以拯救的生命。如果你现在正好查出脂肪肝,请别再等它“发展看看”,现在就做出改变。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贵强,李兰娟.脂肪肝的诊治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5):321-326.

[2]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2年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1046-1060.

[3]张文宏,陆路,王建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2):97-101.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