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弹道突破极限!东风17乘波体设计让反导系统成摆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31 07:06 1

摘要:拦截难度在哪。THAAD拦截高度大约40-150公里,PAC-3在20公里上下。滑翔体喜欢卡在两者之间,还能突然下潜,传感器就慌。

拦截雷达最怕两件事。来得低,变得快。窗口一缩,指挥员手心就出汗。这不是夸张,是节奏问题。

2019-10-01,天安门阅兵。东风-17第一次走到台前。外界看清了楔形弹头。也看清了方向:高超声速,滑翔,不按常理走。

它不是只比谁更快。超过Mach 5是门槛,关键在飞哪一层。不是高空抛物线,而是大气层上沿穿行,20-50公里这带最难追。

助推—滑翔这路子不是新鲜词。上世纪中期就有人提。先用火箭推起来,再滑。靠激波给升力,少点阻力,能量用得更细。

楔形乘波体就是为这个。边锋利,腹面贴激波。结构很苦,耐热也苦。材料要顶住几千度级的气动热,控面还得能动得起来。

拦截难度在哪。THAAD拦截高度大约40-150公里,PAC-3在20公里上下。滑翔体喜欢卡在两者之间,还能突然下潜,传感器就慌。

地基雷达有地平线,远处目标要抬头看。太空红外能看热迹,但要连贯跟踪。美国在搞HBTSS试验星,2023-2024有演示星上天。这个方向没停。

平台这边也在换打法。公路机动,车载发射。固体燃料,准备时间走分钟级。位置靠北斗定,时间也靠北斗。BDS-3在2020建成,民用米级,增强能到分米级,条件够还能厘米级。

它打什么。固定目标是第一顺位。机场、雷达、指挥所、油库。坐标清楚,价值高。对海上机动目标要难多了,要靠更多传感器接力,末段还得分得清。

精度外界没有官方数字。看同类产品,十米级可以期待。引信可以做近炸或触发。目标不同,设定不同。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所谓“黑障”,也别神化。高超飞行周围有等离子鞘层。通信受影响,这是真事。办法有不少,频段、天线、算法都在下功夫。说完全解决,没人敢拍胸脯。

它对战略的作用更直白。把第一岛链内的固定节点压住。与DF-21D、DF-26形成层次。DF-21D大约1500公里,DF-26大约4000公里。一个近打机动目标,一个远打大基地。

舰队怎么办。离岸更远,编队更散,空中预警更多。补给节点往后撤。这样航线变长,出动频次就低。不是不能打,是成本陡增。

周边国家也在调。日本加固基地,分散机库,导弹防御向SM-6、改进雷达靠拢。澳大利亚跟美方推HACM。节奏在变,合作链条也在变。

对手的反制不止一招。宙斯盾升级,SM-6 Block IB在路上。导弹防御局推进GPI,要打滑翔段,不等末端。太空层做更多感知。时间线看,后半个十年才可能看到像样的测试。

传感器链是关键。海、空、天三层要接上。你要打移动目标,就得有人盯。有人给你坐标,有人替你校正。单靠一枚弹,不现实。

和传统弹道比,滑翔体的代价也清楚。热防护重,结构强度要求高。射程、载荷、速度三角里要取舍。它不是万能钥匙,成本也不低。

机动性是它的护身符,也是指挥控制的压力。中继链长,抗干扰要硬,数据要新。信息老了,再快也没用。这就是现代战争的尴尬处。

外界爱谈“反航母”。要冷静。海情复杂,目标密集,诱饵不少。末段识别难,天气也会捣乱。能打,并不等于每次都打中。这话掰开说更实在。

还有一个现实。发射隐蔽性越来越重要。热信号、声学信号、通信特征都在被盯。谁把准备动作缩小,谁就多活几分钟。这比口号更硬。

美国的AGM-183A在2024年停了采购,路线转向HACM。并不代表放弃,而是换路。高超声速这条赛道,谁也不会退场。

周边的预警链也会更密。更多小卫星上天,复合轨道,重访更快。海上的双基地雷达,岸上的超视距雷达,都会往前顶。你快,我就先看见你。

战术层面还会有组合拳。诱饵弹、电子压制、饱和攻击。单发打穿很难,多轴压迫更像样。这不是玄学,是算出来的。

它改变了什么。改变了时间预算。改变了对“安全距离”的想象。很多部署要重算。很多条令要重写。慢半拍,就会被动。

它不是魔法。它逼着人去改动作。去改组织。去改传感器。比赛还长,谁的链条更顺,谁就站得住。

来源:是你的丁兰呀

相关推荐