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6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白菜,这个冬天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价格亲民、营养丰富,被誉为“菜中之王”。很多人认为,白菜既不上火也不寒凉,是最安全的蔬菜之一,吃再多也不会出问题。
但你可能不知道,白菜虽好,却不是人人适合吃。在临床中,医生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正是因为吃错了白菜,结果加重了病情,甚至引发了严重后果。
今天就带你聊聊白菜“不能乱吃”的那些事,尤其是下面这几类人,一定要注意!
白菜富含维生素C、叶酸、钾、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热量低、饱腹感强,是控制体重、辅助控糖的优选蔬菜。
而且白菜中的芥子油苷在体内经代谢可转化为异硫氰酸酯,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癌作用①。这些健康益处让白菜成为营养学界广泛认可的“明星蔬菜”。
然而,再好的食物也有“食用边界”。一些特殊人群如果不加选择地频繁食用白菜,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1.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听上去可能让人意外,但白菜确实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白菜和甘蓝、萝卜一样,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含有天然的致甲状腺物质——硫氰酸盐前体物质,它们会在体内抑制碘的吸收,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②。
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白菜,可能会加重病情。
当然,正常人适量吃白菜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本身就有甲状腺疾病,建议控制摄入频率,避免天天吃、大量吃。
2.肾功能不全者
白菜看起来水分多、钠含量低,似乎对肾脏无害。但要知道,它也是高钾蔬菜之一。
每100克白菜中含有约120毫克钾。正常人摄入这些钾并不成问题,但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钾离子排泄能力下降,体内钾水平容易升高,引发高钾血症③。
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是肾病患者必须严防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来说,白菜不宜多吃,建议先焯水去除部分钾离子后再摄入。
3.肠胃功能较弱者
白菜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大量进食可能反而加重胃肠负担。
尤其是空腹吃生白菜或凉拌白菜,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腹胀、腹泻、胃痛等不适。
对于本身有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肠易激综合征的人,建议避免生吃或凉拌白菜,最好煮熟煮软再吃,并控制每餐总量。
4.服用抗凝药物者
白菜虽然是绿色蔬菜,但其维生素K含量并不低。对于正在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这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维生素K会促进血液凝固,而华法林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拮抗维生素K来延长凝血时间。
如果此类患者突然大量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可能干扰药效,增加血栓风险④。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这类患者保持每日摄入蔬菜的“稳定性”,不要忽多忽少。
很多人对白菜的关注点都放在“吃不吃”上,却忽视了“怎么吃”。
实际上,错误的食用方式同样可能让白菜变成“隐形杀手”。
1.反复加热的白菜汤
有些家庭做白菜汤时,一锅炖上几天,反复加热食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菜中的硝酸盐在反复加热过程中容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可能增加致癌风险⑤。
因此,白菜汤不建议反复加热超过两次,尽量当天煮、当天吃完。
2.腌太久的白菜
腌白菜是一道传统美食,但腌制时间过长,尤其是未按规范操作时,白菜中的硝酸盐也可能转化为有毒的亚硝酸盐。
若出现发灰、变味、有异臭的腌白菜,应立即丢弃。长期食用含亚硝酸盐的腌菜,与胃癌发生风险升高密切相关⑥。
建议家庭自制腌菜时,严格控制腌制时间与盐比例,并避免长期存放。
如果你没有上面提到的疾病,那白菜当然可以放心吃,但也别“走极端”。
每日建议摄入量为250~500克,搭配其他蔬菜食用更为均衡。
烹饪方式以清炒、煮汤为佳,避免过度油炸、烧焦。
切记不空腹生吃,尽量煮熟后再食用。
此外,蔬菜多样化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别因为白菜便宜、好买就天天吃,建议每周换着吃菠菜、芥蓝、苦瓜、西兰花等不同品种,营养更全面。
白菜虽好,但“吃得对”比“吃得多”更重要。
任何健康食材,都有适合的人群与科学的吃法。不论你是普通人,还是慢病患者,都应学会“辨体质、调饮食”,别让一口白菜,吃出健康隐患。
参考文献:
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② 《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第4期:十字花科蔬菜与甲状腺健康
③ 《肾脏病学杂志》,2024年第6期:慢性肾病患者饮食管理指南
④ 北京协和医院:抗凝药物使用与维生素K摄入指导手册
⑤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23
⑥ 中国癌症中心:腌制食品与胃癌风险关系研究,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靳医生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